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庄子到唐代考古,柜子演变及西安出土汉代绿釉钱柜

2025-07-24 01:03:28发布    浏览14次    信息编号:113747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从庄子到唐代考古,柜子演变及西安出土汉代绿釉钱柜

柜子作为我国传统的储物家具,早在《庄子》一书中就有“负匮”的提及。到了唐代,柜子的使用变得相当普遍,如在敦煌出土的《分家书样文》中便有“箱柜无私,蓄积不异”的描述。此外,敦煌文书中还记载了“拾硕柜壹口,象鼻、曲钺并全”的情况,这里的“象鼻、曲钺”很可能是指柜子上的锁具。而在唐代两京的考古挖掘中,西安和洛阳均发现了唐三彩钱柜的模型。近年来,在西安曲江新区的一次考古发掘中,出土了一件印有模制钱纹的汉代绿釉陶质钱柜模型。通过对比分析这些出土的实物,我们得以对古人精湛的工艺和钱柜造型的演变过程有所认识和了解。

汉代绿釉模印钱纹钱柜

西安曲江地区发掘出一座汉代的绿釉模印钱纹钱柜,其柜体尺寸为长33.3厘米、宽20厘米、高21.5厘米,而柜门则长8厘米、宽6.5厘米。此钱柜系于西安南郊曲江雁鸣小区的汉墓群中被发现,由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负责挖掘,现正于秦二世陵博物馆曲江新区的出土文物展览馆内公开展览。

该钱柜体积较为庞大,在出土时已经出现破损,随后经过修复处理。其胎质为红陶,表面涂有低温绿釉,但普遍出现了剥落现象,而柜内部分则没有釉面。其设计采用了带有四足的卧柜样式,由陶质柜板通过粘合方式制成。柜顶处开设了一个狭长的长方形开口。该柜的柜面与正面柜板特别之处在于其上雕刻了15枚钱纹图案,这些图案均位于长方形边框内,形成米字形的凹槽,槽中装饰有规律的钱纹凸起。遗憾的是,这些图案的模印不够清晰,看起来更像是王莽时期的“货泉”钱币,而非常见的汉代五铢钱样式。考虑到这种汉代绿釉钱柜的形状十分罕见,即便它是修复品,2010年在进行文物定级时,仍被评定为国家级二级文物。

日本爱知县陶瓷资料馆藏绿釉钱柜

日本爱知县的陶瓷资料馆亦收藏了绿釉的钱柜。这个钱柜是日本建筑师茂木计一郎所珍藏的中国古代建筑明器系列中的一件,它在2007年与其他一百多件藏品一起被捐赠给了爱知县陶瓷资料馆,并于2008年以特别展览的形式进行了展示。

这件绿釉红陶胎的钱柜,其高度为15厘米,长度24厘米,宽度20.5厘米,整体呈卧箱状,底部有四足支撑。柜面装饰有米字形的槽线图案,并附有模仿金属圆泡钉的装饰。锁合结构的制作较为粗糙。尽管它与西安曲江出土的钱柜在外观上相似,但四足的纹线与北朝时期北方的石榻或石棺床的装饰风格更为吻合,柜体相对较浅,推测其年代可能要晚至北朝。

西安王家坟唐墓出土唐三彩钱柜

1955年,在西安王家坟发掘出的唐墓中,发现了一件唐三彩的钱柜。该钱柜尺寸为长15.5厘米、宽12.1厘米、高13.3厘米,目前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柜体设计为四足平躺形式,配备可开启的小盖;柜面正面装饰有连珠图案的兽面,洋溢着西亚风情;柜腿粗实,且配有圆形的堆塑点缀。采用白色陶土制成,柜腿施以蓝色釉彩,柜板则涂有黄色釉料,柜面点缀着宝相花与团花图案。整体造型独特,工艺极其精湛,融入了三彩釉与纹饰,更显华美富贵。柜盖与正面柜板上的破损痕迹相互映衬,推测可能是用于上锁的部件。

洛阳金家沟唐墓出土唐三彩钱柜

1930年,在洛阳金家沟的一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一件唐三彩制作的货币存放器具。此柜身高17.8厘米,长21.5厘米,宽16.6厘米。

此钱柜保存状况极佳,通过观察其表面带有孔洞的配件,我们可以了解到西安王家坟出土的唐三彩钱柜缺失的锁具部分原本的模样。柜子的底部装有四枚一组的凸起泡钉,四周则以圆形龙首为装饰,上方雕刻着三角形的几何图案,并施以黄、绿、褐等色彩釉,显得格外华美。钱柜底部露出的是白色的陶胎。目前,该钱柜收藏于河南博物院。

新仿唐三彩钱柜,在锁合部位模仿错误

两件唐三彩钱柜的锁合机制可能存在损坏,亦或是制作较为粗糙,导致人们难以辨识唐代钱柜的锁合构造。通过与现代仿烧的唐三彩钱柜进行对比,我们发现仿制者在锁合部分的塑造上存在失误,他们仅仅模仿了原件的残缺部分,甚至在表面涂上了彩釉,这样的处理反而暴露了仿制品的真伪。实际上,通过将钱柜的锁合部分与唐代配备锁具的宝函进行对比,我们可以发现敦煌文献中记载的唐代柜子所具备的“象鼻、曲钺”特征与实物相吻合。参照甘肃泾川县大云寺在唐武则天延载元年(694年)出土的舍利宝函上的锁具结构,我们可以了解到唐代钱柜的锁合方式大致如此。此外,唐代钱柜的板面上还需配备挂锁的环,这一设计与柜盖的固定装置相辅相成。

甘肃泾川县大云寺出土唐武则天延载元年(694年)舍利宝函

对比这些汉唐时期的釉陶钱柜,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这些钱柜在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保持着四足卧柜的形态。对于那些曾经见过带有铁叶和泡钉装饰的古老木柜、木门扇的人来说,这一点很容易理解。汉唐釉陶钱柜所仿制的,很可能就是那个时代的木质钱柜。这些钱柜上的圆形堆塑、泡钉以及锁合装置,原本应该是用铁、铜等金属材质制成的加固件和锁合件。古人们巧妙地将雕塑艺术与釉彩装饰融为一体,不仅精准地复制了钱柜的实体形象,而且生动地展现了汉唐时期人们崇尚财富以及重视厚葬的风俗习惯。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