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从市级园区到省级经开区的转型升级之路
2025-10-23 02:02:02发布 浏览5次 信息编号:120195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管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从市级园区到省级经开区的转型升级之路
管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原先叫金岱产业集聚区,是2004年成立的,位于郑州市“中优”“南动”“外联”规划的关键位置,最初规划占地11.42平方公里。园区刚开始发展时,主要做的产业是“彩印包装、仓储物流与家具制造”,经营模式比较简单,不够精细,土地大多是普通工业用地,归属问题比较混乱。二零一五年四月三日,因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未符合省级产业集聚区的准入条件,省政府把该园区变更为市级专业园区。挂牌降级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定领导下,园区多年来努力进取,持续完善制度体系、强化支持力度、弥补发展不足、增强发展长处,运用有力手段,迅速促进高质量发展。
着力推动省级经开区建设,认真响应国家及省级层面关于促进产业集聚区与开发区实现转型发展、推动经济构造优化的指示精神,于2018年8月16日经由市政府向省级政府提交了关于申请建立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公文(郑政文〔2018〕144号),该文件正式提出申请。通过持续奋斗,2020年11月25日省政府第106次会议获得通过,准予划定区域面积为11.45平方公里,定名为河南省管城经济开发区。同一年,该园区5.3平方公里的中心地带被选为全市32个关键核心区域之一,着手打造“金岱科创城”。
高标准进行规划布局,着力贯彻“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统筹思路,聘请了深圳城市规划设计院、北京长城战略咨询公司等国内顶尖的规划设计机构开展城市及产业规划工作。开发区的详细规划已经成功完成编制和审批环节,接下来将集中发展“智慧楼宇”和“信息产业”这两个核心领域。
着力开展土地整治工作,2018年10月,遵循市府关于大范围区域商业迁出指示,园区克服困难,搬走了17个市场,腾挪出2235亩土地面积。2020年8月,市府同意园区为全市土地开发与闲置工业地回收两个试点区域。区里与郑州地产公司联手建立平台机构充当开发主体,全力促进园区再发展、实现产业变革。成功购置、征用土地833亩,有效利用了闲置地块,为未来发展提供了充足空间。
秉持“项目是核心”。认真执行省里的“三批”安排,集中力量建设金岱智慧产业区、智能建筑科技区、金岱数字创新区这三个“区中区”,同时继续建设河南光谷产业区等九个投资总额为32.15亿元的项目,迅速推进中铁建设、中铁建工、腾飞集团等十二家公司进驻。该区域的企业数量已经达到6084家,其中符合四上标准的企业有59家,拥有全国知名的商标品牌4个,省级院士工作站1个,累计获得专利577项,其中包括一些杰出的企业,例如全球单厂规模最大、工艺技术最为领先的大中型客车制造基地,还有福耀集团投资兴建的中国500强企业,以及位列中国中药50强的公司等。
整体增强基本支撑作用。重新规划“九横三纵”的交通运输网络,迅速推进5G智慧园区建设任务、五条道路更新工程等十二项基础建设任务,同时增设商城佳苑人才居住点、金岱便民服务中心等辅助设施。规划打造“两环三谷多通道”的生态布局,绿化覆盖面积总计46.39万平方米,构建“300米范围内有绿地、500米范围内有绿地”的生态格局。
2021年,管城经开区地区整体经济产出为62.25亿元,增长幅度为8.6%。其中,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综合贡献值为32.16亿元,其增长速度达到了10.5%。该区同年实现的投资项目总额为35.69亿元,增长比率为13.2%。税收总收入为26.08亿元,增长速度为3.71%。此外,实际吸引到省外的资本数量为39.38亿元,增长速度为10.6%。园区基础建设持续进步,产业根基更加扎实,产业水准逐步提高,已经完全展现出经济进步的核心功能、关键区域、主要动力,已经成为区域创新与创业的核心载体、改革深化的重要基地、对外开放的引领示范。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