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新区集装箱码头爆炸,危化品事故为何频发?

2025-08-06 10:03:26发布    浏览8次    信息编号:114708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天津滨海新区集装箱码头爆炸,危化品事故为何频发?

8月12日晚11点半左右,位于天津滨海新区第五大街与跃进路交汇处的一座集装箱码头不幸发生了爆炸,爆炸源是集装箱中装载的易燃易爆物品。查阅该爆炸仓库业主的官方网站信息可知,其仓储业务涉及的主要物品多为易燃、易爆、腐蚀性或有毒的化学品。当地环保部门2014年的审查文件指出,该事故仓库的建造初衷是为了储存电石、硅钙合金、氰化钠以及甲苯二异氰酸酯(TDI)。然而,截至8月13日下午14:30,仍无确切信息能明确指出仓库内具体存放了哪些危险化学品。

当前,生产与生活中频繁出现各类危化品。所谓危化品,亦称危险化学品,泛指那些具有爆炸、毒害、辐射等特性的化学物质。鉴于其在生产、运输、储存及使用等各个阶段均具有独特性,因此危化品引发的爆炸事故屡见不鲜。

针对不同危化品事故的急救方法,我们挑选了三种常见类型:电石、甲苯二异氰酸酯以及氰化钠。下面我们逐一探讨,若遇到“它”发生爆炸,我们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如果氰化钠爆炸……

氰化钠属于无机有毒物质,通常状态下不具备燃烧特性,然而一旦遭遇湿润空气或与酸性物质接触,便会生成剧毒且易燃的氰化氢气体,其爆炸范围介于5.6%至40%之间。此外,氰化钠与氯酸盐、硝酸盐等物质接触时,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进而引发燃烧和爆炸。

(一)爆炸原因:

硝酸盐、亚硝酸盐、氯酸盐与之反应时,反应剧烈,存在爆炸风险。若与酸接触,则会生成剧毒且易燃的氰化氢气体。在潮湿的空气或二氧化碳环境中,它将缓慢地释放出微量的氰化氢气体。

(二)中毒症状:

吸入氰化氢气体可能导致出现头痛、头晕、身体疲惫、眼睛流泪、鼻涕横流、喉咙干涩和瘙痒等症状,一旦停止接触,这些症状在短时间内即可得到缓解。

氰化物所致的急性中毒分为轻、中、重三级。

轻度中毒患者会出现眼部及上呼吸道的刺激感,伴随头痛、头晕、胸痛、恶心以及身体乏力等症状,且呼出的气体带有苦杏仁的气味,这些症状通常能够自行减轻。

中度中毒患者会表现出恶心、呕吐、胸部压迫感以及呼吸急促等不适,同时其皮肤和黏膜可能呈现出鲜艳的红色或是苍白无色。

患者重度中毒后,会出现意识丧失和身体无力,伴随有强直性或阵发性的抽搐,全身肌肉呈现松弛状态,神经反射功能丧失,呼吸和心跳也可能随时停止。

(三)急救措施

立即将成功救治的遇险中毒者快速疏散至上风或侧上风的安全区域。

迅速移除中毒者口腔和鼻腔中的异物,确保其能够吸入新鲜空气。若出现呼吸不畅或完全停止呼吸的情况,应立即在现场实施供氧或进行人工呼吸等紧急救治。在进行人工呼吸时,救援人员需采取相应措施以避免自身中毒。

迅速摘除中毒者身上被污染的衣物,对于必须从头部取下的服装,应采取剪裁的方式从身体部分分离,而非直接从头部脱下。对于已脱下的污染衣物,应立即将其密封进专用的塑料袋中。在整个处理过程中,务必注意不要触碰衣物上已被污染的部分。

皮肤一旦遭受污染,需用清澈的流水、肥皂液或5%的硫代硫酸钠溶液进行彻底清洗,持续时间不少于20分钟;若眼睛受到污染,应迅速翻开眼皮,用大量流动的清水或生理盐水进行彻底冲洗,至少持续15分钟。

中毒情况严重者,经过现场紧急处理后,应立即送往医院接受进一步的观察和治疗。若摄入了一定量的有毒物质,建议患者大量饮用温水,以促使呕吐,并使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或5%的硫代硫酸钠溶液进行洗胃处理。

严禁使用受污染的水源,禁止食用捕获的已死亡鱼类。必须强化对水源的监测力度,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采样,并迅速公布监测数据,以缓解公众对事故的担忧,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

(四)事故处理措施:

1. 侦察检测

协助组织人员对事故现场展开侦察与检测工作,以了解泄漏扩散的具体区域,周边是否存在火源,以及周边水系的分布和流向情况;运用仪器设备检测现场氰化氢气体的浓度,从而确定气体扩散的具体范围;同时,测量现场及周围地区的风向、风速以及气温等气象参数。

2.及时疏散

确保所有可能受影响的无关人员及时撤离。组建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救援装备,迅速深入危险地带寻找遇险及被困人员,同时迅速开展救援和疏散工作。在疏散过程中,需明确疏散路线,挑选适宜的疏散路径,迅速将人员转移至安全地带。

3.清除火源

关闭警戒区域内的所有电力供应,扑灭所有明火,确保高温设备停止运行,严禁使用非防爆工具。

4. 注意防护

救援人员抵达事故现场时,务必配备隔绝式呼吸器,身着全封闭型防化服或具备抗腐蚀功能的防化学喷溅防护服,同时需穿着无钉鞋。指挥中心的位置和救援车辆的停放点,需选在上风或侧上风方位,并确保与泄漏扩散区域之间有适宜的安全距离。

在灭火抢险行动中,所产生的水中杂质含有毒性及腐蚀性,这种废水若不经过处理,便有可能对水资源造成污染。因此,所有废水均需经过清洗消毒,并且必须经过环保部门的检测,确认无污染后方可排放,以避免引发二次灾害。

如果电石爆炸……

碳化钙亦称作电石,属于无机化合物范畴,呈现白色晶体状,工业生产中则表现为灰黑色的块状物质,其断面颜色为紫色或灰色。在干燥状态下,它不具备燃烧特性,但一旦遇到水或湿气,便会迅速释放出高度易燃的乙炔气体。当乙炔气体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一定水平时,便可能引发爆炸性事故,并产生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一)爆炸原因

由于包装不严密且电石吸湿,导致电石桶内部产生了乙炔与空气的易爆混合物。

电石中普遍存在硅铁杂质,在运输过程中,由于相互间的摩擦和碰撞,容易产生火花。此外,若开启电石桶的方法不正确或使用的工具不当,操作时也可能因撞击而引发火花。

3.储存电石的场所受潮,使电石受潮分解。

电石库房内、乙炔站点以及电石破碎区域所累积的电石粉末未能得到及时的清理与恰当的处理,导致其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进而发生了分解。

(二)中毒症状

碳化钙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途径进入人体,吸入后所释放的乙炔气体和氢氧化钙会刺激上呼吸道,导致咳嗽,严重呼吸困难时还可能引发肺炎。眼部接触碳化钙会引发结膜水肿和角膜烧伤。皮肤接触则可能引起刺激反应。若误食碳化钙,胃肠道会出现明显的刺激症状。

(三)急救措施

一旦皮肤接触到污染物,应迅速脱去被污染的衣物,然后用大量流动的清水彻底冲洗,冲洗时间不得少于15分钟,之后需及时就医。

迅速抬升眼皮,以大量清澈的清水或生理盐水进行彻底的冲洗,持续至少十五分钟,之后立即就医。

撤离至空气清新的区域。确保呼吸通道畅通无阻。若出现呼吸不畅,需提供氧气供应。若呼吸完全停止,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急救。随后,及时就医治疗。

(四)事故处理措施

1.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人员配备自供式正压呼吸设备,并穿戴化学防护装备。切勿直接触碰泄漏物质。对于少量泄漏,应采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进行混合处理。利用无火花工具将泄漏物收集至干燥、清洁且加盖的容器内,然后转移至安全区域。若发生大量泄漏,需用塑料布或帆布进行覆盖。同时,应与相关部门取得联系,以确定合适的清除措施。

2.扑灭火灾:

请勿使用水或泡沫进行灭火操作,二氧化碳灭火同样不奏效。在这种情况下,应选用干燥的石墨粉末或者其它干燥粉末(例如干砂)来进行灭火。

(五)预防措施

电石制作完成后,需迅速装入桶中,并确保桶盖密封良好,以防桶内物品受潮。库房必须保持干燥,不得有渗漏现象。地下室不可用作库房,同时禁止将水管和供暖管道引入库房内,且潮湿的包装材料严禁入库。

开启电石桶时,严禁使用明火或可能引发火星的工具进行撬动或敲击;实桶以及未经处理的空桶均不可靠近明火,更不可直接进行焊接修补。库房需与明火保持至少10米的距离,照明设备必须选用防爆型;在搬运过程中,必须使用专用小车,小心轻放,禁止从滑板上滑落或在地面上滚动,以免撞击引发火花。

库房必须采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结构,并且必须配备有效的自然通风设施;同时,必须定期清扫并妥善处理电石产生的粉尘。

如果甲苯二异氰酸酯爆炸……

甲苯二异氰酸酯是一种无色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暴露在光照下会逐渐变黑,对皮肤和眼睛具有显著的刺激性,同时还能诱发湿疹和支气管哮喘。

(一)潜在危害:

吸入有害气体;对眼部、呼吸器官及肌肤产生刺激;接触皮肤或吸入气体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对水生生物构成威胁,可能对水域环境造成长期负面影响;现有资料有限,但存在潜在致癌风险。

(二)中毒症状:

主要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人体,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空气中的蒸汽挥发,对呼吸系统和眼睛产生刺激;另一方面是异氰酸酯液体一旦接触到皮肤或黏膜,就会造成损害。

低浓度时,人们会感到流泪和咳嗽,而高浓度则可能导致眼睛红肿以及化学性烧伤。此外,它还可能损害鼻黏膜,导致嗅觉丧失,并对上呼吸道黏膜造成化学性损伤。若浓度过高,还可能引发皮肤水肿和组织坏死。

(三)急救措施:

若在公共场合发生爆炸事件,应立即拨打紧急救援热线。当事人若无法自行处理,应迅速撤离至安全地带,同时禁止其他民众进入危险区域。初次发生溢出或泄漏时,周边至少需设立100米的隔离区,而在下风向的隔离距离则需适当增加。

依据泄漏程度的不同,确定现场人员疏散的半径。在贮罐或货罐车起火或发生火灾的初期,应当考虑将周边区域隔离,范围可达800米。

立即将患者移至空气清新的地方,确保患者情绪稳定,随后送往医疗机构接受治疗。

对呼吸停止的患者实施人工呼吸是必要的。然而,若患者有吸入或食入的情况,则不宜采用口对口的人工呼吸方式。在进行人工呼吸时,应佩戴带有单向阀的袖珍式面罩,或者使用其他适宜的医用呼吸设备。一旦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应立即给予吸氧处理。

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包括局部使用弱碱性溶液进行雾化吸入,及早使用糖皮质激素,同时还可考虑使用支气管扩张药、抗生素等。

将受污染的衣物与鞋具移除并实行隔离,在用流动清水进行冲洗时,必须保证动作迅速、全面,且需多次反复。

若皮肤接触,需即刻以聚乙烯乙二醇进行冲洗,继之以大量清水彻底洗净。若皮肤刺激感持续存在,请及时就医接受治疗。

本文部分数据参考:安全管理网、职业卫生网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