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哲学进程与四部代表性著作:哲学通论、哲学观研究、辩证法研究、生命意义研究

2024-12-14 19:05:46发布    浏览169次    信息编号:103138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当代中国哲学进程与四部代表性著作:哲学通论、哲学观研究、辩证法研究、生命意义研究

我是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学习、研究和讲授哲学的。从“真理标准大讨论”到“哲学教科书改革”,从提出“实践唯物主义”哲学理念到反思,我都亲身经历和参与。 “现代性”,当代中国哲学从“中西马”对话到探索“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过程。

2016年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计划出版多位作者的“作品丛书”,并明确提出“每位作者的四部代表作品”作为书目。我的哲学研究一直以“哲学基础理论”为主要研究方向,以对“哲学”本身的质疑为主要思考内容。因此,我尝试以“如何理解哲学系列”为主题,编选了自己的个人“作品”,其中有四本个人“代表作”:《哲学通论》、《哲学观点研究》、《 《辩证法研究》和《生命意义研究》。

我认为,学者的学术研究离不开两点:一是特殊的生活处境和独特的生活经历,二是特定的理论资源和独特的理论想象力。学者的生活经验与理论想象的融合构成了个体的哲学思想。这种哲学思想是以个体的名义讲述人类的故事,以人类的名义讲述个体的故事。我在《哲学通论》中说过,哲学是基于“时代内容、民族形态、个人风格”来探讨人类问题。哲学研究需要“主题化时代精神、距离现实、普及概念”。对基本思想的陌生化和概念化”,从而用自己的研究成果“代表”自己时代的“时代精神”。我不是一个有真正成就的“学者”,而是一个追求哲学的“思想家”。通过我的哲学追求历程和研究经历,围绕“如何理解哲学”这一主题,作为我“作品系列”的“自我阐释”。

《孙正宇作品系列》四册将于2020年9月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01

关于《哲学通论》

《哲学通论》是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产生”的。它所针对的“目标”是如何理解哲学、如何进行哲学研究和哲学教育;它的“灵魂”是“通”字,它“融合”了古今中外哲学,“连接”了哲学与生活,“灵活”了各种不同的哲学观点,“开辟”了哲学的理论空间。哲学,“开辟”哲学的思想路径;它的“血肉”,就是以“通”字为流动的血液,层层“疏通”对哲学思维方法、生活基础、重大问题、派系冲突和历史演变的认识。 。其意图和追求是以“对思想前提的批判”为“解释原则”来重新理解哲学,以“生活和路上的人们的眼睛”来再现“时代精神”, “开辟”哲学的理论空间,“开辟”哲学的思想路径。

《哲学通论》自1998年创刊以来,已出版20余年。作为一本“专着教材”,其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改革哲学概念,赋予哲学概念和重大哲学范畴、哲学命题新的当代内涵,为哲学研究提供新的“阶梯”和“梯子”。 “支撑点”;二是系统地描述哲学观念发生变化的哲学思维方式、主要问题、派别冲突和历史演变,构建规范性、前沿性、权威性的哲学理论教科书,用范畴文明的广义概念逻辑构成人们的哲学思想。 “现实的自我意识。”毫无疑问,这两个目的只能是这本“专着教材”的“立意与追求”。我也希望为当代中国的哲学研究和哲学教育改革提供批判性的文本。

02

关于“哲学观点研究”

关于“哲学”,有两句名言值得深思:其一​​,正如黑格尔所说,人们对哲学的看法“千差万别”;其二,正如黑格尔所说,人们对哲学的看法“千差万别”。其次,正如艾耶尔所说,每个时代的观点和哲学都具有“广泛而深刻的一致性”。这两种说法看似矛盾,但却揭示了理解“哲学”的真谛:既要把握哲学的“异中同”,又要洞悉哲学“异中同”。

从“哲学”的“解释原理”出发,即相似中的差异和差异中的相似。我对“哲学”提出了三个定义:第一,哲学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理论形式”;第二,哲学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理论形式”。第二,哲学是“人类自我意识的时代理论形式”;第三,哲学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理论形式”。以时代本质的理论形式批判人类自我意识的预设。” 《哲学概念研究》一书重点讨论了这三种关于“哲学”的定义观点。

哲学作为“人类自我意识的理论形式”,既不“表达”人类文明的经验事实,也不“表达”人类文明的情感或愿望,而是以理论方式“再现”人类关于文明的“自我”。作为“思想把握的时代”,哲学“代表”的文明的“自我意识”并不是超历史的或非历史的人类自我意识,而只能是一种“时代的理论形式” “人类的自我意识”,即具有特定时代内涵的“现实的自我意识”,对于时代的“现实的自我意识”来说,哲学的使命并不是。采取现成的接受态度,但同时包含其对它的“积极认识”,即“对人类自我预设的批判”。 ——理论形式的意识。”正是在这种“前提批判”中,哲学不仅反映和表达了自己时代的时代精神,而且塑造和引导了新的时代精神;它不仅使哲学成为“时代精神的本质”;时代”也使哲学成为“文明活的灵魂”。

哲学作为“时代理论形式中的人类自我意识”,不仅每个时代的哲学“截然不同”,而且同一时代哲学所把握的人类自我意识也“截然不同”。然而,在“截然不同”的哲学理论中,我们不仅会发现哲学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的深层“异同”,还会发现每个时代哲学所面临的挑战。当代问题上的“广泛而深刻的一致性”。揭示和探讨哲学的“同中之异”和“异中同”,致力于“时代理论形式对人类自我意识的前提批判”,这是我在《研究》中写到的。论哲学观点”阐述的主要内容。

03

关于《辩证法研究》

辩证法不仅是我的研究方向,也是我所理解的哲学。从这个意义上说,《辩证法研究》就是我的哲学研究。

如果我们翻阅哲学史,就会发现古今中外的哲学总是用“成对”的哲学范畴来构成其哲学问题和哲学理论,如个体与普遍、实体与普遍等。西方哲学中的属性、思维与存在、主体。与物、感性与理性、现象与本质、事实与价值、自由与必然、中国哲学的天地、生命、体与用、理与气、知与行、物与我、仁与智、理与欲, 等等。现代哲学将哲学问题更加明确地集中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上。

哲学问题,归根到底是如何认识、如何处理“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问题”。人与世界的关系不是积极的统一关系,而是消极的统一关系。人类是有目的、客观的存在。他们不仅要在概念上把现实的存在变成理想的存在,而且要在实践上把现实的存在变成理想的存在。这就构成了人与世界的无限关系。丰富的矛盾关系。当我们“反思”这些矛盾关系时,我们就构成了“哲学”以及哲学的“辩证法”。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哲学”就是“辩证法”,“辩证法”就是“哲学”。

从这种认识出发,“辩证法”不仅仅是哲学研究的“一个领域”,而是哲学的“实质内容”; “辩证法”不仅仅是哲学研究的“方法”,更是哲学​​的​​“理论”。 “辩证法本身”;“辩证法”不仅仅是哲学理论的“知识内容”,而是哲学提供的“人类智慧”。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写了《辩证法研究》一书,解决哲学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辩证法研究,特别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研究的一些重大问题。

书中有些内容有重复。为了提供完整、系统的论证,一些重复的内容没有被删除,以便更系统地表达我对“辩证法”的理解。

04

关于“生命意义研究”

人类是有“自我意识”的生物,是“向死而生”的生物,是“寻求意义”的生物。人们总是向往“有意义”的生活,而不能容忍“无意义”的存在。撰写《生命意义研究》,是通过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理性思考,与读者一起探讨人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尝试。

对生命意义的认识总是形成于生命体验和理性思辨的焦点上:没有真实的生命体验,谈论生命的意义只能是“为新词抒悲”;没有彻底的理性对生命意义的揣测和理解,只能是“以酒解愁,以酒解愁”。只有用生命体验激活理性思辨,用理性思辨照亮生命体验,对“生命意义”的研究才能真诚、生动、深刻、睿智。

《生命意义研究》一书以人的生命意义为主线,大体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关于人的生活世界、精神世界、文化世界和意义世界;二是关于人的生命意义的研究。二是关于现代人的。三是关于人们精神家园的培育,精神家园的真理、精神家园的支撑、精神家园的张力、精神家园的源泉。这三部分“重新整理”了我出版的三本书——《人间世界》、《探索真善美》和《人类精神家园》的主要内容。由于本书是三本已出版书籍的“重组”,因此有些内容是“重复”的。为了保持本书的原貌,一些重复的部分没有被删除,并且重写和添加了一些内容,以便更系统地呈现我对“生命的意义”的理解。

本书序言写于2017年8月,原文是在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启动仪式上的演讲,主题是“学会成为成年人”。在这篇题为《哲学如何帮助人们“学会成为成年人”》的手稿中,我谈到了四个想法:第一,哲学探索人生的“大问题”;其次,哲学构建的是范畴文明的“大逻辑”;第三,哲学提供的是明智且通达的“大智慧”;第四,哲学继承的是启发思想的“慷慨之作”。这些想法是我用哲学的方式探索“生命的意义”的原因,所以我用这篇手稿作为这本书的序言。

严格来说,《生命意义研究》这本书并不是硕果累累的“研究”成果,而是在感受的启发下“悟”的产物。之所以将其纳入我的“作品系列”,主要是因为我更喜欢以散文的方式讲述我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和思考,也希望与读者一起探讨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用“有趣”的方式写出“有意义”的问题,是我自己的学术追求。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