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绣起源及发展历程:明清兴起,用绣线搭十字刺绣
2025-10-07 19:04:12发布 浏览3次 信息编号:119093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外文名:Cross
刺绣:用绣线搭十字、对照图案进行刺绣
最早发源:湖北黄梅挑花
俗称:挑花、挑补绣
兴起时间:明清时期
用途:服装服饰、佩饰饰品、日用品、休闲交友
一、基本概述播报
十字绣,也叫十字花绣或十字挑花,是用专门绣线和十字格布,通过经纬交织的十字搭接方式,参照专用坐标图案进行刺绣,这种刺绣方法能让不同人绣出相同效果。它属于挑花的一种,因为编织出的图样由大量“X”形状的结组成而得名。
这种针法以十字形为突出特色,选用纯棉材质作为基础,通过精细的十字穿插编织,能够制作出包含花卉枝叶、鸟类走兽以及各种吉祥纹样的作品。
二、发展历程播报
十字绣是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活计,起源于中国,在14世纪时通过土耳其传播到了意大利,随后在欧洲各地流行起来,最初在贵族阶层中非常受欢迎,后来逐渐普及到普通百姓当中,因为它简单易学,很快就被不同年龄段的人们所接受,并且广受欢迎。
最古老的十字绣是在动物皮毛织就的布料上完成的,使用的线材源自蚕茧抽出,这类十字绣被多国用于装饰衣物和家居用品。因为各国文化存在差异,经过长时间演变,各自发展出独特的风格,无论是绣线的种类,面料色彩的搭配,还是材质的选择,图案的设计,都展现出不同的特色。
黄梅挑花又名“十字挑花”“十字绣”,起源于唐宋,兴于明清。
十四世纪黄梅挑花经由土耳其传入欧洲,正值欧洲文艺复兴阶段,黄梅挑花凭借针法简便且表现力丰富,很快在欧洲各国宫廷流行起来。中西文化的不断碰撞,促使黄梅挑花的针法、图案及色彩在欧洲获得更深入的创新发展,黄梅挑花主要采用十字交叉针法,因此被欧洲称为“CROSS—”,也就是十字绣。
十五世纪时,十字绣传入寻常百姓家,慢慢被大众所采纳。伴随西方强势文化向全球蔓延,这项技艺从欧洲传到了美洲、非洲、大洋洲及亚洲各地。
二十世纪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促使黄梅挑花通过日本和韩国重新回到中国,这种针法在中国被大众称作“十字绣”,刺绣领域的权威人士陈少平曾多次强调,这种在中国流行的“十字绣”其实就是漂洋过海的黄梅挑花。
早些年,十字绣传入亚洲,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印度尼西亚、韩国、日本等许多国家,还有中国台湾、香港、澳门等地方,都开始广泛喜爱这种手艺。
韩国大概十几年前引入了十字绣,这种手艺在韩国发展得十分兴旺,国内大约分布着三千家左右的店铺,专门从事或者包含十字绣的经营业务。
二零一九年十二月,河北省公布了四十二项专门职业能力评估的清单,里面涉及到了十字绣这项技能。
三、技艺特征播报
它以十字形针法为主要特点,以纯棉布为原料,用细密的小十字“挑”织出红花绿叶、飞禽走兽和吉祥图案等。
四、主要种类播报
十字绣样式丰富多样,包括钟表图案、风景画图、文字绣品、静物描绘、人物肖像、卡通形象、花卉植物、动物造型、抱枕装饰、中国传统文化、宗教题材、伊斯兰教穆斯林、清真寺建筑、阿拉伯建筑特色、钱包设计、车枕绣品、卡套款式、卡包造型、双面刺绣、三面立体绣、手机袋饰、平安福图案、挂件装饰、家居用品、服饰配饰、转绣系列、个人照片绣、婚纱装饰绣等。
六、主要用途播报
根据功能划分,大致包含四个方面,首先应用于衣物及配饰,其次作为随身装饰品,再次用于生活用品和室内美化,最后涉及消遣和社交活动。
第一服装、服饰。十字绣在欧洲,在七八十年代曾非常流行,在中国,早在唐代敦煌壁画中就出现了“云肩”,这种服饰在隋唐、元代等朝代,仅限皇宫贵族和上流社会人士穿着,图案常见“四合如意”“福庆如意”等,绣品包括“云肩”绣包,以及儿童佩戴的围嘴等。
第二件装饰品。装饰品在古代时期按类别划分包括:装零碎物品的袋子、装烟丝的袋子、装香料的小袋子、系在腰间的袋子、装杂物的腰包、扇子的套子、扇子的袋子、手帕的袋子、眼镜的盒子、饰品的盒子,这些多被达官显贵和文人雅士使用。从象征意义上看,有《西厢记》里的《赖婚》《拷红》《听琴》《佳期》《蝶恋花》等,大多表达爱慕、多子多福等愿望,还有平安、吉利、顺心如意等寓意。
第三类日常用品包括,传统的门帘,还有帐挂和枕头之类,知名的绣品有,三羊开泰的枕头顶,渔翁得利的图案,仙壶集庆的装饰,福在眼前的绣工,以及门帘飘带的样式。
第四, 娱乐社交。十字绣制品雅致,兼具显著的艺术装饰功能和收藏意义,同好们可以合作完成华美的图卷,或者将精致的手工艺品赠予亲友。十字绣也是极佳的消遣活动,适宜各个年龄段,青少年借此锻炼实践技能,成年人则能充实闲暇时光,砥砺品格陶冶情操,提升个人修养,有效舒缓精神紧张。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