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破解广告霸屏难题

2024-09-05 05:02:10发布    浏览150次    信息编号:85218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破解广告霸屏难题

看电视剧难逃霸屏广告、公众号文章是变相广告、培训广告贩卖焦虑……长期以来,野蛮生长的互联网广告徘徊在灰色地带,让人无比恼火却又无可奈何。

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日前公布了《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要求互联网广告应当可识别、确保一键关闭,进一步细化规则标准,划清监管红线。

难以关闭

如果不买会员,就得忍受90秒的广告

常薇打开一个视频网站,找到一部热门电视剧,选择播放之后,一连串的广告开始播放,她尝试着跳过,却发现根本没有直接关闭的标志,只有屏幕右上角90秒的倒计时和一条“会员已关闭”的提示,这显然是“这个广告”的提醒。

“说到底,他们还是想用这种方式逼迫用户开通会员,这已经成为了大部分视频网站的默认操作。”常伟点开查看,发现即便是新用户专享的最低价连续包月,也只是首月12元,次月续费19元,“如果想在电视上播放就更贵了,全年订阅要398元。”

常薇认为自己工作忙,没多少时间看电视剧,订阅会员未免有些浪费。“但不订阅就意味着我每看一集都要忍受90秒的广告,而且关不掉。”让她郁闷的是,一旦不小心点击广告,就会被重定向到电商平台的购物页面或应用软件的下载页面,严重影响用户体验。

事实上,互联网广告难以关闭的情况并不罕见,上海市消保委发布的《App广告消费者权益保护评估报告(2020年)》显示,在分析的600款App中,58%的广告含有广告,69.7%的广告没有“关闭按钮”。

“有些网站有‘关闭按钮’,却不能‘一键关闭’。”在浏览网站时,徐明不止一次碰到过页面底部弹出广告的情况,“治理之后,现在大部分弹出广告都有关闭标志,但点击之后,你得选择是因为不感兴趣、内容不合适、是屏蔽干扰,还是屏蔽此类广告。这就像是多了一个流程,要点击两次才能真正关闭。”

对此,《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九条明确规定,以开机播放、视频插播、弹窗等形式发布的互联网广告应当明确标注关闭标志,确保一键关闭,不得出现以下情形:无关闭标志或者需要倒计时才能关闭广告的;关闭标志是伪造的,无法清晰识别或定位的;单个广告需要点击两次以上才能关闭的;关闭广告后,在浏览同一页面时,广告继续弹出的;其他影响一键关闭的行为。不得欺骗、误导用户点击广告。

难以识别

评论文章中隐藏的产品广告

除了一眼就能辨认出的显性广告外,当今互联网平台上还存在大量伪装的隐藏广告。

翻看公众号过往推送的文章,程瑶看到不少类似的操作。“‘30岁左右的年轻人日子过得好难熬!居然建议他们提前规划养老?’”其实是一条保险广告,每年标准保费从3万元到100万元不等。他们还提供了销售顾问的二维码和暗号。背后贴着门店二维码的轻食生意。”

在一些针对家长的微信公众号上,变相的广告也层出不穷。只见《恭喜!全国家长今天要彻底激动了!这个惊喜来得太突然了》《定了!刚刚官宣!北京家长、老师们恭喜!》等标题,王悦怎么也想不到,这两条看似重磅的新闻发布,其实只是为了宣传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认证,文章在大力宣扬证书价值的同时,还以二维码的形式附上了报名通道。

另一篇名为《五岁能看出男孩未来,十岁能看出他老去,早早有迹象表明男孩被宠坏》的文章让她更加觉得难以置信,“看标题,我还以为可能是分享养育男孩的经验,点进去一看,原来是一个妈妈边带娃边刷抖音赚钱的“励志故事”和轻松实现月销过百万的“传奇经历”。然而,这些都只是开始,最终的重点是宣传所谓的“0基础抖音到现实训练营”,还提供了购买课程的二维码。

针对这一现象,《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八条规定,互联网广告应当具有可识别性,使消费者能够识别其为广告,凡以体验分享、消费者评论或者附加购物链接等形式推销商品或服务,应当明确标注“广告”。

很难停止

育儿账号已演变为销售课程的平台

“通过公众号变相售卖的课程,不仅针对成人,也针对儿童,各种培训促销让家长们心急如焚。”作为一名妈妈,冯燕关注了不少育儿公众号,原本以为可以看看一些经验分享文章,学习一下如何教育孩子,没想到,这些都成了卖课程的平台。”

看到文章标题《5岁就能看懂英文原版书的小天才,竟然在初一英语考试中落榜了……”,冯艳不禁好奇,打开一看,原来是一则英语语法课程的广告。“全程20周,60课时,涵盖了小学阶段英语学习中重要的语法内容,这不是线上学科培训吗?”

冯艳发现,在同一个微信公众号上,还有介绍更长课程的文章。《首期少儿系统历史课程》课程时长为48周,共计240小时,相当于一年的学习时间。”

在推广学术课程的同时,一些育儿账号也在推广非学术培训。在一篇名为《会下围棋的孩子更聪明,优质陪伴孩子的好帮手!我心目中最好的棋类游戏!》的文章中,一款儿童围棋培训课程成为明星项目。据介绍,该课程分为入门和高级课程,4岁以上的孩子就可以开始学习。文章末尾还附有购买课程的二维码。

记者了解到,《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十条规定,不得利用互联网发布中小学、幼儿园校外培训广告。今年11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还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校外培训广告管控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要求“无论学术类、非学术类,都要确保主流媒体及其新媒体、网络平台、公共场所、居住小区等线上线下空间不发布、播出广告”。中小学(含幼儿园)校外培训广告。”同时强调,“对利用节目(专栏)、‘软文’等方式,变相发布校外培训广告的,要依法严厉查处,对夸大培训效果、误导公众教育观念、制造焦虑情绪的虚假违法校外培训广告,要依法严厉查处。”

建议

及时更新管理办法

“虽然过去有过与广告相关的法律法规,但在互联网环境下,还是存在一些不明确的灰色地带,一旦有企业‘钻空子’牟利,就会有更多企业效仿,形成恶性循环。”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认为,整治互联网广告乱象刻不容缓。“现在很多人只看到互联网发展迅速,但如果不择手段,榨取消费者的每一点利益,是行不通的。一味注重用户体验或产品功能的提升,长远不会有长远的进展,也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赖阳认为,在《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通过增加条款等方式细化规定,有利于加强监管,确保实施过程中有法可依、有据可依。

“互联网技术一直在不断升级,很多新事物、新广告形式不断涌现,这就要求配套的管理办法也要跟上变化,及时更新调整。”赖阳说,单纯出台《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还远远不够,下一步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共同治理,引导互联网广告走向正规化。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