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五国国旗相似度极高,北欧十字如何成为精神符号?
2025-09-05 13:04:15发布 浏览2次 信息编号:116864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北欧五国国旗相似度极高,北欧十字如何成为精神符号?
相邻的陆地国家往往在语言、文化等方面存在共性,北欧地区的这种共性表现得尤为突出。严格意义上说,北欧地区由五个国家构成,分别是挪威、瑞典、芬兰、冰岛以及丹麦(囊括了享有高度自治权的法罗群岛)。
北欧地区除了受高纬度影响形成的严寒天气外,各国还存在许多共性特征。这些国家语言文化相近,芬兰除外,它们普遍推行高税率与高标准福利制度,就连国旗设计也极为相似,如同直接借鉴彼此的样式。
一片十字
北欧五个国家的旗帜,在色彩搭配之外,彼此之间没有太多分别,原因是它们都源自一个共同的设计——北欧十字。这个北欧十字如今已经成为北欧地区的象征,已经深深结合在各国的文化脉络之中。
五国各自设有专属的“旗日”,每逢此日,民众皆会手持本邦的“十字旗”,涌上街头展示。
北欧十字怎样出现在五个国家的旗帜上,又怎样逐渐成为北欧地区的集体象征?
丹麦国旗日庆祝
一、从天而降的十字旗
维京族是斯堪的纳维亚地区多数国家的直接先民,芬兰人除外,他们是由萨米人与其他族群融合演变而成的,维京族属于日耳曼民族的一个分支,自公元八世纪末期始,他们以北部地区为出发点,向四处进行拓展,由此促成了声名显赫的维京纪元
维京人驾驶着大型船只四处进行抢夺,与此同时,他们在斯堪的纳维亚地区逐步构建起丹麦、挪威等小型国家。由于斯堪的纳维亚的自然条件十分苛刻,当地的生产水平比较低下,并且地理位置上与当时的欧洲文明核心地带相距较远,所以,那些生活在斯堪的纳维亚的维京族群,在当时被许多人视为是文明程度不高、行为粗犷的部族。
海盗出身的北欧人的掠劫路线
公元965年,丹麦君主哈拉尔一世决定接受基督教信仰,这标志着北欧地区开始了基督教化的进程。十字架是基督教的重要标志物,北欧地区最早出现的十字旗帜源自丹麦。
丹麦在北欧五国本土中领土最为狭小,该国率先完成基督教化,并成为北欧地区的文化发源地,这与丹麦所处的地域方位有着密切联系。
丹麦地处北欧的最南头,地理位置上比北欧其他地方更靠近欧洲南部的基督教文化中心地带。丹麦的纬度比较低,因此气候比北欧其他区域要温和。丹麦还紧挨着中欧的农业区,古代的农业发展水平在北欧领先,所以丹麦尽管领土不大,却能够容纳相当多的人口,最终成长为北欧的文化核心。
丹麦地处交通要道
丹麦的东部和西部都濒临大海,它处在连接波罗的海和北海的关键位置,发达的海上商业活动促进了丹麦的繁荣,也推动了国家的整体进步。
北欧的丹麦王国率先接受了基督教信仰,随后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挪威王国和瑞典王国也转信了这一宗教,在那个时期,芬兰以及波罗的海东岸的区域仍然盛行着古老的原始信仰习俗。
维京人决定亲自出手。让这些异教徒匍匐在上帝脚下。
维京战士
受极端信仰观念煽动,同时又被物质欲望吸引,北欧民众潜藏的尚武倾向再次被激发出来,丹麦瑞典等国组建了“北方十字军”,向邻近的非基督徒发起宗教征伐,据称最初的北欧十字军旗就是在此次行动中出现的。
根据丹麦国族文献所载,当公元1219年,丹麦君主瓦尔德马二世率水师东征波罗的海沿岸地区,丹麦舰队曾停靠于爱沙尼亚的林德尼西港口,当地权贵们献上礼物向瓦尔德马二世表示敬意,声称爱沙尼亚民众愿意接受基督教信仰,并且会服从丹麦国王的号令,然而丹麦国王未曾料到,爱沙尼亚异教徒实际上欺骗了他。
13世纪初的北欧
爱沙尼亚军队暗中聚集兵力,突然袭击了丹麦军营,丹麦守军毫无防备,无法迅速组织有效抵抗,眼看就要被爱沙尼亚军队打败,丹麦大主教安诺斯在关键时刻跪地祈祷。
一面以红色为底白色十字图案的旗子从空中落下,一个宏亮的声音自天际传来,指示他们手持这面旗帜,将会赢得最终的胜利。
安诺斯高高擎起了旗帜,丹麦军队因此精神高涨,为了防止旗帜掉落,他身边的两位神职人员也协助他支撑起双臂,在十字旗的激励下,丹麦军队最终打败了爱沙尼亚军队。
天降旗帜
这个叙事明显融入了神话元素,同时也能反映出基督教对丹麦民众的深远影响。虽然缺乏直接的历史文献证实这面旗帜在1219年确实存在,但被丹麦人称作“丹尼布洛”(意为丹麦人的力量)的旗帜,最晚在14世纪时已经出现,并且当时丹麦人视其为国家的标志。
丹麦人向东方发起征战之际,瑞典人亦着手拓展疆域,他们向东击败了芬兰部落,慢慢和东斯拉夫民族建立了往来。
挪威地处偏远地区,因此并未参与大规模的宗教性战争,不过到了1262年,该国将冰岛纳入了自身的疆域范围之内。
冰岛远离欧洲大陆
一三一九年,挪威皇室后嗣断绝,王冠转由瑞典君主马格努斯四世承袭。这位瑞典君主的儿子哈康,与丹麦公主玛格丽特结为连理,他们所生的儿子奥拉夫,因而同时拥有挪威与瑞典的皇位继承资格。
没过多久,奥拉夫突然从姥爷那儿承袭了丹麦的统治权,随后又从爹那里得到了挪威的统治权。奥拉夫在年纪轻轻时就离世了,不过经由玛格丽特的周旋,她的外甥埃里克顺利坐上了三国的主座,让丹麦在北方的威望更加稳固。
玛格丽特陪同侄子加冕为三国国王
由德国商人掌控的汉萨同盟,是北波罗的海区域的一个关键政治组织,它与斯堪的纳维亚诸国在贸易领域存在对立情形。
北欧三国为了提升政治影响力,在贸易上与汉萨同盟竞争,于1397年组建了卡尔马联盟。冰岛因是挪威的属地,芬兰因是瑞典的属地,也加入了该联盟,卡尔马联盟几乎囊括了所有北欧地区。
卡尔马联盟及旗帜
三国表面上在同盟中拥有同等身份,实际上丹麦却掌控了卡尔马同盟的形成过程。丹麦持续在同盟中占据优势地位,就连同盟的标志,也仅仅是将丹麦的红底白十字图案改成了黄底红十字的样子。
瑞典的国力不逊于丹麦,瑞典的权贵对丹麦人的傲慢行径深恶痛绝,屡次寻求脱离联合体。经过多次交锋,瑞典于1523年实现自主,卡尔马同盟随之瓦解。
不断变化的瑞典旗帜
二、异曲同工的国旗
卡尔马联合崩溃之后,瑞典继续使用该联盟的十字形旗帜,但瑞典人针对旗帜的色调实施了本土化调整。经过多次修改,瑞典将旗面调整为以蓝色为底色搭配黄色十字,并且为这面旗帜虚构了一段神话般的来历。
故事情节,瑞典人也是照搬丹麦人的草稿,就是说瑞典君主在讨伐异端时表现糟糕,湛蓝的空中显现出金色的圣架,为瑞典人指示了取胜的方向。
今日的瑞典国旗
瑞典人抄袭了丹麦的旗帜和传说仍不满足,他们甚至把瑞典版传说的发生时间定在1157年,比丹麦的原始版本早了五十多年。
丹麦人同样未在十字旗“专利费”上给瑞典制造麻烦,毕竟丹麦当时有更紧迫的事务需要处理。
卡尔马联盟瓦解之后,挪威因为自身力量相对不足,并且和丹麦有着紧密的关联,所以继续和丹麦组成联合,这就是丹麦-挪威联合体。瑞典失去后,丹麦在联合体中的影响力更加突出,原先那面带有黄色底色和红色十字的旗帜不再使用,丹麦直接采用自己的国家旗作为联合体的标志。
丹麦-挪威联盟及当时的挪威国旗
挪威降为从属国,议会形同虚设,丹麦官员充斥挪威政府,掌控所有事务,挪威的冰岛、法罗群岛、格陵兰均被丹麦吞并,就连挪威的旗帜也只是丹麦国旗左上角加了个挪威狮子图案而已。
以当时挪威上流社会人士的表述就是,丹麦君主将挪威视作自家囊中之物。
瑞典和丹麦为了争夺北欧的领导权,长期处于对立状态。瑞典企图吞并挪威,以巩固其区域影响力。丹麦则视挪威为遏制瑞典的北方战略要地,双方多次爆发激烈竞争。然而,直到19世纪初,两国实力相当的局面依然没有发生转变。
19世纪初的北欧
十字旗在丹麦和瑞典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路径,其中尾部改造为燕尾状的“丹尼布洛”由丹麦当局和武装力量采纳。
丹尼布洛是矩形图案的,供普通人使用,丹麦人对本国旗帜怀有深厚情感,常常在私人欢庆场合挂起,几乎每个生日派对或纪念仪式都不会缺少丹尼布洛。
燕尾形丹尼布洛
瑞典的十字旗下端改成了三个锐角,瑞典军队频繁挥舞着经过变动的蓝底黄十字旗进犯挪威。
瑞典在跟丹麦竞争挪威的时候,也在其他地方迅速拓展势力范围,在中欧和东欧夺取了广阔的土地,到了17世纪中期,已经变成欧洲的强大国家之一,同时加强了对芬兰的统治,还把手伸向了芬兰东部的卡累利阿地区。
盛极一时的瑞典
然而,俄罗斯的兴盛破灭了瑞典的强国愿望,俄罗斯人在十八世纪上半叶攻占了涅瓦河口、立窝尼亚等区域,并且在1809年迫使瑞典交出了全部芬兰。
瑞典帝国衰败的同时,丹麦人的日子也不好过。
十八一四年间,法兰西帝国走向终结。丹麦作为拿破仑的伙伴,在战事结束后承受了沉重的代价,尽管冰岛等区域得以保全,挪威却不得不归属于瑞典。
1815年的欧洲
挪威人不愿沦为丹麦瑞典之间转移的战利品,于是在两国领土交接的间隙,挪威选择宣布自主分离,建立独立国家。挪威的议员弗雷德里克构思了崭新的国家旗帜,该旗帜沿袭了十字旗的传统样式,但将旗面底色设定为红色,并在其中布置了一个海蓝色的十字图案,十字的四周还环绕着白色边框,这便是世界上第一面采用三色十字设计的国旗。
挪威的独立状态只持续了很短时间。瑞典的武装力量进入该国之后,瑞典与挪威形成了联合体,挪威的君主职位由瑞典的君主担任,瑞典的旗帜被选为新国家的象征。
挪威国旗
十八四四年,旨在彰显邦联内部均等地位,瑞典-挪威邦联创设了新式旗幡,以瑞典原有旗帜为蓝本,融合了挪威旗帜的配色方案,使得整面旗帜呈现斑斓景象,当时的人们因此戏称为“鲱鱼沙拉”。
1854年,丹麦通过法律手段,将“丹尼布洛”旗确认为正式国旗。该国是国际上最早制定国旗相关法规的国家之一。
各种各样的鲱鱼沙拉
瑞典虽极力维系联合,但挪威民众决意分离。因对外贸易等方针存有无法弥合的差异,1905年伊始,挪威政府集体卸任,挪威国会借宪政动荡宣告该国自主。经协商,瑞典君主奥斯卡二世让渡挪威王权,挪威国会迎娶丹麦王子弗雷德里克·卡尔出任挪威君主,即哈康七世,三色旗再度在挪威疆域上空招展。
挪威的自主性激励了仍被丹麦管辖的冰岛民众,1913年,冰岛构思了自身的十字标记,该标志以蓝色为底色,中心有红十字,且十字周围环绕着白色边框。红色寓意冰岛的火山活动,蓝色代表其山脉,白色则象征覆盖冰岛的冰雪。
冰岛独立先驱与国旗
1917年,俄罗斯帝国在二月革命后垮台,芬兰抓住这个机会宣布独立。尽管芬兰并非维京人的后代,不过十字旗对他们产生了影响,经过反复商议,他们最终选定了一面具有显著北欧风格的国旗。
芬兰最初的国家标志是蓝色背景搭配白色十字,后来转变为白色背景搭配蓝色十字。旗帜中的蓝色象征着芬兰众多湖泊所呈现的深邃水色,白色则象征着该国冬季覆盖的茫茫积雪。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丹麦受当时广为流传的自决理念驱动,赋予冰岛更高的自主地位,除外交与国防事务外,其他所有权力悉数归还冰岛立法机构,冰岛国旗在越来越多的公开活动中被使用。
芬兰独立日纪念
丹麦那面以红色为底、白色十字的旗帜自14世纪诞生以来,深刻改变了北欧及欧洲大陆各国国旗的图案构思方式,将宗教象征融入国家标志的设计上更是前所未有,到了20世纪初,北欧各地已经出现了色彩丰富、样式各异的旗帜,而随着全球政治格局的演变,到了20世纪后期,十字形状的旗帜样式还将不断推陈出新。
三、变色的logo
挪威和芬兰的分别促使法罗群岛的人民心态发生变化。法罗群岛占地1399平方公里,与丹麦本土相距1000公里。这片土地最初由挪威管辖,后来划归丹麦所有,在1816年之前一直作为丹麦的直辖区存在。
法罗群岛的位置
法罗群岛与丹麦本土相隔遥远,该群岛的居民虽是丹麦公民,却长期有强烈要求自主管理的愿望。为了打造独特的文化标志,1919年,三位在丹麦首府就读的法罗群岛学生构思了一款崭新的十字形旗帜。
这面旗帜底色为白色,红十字位于中央位置,十字的四周环绕着蓝色的线条。因为是由学生所创作,所以这面旗帜最初被称作“学子旗”。
丹麦当局不承认学生旗,觉得它损害了丹麦对法罗群岛的管辖权,但法罗群岛居民自身却接纳了学生旗,从1931年开始,学生旗作为非官方岛屿旗帜使用。法罗群岛民众和丹麦政府之间的矛盾持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
法罗群岛旗(邮票)
1940年4月9日,纳粹德国军队攻入丹麦境内。由于担心关键位置落入敌手,4月13日,英国军队开始驻守法罗群岛。驻守的法罗群岛的英军要求,当地所有船只必须展示“学生旗”,以此与已被德国军队占据的丹麦本土区分开来。
法罗群岛遭遇占领,冰岛与格陵兰岛随即落入英美军队之手。在同盟国的促成下,先前就享有高度自治权的冰岛于1944年宣告自主,原有的冰岛旗帜被定为该国国徽。战后,格陵兰和法罗群岛被移交丹麦管辖。
冰岛首都
二战结束后,以北欧十字为基础设计的地方旗帜愈发增多。
1952年,由芬兰管辖的瑞典族聚居地奥兰群岛获准设计专属省旗,最初构想是在瑞典国旗蓝底白十字的蓝十字中心叠加一个黄色十字,芬兰领导人认为该设计过于体现瑞典特色,经讨论决定将内部十字颜色从蓝色调整为红色,这一改动恰好与芬兰国徽的色调相吻合。
另外,丹麦管辖的博恩霍尔姆岛旗帜,俄罗斯的东卡累利阿旗帜,以及邻近北欧、苏格兰管辖的奥克尼区旗帜,都属于十字旗类型。
奥兰群岛旗
格陵兰区旗在众多十字旗中显得与众不同,它属于丹麦。格陵兰岛地处北美洲最北端,是地球上面积最大的岛屿。该地区位于北极圈以内,因此气候异常严寒。岛上居民以土著因纽特人为主,他们世代居住于此,此外也有少数来自欧洲的移民定居。
1979年5月,格陵兰实现了内部自治,当地原住民设计的旗帜在竞争中以微弱优势胜出,击败了传统的绿底白十字旗,该旗帜与丹麦国旗相似。格陵兰的新旗帜虽然独立,但红白两色仍源自丹麦国旗。
格陵兰旗与丹麦国旗
德国在一战和二战结束后都更换过国旗,十字旗曾是该国国旗的重要候选项,北欧地区除外。爱沙尼亚地处东欧,长期受俄罗斯帝国及苏联控制,其国旗与俄罗斯国旗相似,为三色设计。
2001年,爱沙尼亚一位政治家卡瑞尔,建议把国家的旗帜样式,从三色条旗,转变为颜色均一的北欧十字旗型。赞成者觉得,三色条旗,让爱沙尼亚呈现出,一个刚脱离苏联影响,属于东欧地区的形象。而换成北欧十字旗,则表示该国,是北欧地区的一部分。
德国十字旗方案
欧洲之外,十字旗向世界各地传播,巴拉圭阿曼拜省的旗帜、印度米佐拉姆邦的旗帜也受到北欧十字的启发。
北欧五个国家的旗帜,尽管象征意义各有不同,但在构思时都借鉴了丹麦的丹尼布洛设计。各个国家都设有自己的旗帜纪念日,每逢这一天,人们都会手持国旗走上街头,举行游行活动,借此展现对国家象征的崇敬之情。
丹麦国旗是鼻祖
北欧国家间的关系虽然复杂多变,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彼此间的隔阂逐渐化解。五个国家共同发展,成功构建了以高税率和高福利为特点的社会体系,现在它们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都在世界前十五位之中。
经济往来频繁,语言文化相似,使得北欧五国在成长历程中紧密相连,难以区分。北欧十字旗将作为当地居民共同的精神象征,继续在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上高高飘扬。
长期作者|碧落清遥
历史资深爱好者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