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因垄断菱形格子图案获专利,最终却被同行用法律手段拉下神坛?

2025-10-26 17:04:57发布    浏览4次    信息编号:120455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LV因垄断菱形格子图案获专利,最终却被同行用法律手段拉下神坛?

一切皆因“垄断”而起。

LV的这种菱形格子,并非属于特殊设计,棕色跟米黄色的拼搭,黑色同灰色的拼搭,是主流美学系统中常见的配色方式。所以,很多品牌会有意无意设计和LV“巧合”的格子图案,然而在今年五一之前,只要撞上LV图案,那必定是触犯法律的行为,因为LV于1998年先为棕色和米黄相间的格子图案申请了专利,随后又在2008年为相同图案的黑灰格子申请了专利。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LV运用法律手段,去维护自身对于菱形格子的“垄断”行为,未曾想到,最终却被同行借助法律手段,把它推下神坛 。

4月,欧盟德国法院作出判决,判决取消了LV(Louis)的两个标志性商标,包括棕米色棋盘格,以及黑灰色棋盘格。棕米色棋盘格注册于1998年8月27日,常用于丹麦、葡萄牙、芬兰、瑞典等国家。黑灰色棋盘格注册于2008年11月21日,常用于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马耳他、波兰、斯洛文尼亚、斯洛伐克和保加利亚等国家。

此次案件,是由德国著名零售品牌Nanu-Nana在2009年发起的,这是一次由第三方提出申请取消商标的初始注册者案例,或许它会带动更多的反奢侈品牌“垄断”行为,进而给业已处于下行态势的奢侈品行业再度“添堵”。

商标失效,专利失效,意味着曾经代表“奢侈品”的LV图案会被广泛用于各种价位商品上,不会再是少数人的专宠,这对LV可能带来多米诺骨牌效应,这个效应会波及其他商标使用。

把平庸终还给平庸

欧盟德国的法院给出了LV的裁决理由,那便是商标太过简单,缺少显著特征。法院方面宣称,LV要是想胜诉,那就得证明在每个欧盟国家的消费者,当他们看到棋盘格式样的时候,就都能够立刻联想到LV这个品牌,可是这种证明明白无误并未收获成功。法院还认定,LV的菱形格子算作一个普通市民在日常生活里的图案。并非是一个有着天然“贸易”特性的标志。LV曾经表明品牌所使用的棋盘格是“特殊且复杂的”,然而法院针对此说法已然予以驳回。

然如此之裁判结果意示着,LV 会丧失护其标志性图案之权利,菱形格子图案会为竞争对手而非但广泛运用,且山寨厂商亦将广泛采用,最终致使品牌形象现危机 。

自1896年LV的菱形格子问世以后,从几万元的箱子至几千元的钱包,这般棋盘样的格子图案成了LV的一个标识,亦是奢侈品LOGO化的一种展现。在LV各渠道宣传的推动下,菱形格子迅速扩散至各个国家的山寨货上,普通消费者能买到跟LV相似的包包。为抑制抄袭,LV集团有专门团队处理仿冒制品,还对全球的仿冒品提起法律诉讼。

奢侈品大势所趋

很明显,即便LV那忙得疲于起诉的维权团队能够将赔偿追回来,却也没办法扭转奢侈品市场走向下行这种形势了,它已经是大势所趋。整个奢侈品领域都处于剧烈的变化当中,钛媒体的相关文章,其中有《做电商降价,奢侈品多米诺骨牌效应开始》、《Coach转型做生活方式,这是又一个“火中取栗”的商业故事》,对于以上情形很早就有过相关探讨 。

最早被中国暴发户推崇的奢侈品牌之中有LV,其标志性设计被过度使用,在消费者心里的定位偏离了品牌原本意图;当品牌标志性设计成为市场常见元素时,它实际上已丧失奢侈品的品牌价值。

在移动互联时代,个性化品牌是接连不断地涌现出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奢侈品市场开始呈现出萎靡的形态。《金融时报》在4月发布的报告里指出,中国一线城市当中,其中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只有18.8%的受访者表示,LV是他们购买奢侈品的首选,而在二三线城市,这个数字是38.8% 。

在对1227位境外旅行者展开的调查里,仅有10.7%的受访者表明,于最近一次旅行当中购买了LV产品,该数字相较于2014年下跌了15.5%。从而能够看出,当某一事物过度流行之际,也就预示了它会衍生出抗拒乃至厌恶的情形。

奢侈品专利败诉的案件,它实际上并不稀罕,在2012年的时候,有一个品牌,这个品牌状告YSL侵犯其商标权,侵犯的是红底鞋商标权,红底鞋商标是在2008年注册的,该品牌曾凭借红色鞋底来显示其不流俗的设计,然而法院给出的判决却是,品牌不要将单一颜色用作注册商标,最终把该品牌的上诉驳回。

尽管于终审时,终获胜利,然而奢侈品将单一化之造型及布局用作商标专利,实非明智之行径。固然多次抗诉获法律之庇佑,可与于消费者心中形象所受之损伤相较,后者才是品牌需着力挽救之对象。(本文首发钛媒体,记者美圻)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