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17 系列发布时,Xperia 10 VII登场!配件为何越来越少?
2025-10-11 12:04:52发布 浏览4次 信息编号:119360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iPhone 17 系列发布时,Xperia 10 VII登场!配件为何越来越少?
在 17 系列推出的时刻,还有一款值得关注的手机也悄然亮相了—— 10 VII。
这款索尼出品的最新机型,其硬件参数并不令人意外,却存在一个令人措手不及的问题——其外包装之中,根本寻不到任何一根 USB-C 连接线。
没错,不只是充电头,现在连线也要自己买了。
为什么我们的手机配件,越来越少了?
如今手机行业已经第五年不再附带充电头,手机附加的物品数量持续减少,包装盒的重量也明显变轻,这种现象背后有一套逻辑严谨的商业说辞,呈现出一幕将「绿色环保」与「商业盈利」巧妙结合的演出。
只是回过头看,为这个剧本买单的,好像一直只有消费者。
环保和成本,一场「双赢」的生意
让我们把时间往回倒到 2020 年,苹果在那一年推出的 12 系列产品里,首次不再随附充电设备,同时取消了之前标配的 USB-C 接口。
当时给出的理由,非常直接:为了环保。
苹果公司表示,全球范围内已有超过 20 亿个苹果电源适配器在使用,同时还有数十亿个非苹果品牌的充电器,如果继续随产品附赠新的适配器,将会导致严重的电子废弃物问题,并增加碳排放量。
只移除适配器,每年可降低超过两千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当于让路上减少五十万辆机动车。
五十万辆之多,着实令人咋舌,几乎等同今日密歇根州(以底特律为象征)汽车年总产量的四分之一。
「生态保护」的叙述,同样引人入胜:每一部智能手机,都在为大地增添一份价值。
同类的表述,经常出现在苹果公司每一年都会发布,并且非常看重的《环境进展报告》这份文件里。
面对苹果惊人的销售业绩和庞大的用户基础,这一观点无可辩驳,为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减少一个充电器似乎是合理的。
但对于厂商来说,不光嘴上全是主义,心里也没少了生意。
缩减充电器数量,能直接造成每台产品的材料费用降低,但这只能算是微不足道的收益——真正节省开支的,是包装盒的尺寸明显变小了。
在 12 系列产品公布活动上,苹果公司负责环境事务及社会公益的负责人丽莎,曾透露一项信息:产品外盒的尺寸缩小之后,每个装载货物的平台能够容纳更多的产品数量,具体来说增加了百分之七十,这直接导致每次货运作业的效能显著提升,同时相关的经济开销大幅降低。
(只是,节约的成本有多少让利给终端消费者,往往就不提了。)
公司削减了零件的采购费用、外包装的开销、物流的支出,同时无形中获得了「环境友好」的称号,品牌声誉得到增强,其他企业观察到苹果公司这种做法,既获得了实际利益又维护了形象,便纷纷效仿。
于是,一股「环保」风潮席卷了整个手机行业。
但是民间有句俗语,财富并非仅凭节省积累而成,这项行动真正的吸引力,在于它帮助生产者发掘了迅猛发展的契机。
环保再生,生出了新市场
我们还是拿苹果举例子。
在移除 3.5 毫米音频插孔时,解释为「旨在为内部组件布局提供更充裕的余地」,到了 12 型号,这个接口被彻底取消,并且不再作为标配配件提供。
而与这条时间线并行生长的,是一台传奇设备——。
当 3.5 毫米音频插孔不再使用, 被迫与充电接口争夺空间,直至完全取消,苹果公司便自然而然地让消费者的注意力转向了其他地方。
一项原本是用户固有的基本权益,不知不觉间转变成了另一种全新的购买欲望。
该项要求,已归入智能穿戴产品范畴,根据 2024 财年统计信息,该细分市场全年所产生的收入总额达到 398 亿美元,这一数值不仅超越了耐克公司,也超过了可口可乐企业。
依据最新分析,该公司预计到 2026 年,即其成立十周年之际,总收入将突破 1000 亿美元。
节省出一根耳机线,能够降低碳排放量,符合环保要求,同时催生了新的市场需求,带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这种方式比单纯降低成本要高效得多。
在 12 发布后,充电头被舍弃了,叙事结构愈发精巧,苹果宣称「你们都配备充电设备」,却隐瞒了,多数人手握的,依旧是那个近十年前的 5W 「五伏一安」产品,而 12 型号已兼容 20W 的迅速充电功能。
想要获得更迅速的充电体验?没问题,你可以选择添置我们公司的专用快速充电线,或者选用其他厂商的产品。
最新发布的 17 型号同样存在这种不合逻辑的现象,它搭配了支持 PD3.2 动态功率管理功能的充电设备,这款配件有助于提升充电效率,也能让使用过程更加安全可靠。
然而毫无悬念,这款有助于提升电池持久性的充电设备,并未包含在您的 17 系列产品外盒中,而是需要单独购买,官网配件专区售价为 329 元。
瞧,如此一来,既符合了环保要求,又带动了众多相关产业的兴起,从而开拓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真环保,但体验真不好
说实话,这些做法,确实为环境保护出力不少,并且出现了很出色的创新,让顾客有了更多挑选,可以说,这算是效果显著的例子。
但它依旧有问题,而且问题很大——
这些企业所采取的行动,既未能给予购买者实质性的优惠,又极大地损害了购买者使用过程中的感受,造成了前所未有的负面影响。
以已移除的电源适配器为例,若缺少配套线缆,或设备更换频繁,仅有标准接口的线缆,又或者为长辈购置,使用时可能会遇到不便——
倘若事先未预备好充电线,那么即便手握新机,也难以立刻实施充电操作。
不必感到意外,稍加检索就能发现,从十二代到十七代,许多老用户在升级时都遭遇过类似问题。这并非无理取闹,而是相当一部分长期使用旧机的人群,在更换设备时普遍感到的困扰。
而回顾 2G,苹果极力想把所有附件都整合进去,只为让你能够轻松上手,顺利运用。
这种感受上的转变,以前是不可思议的,可如今许多人都已经逐渐适应了。
如今的局面,其实已经有些畸形——
我们购买新手机时,付了钱,但一些必要的附件没有随包装一起提供,就连最基本的东西也正慢慢被取消。
初衷不错的「环保」,对于消费者来说,慢慢变成了体验杀手。
这公平吗?环保的口号,结果却让生产者获利,而消费者承担了更高的设备更换费用,还有更不友好的使用感受,这难道不是牺牲他人利益来满足自己的行为吗?
梳理完手机配置降低的过程,以及其中隐含的商业逻辑,现在让我们再谈谈最初索尼的处理方式。
长达五年的缓慢变化,使得移除充电器已成为普遍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索尼能够毫无顾忌地采取更极端措施,把当前包装内唯一配件也拿走。
现在丧失五座城池,明天就要丧失十座城池,如果按照这种趋势发展,我们将来拿到的新设备,不仅得自己事先购置好充电器、耳机,甚至充电线也必须自行配备完整,才能正常使用。
这种顾虑,颇有以偏概全之嫌,然而在商业领域,最低标准总是在持续的挑战下被跨越的,这样的动向并非理想状况。
作为购买者,我拥护生态保护——我乐意购买更环保的科技产品,也愿意选择更生态友好的制造工艺。
我不同意打着环保旗号,实际上却在转嫁费用——所谓的环保措施,结果不过是让本该随手机包装附赠、开箱即用的配件,反而需要消费者额外支付,甚至多次付费,沦为一种商业手段。
那就不是环保,而是算计。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