怀表与蛋的奇妙共性:从纽伦堡蛋到秒针的科技史探秘

2024-12-12 03:09:37发布    浏览107次    信息编号:102771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怀表与蛋的奇妙共性:从纽伦堡蛋到秒针的科技史探秘

怀表和鸡蛋有什么共同点? “胡克定律”的发现者与钟表有何关系?木匠就只能是木匠吗?大航海时代带来了什么?没想到,一只二手的,竟会牵扯出跨越n个世纪的故事……

为什么“秒针”在顶部?这是一个哲学问题,也是一个科技史问题。

|亨勒尔:我做了一个鸡蛋!

1530年,德国纽伦堡的工匠Peter (彼得)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块便携式手表。这块手表看起来有点奇怪,就像一颗鸡蛋。人们因此将其称为“纽伦堡蛋”,但无论它的外观如何,它的出现都标志着怀表的诞生。不过,此时这些手表的表盘上只有一根指针,只能指示大概的时间,误差在几十分钟左右。那么如何掌控45分钟的课程节奏呢?

当然,事实上,500多年前,人们对于准确时间的要求并不高。就像树懒一样,几十分钟就这么白白过去了。

|胡克:“呵呵。”惠更斯:“呵呵。”

拖曳现象直到200多年后分针出现才得到改善,而它得益于一项伟大的发明——游丝。关于游丝的发明者,至今仍有不同的说法。 1657年1月30日,荷兰著名科学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 )向法国皇家学会展示了他的游丝天平,但这却让一位家喻户晓的“弗兰肯斯坦”勃然大怒,他的名字叫胡胡克。

(图)游丝

如果你不记得英文单词“Cell”的命名者是谁,也不记得物理课上的光波理论是谁命名的,那么你一定听说过著名的“胡克定律”——弹性形变与力成正比的定律。如果你和我一样对《胡克定律》没有记忆,那么你一定对《彼得潘》中的胡克船长记忆深刻。是的,这与他无关。

胡克愤怒地指责惠更斯抄袭了他的发明,但今天看来我们已经无法分辨这项发明是谁的了。然而游丝的出现,将怀表的误差缩小到了几分钟,这也催生了分针的存在。实际上,自那时起,分钟刻度也出现在表盘上。由于当时制表理论和技术的限制,即使秒针是独立的,除了表明怀表正在工作之外,没有其他意义。

戏剧性的是,让人们最终认识到时间准确度重要性的不是拖车,也不是树懒踩油门,而是一场导航事故:

1707年10月,四艘刚刚击败法国地中海军队的英国战舰在家乡外失踪。船队在外面被大雾困住了12天后,无法使用罗盘定位,最终搁浅了。

英国政府和民众痛心不已——除了浓雾之外,缺乏准确的经度也是造成这场悲剧的罪魁祸首。 1714年,英国政府含泪颁布了《经度法案》,并悬赏2万英镑,奖励找到将经度测量精度保持在半度以内的方法。 200年前,荷兰数学家提出了一种通过时间测量经度的方法。半度转换为时间。 2分钟,差不多到了。

更戏剧性的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人不是科学家,也不是汤姆·克鲁斯,而是一位木匠。

|哈里森:我去年做了一块手表。

1759年,68岁的约翰·哈里森终于制成了符合要求的航海钟:H4。

这是一款直径仅有13厘米的手表,但其精准度却远远超出了要求。 1772年,库克船长驾驶着H4的复制品K1进行了为期三年的环球旅行。它的误差从来没有超过8秒,樱花连落地的时间都没有。

继航海钟奠定的基础之后,秒针终于在19世纪左右出现。因为它起源于没有秒针的怀表,起初秒针只是在表盘上开一个小孔,将秒针引出。因此,早期秒针的位置非常随意——可能是1点钟,也可能是7点钟。后来出于美观的考虑,逐渐统一为3点钟、6点钟、9点钟、12点钟。

(图)约翰·哈里森(John ,1693年3月24日—1776年3月24日)

直到精密车床发明之前,制表师们可以在分针轴的中间钻一个直径为1毫米、直径为0.6毫米的孔,让秒针在分针轴上平稳移动。这样,今天可见的中央秒针设计就出现了。不过,当时的制表师并没有急于发明新的机芯板电路设计,而是在原来秒针位于6点钟位置的怀表上进行了改进。制表师利用一个轮子、一个长轴齿、一个压缩弹簧和一个压缩弹簧螺丝,将秒轮的运行频率完全转移到机芯中部,驱动中部秒针。这种设计称为“拖船”。秒针轴线穿过分轮轴的中心,因此秒针位于分针上方。由于分轴穿过时轮中部,因此分针位于时针之上。

那么同学们就会问,为什么秒针不能在最下面呢?事实上,完全颠倒指针的顺序是可以的,但这样的设计会增加更多的手表零件,增加成本,并增加故障的发生率。所以,秒针在上面的设计不仅是一种哲学要求,更是一种哲学要求。这是一个简单、有效且具有历史意义的运动结构。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