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品行业成美股最佳选择,巴菲特投资四大消费品案例解析
2024-10-30 19:04:09发布 浏览151次 信息编号:96088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消费品行业成美股最佳选择,巴菲特投资四大消费品案例解析
美股表现最好的行业不是能源、金融、医药,而是消费品。
从1963年到2013年,消费股的回报率最高,波动性几乎最低。
数据来源:消费品是指食品、日用品等,往往价格并不昂贵。即使在经济衰退期间,人们也无法避免购买消费品。
巴菲特认为,消费品的价格足够低,顾客往往愿意为他们更信任的品牌支付更高的价格。这形成了巴菲特所说的“护城河”。
除了品牌号召力之外,产品特色、销售实力、特许经营、低成本等也是“护城河”的来源。消费品是最容易筑起“护城河”的领域。
巴菲特向消费品公司投入巨资,并获得了巨额回报。本文介绍了“股神”最著名的四个消费品投资案例。
可口可乐:当实际价值大于当前市场价格时抓住机会
1987年,在白宫的一次宴会上,巴菲特会见了美国总统唐纳德·基奥,后者建议巴菲特放弃百事可乐,尝试可口可乐的新款樱桃可乐。巴菲特尝了觉得不错,从此改喝可口可乐。直到今天,89岁的巴菲特仍然是樱桃可乐的忠实粉丝,号称每天要喝五罐。
图片来源:凤凰网 1988年,巴菲特悄悄通过伯克希尔购买了超过10亿美元的可口可乐股票。这笔投资约占可口可乐股份的6.2%,成为巴菲特当时投资组合中最大的仓位。
如今,可口可乐是全球最大的饮料公司,在全球 200 多个国家销售 500 多种饮料。在这500个品种中,有15个品牌价值超过10亿美元,包括可口可乐、健怡可乐、芬达、雪碧、维他命水、、美汁源、Easy、、Dell 等。
以可口可乐目前的股价计算,巴菲特的投资回报率翻了近20倍,这还不包括年度股息。该投资已成为“股神”最具代表性的投资案例之一。
可口可乐历年股价变化(图片来自CNBC)巴菲特当年投资可口可乐的主要原因如下:
1.可口可乐的业务非常简单。该公司批量购买原材料,然后根据配方生产浓缩果泥,并将其出售给装瓶商和餐馆。采购大宗商品,销售品牌产品一直是一个很好的商业模式。
2、可口可乐的品牌影响力为其在全球范围内构筑了一条“护城河”,让竞争对手难以抢走其市场份额。
3. 罗伯托·戈伊苏埃塔 ( ) 于 1980 年成为董事长。他要求可口可乐旗下的任何企业都必须优化其资产回报。这些措施很快见效,利润率开始显着改善。
4、1987年股市崩盘,导致可口可乐股价下跌25%。
事实上,巴菲特投资时,可口可乐的PE是15倍,股价是现金流的12倍,分别比市场平均水平高出30%和50%。这个估值并不便宜。根据格雷厄姆的“捡烟蒂”理论,可口可乐并不是一个好的投资标的。不过,巴菲特此时已经经历了喜诗糖果的收购,他发现最好的公司是那些不需要更大规模的资本投入就能长期保持稳定高回报的公司。在他心目中,可口可乐就是这一标准的完美诠释。于是,他的投资策略从“低价投资平庸企业”转变为“以合理价格投资优秀企业”。
喜诗糖果:强势品牌、超强盈利能力
巴菲特曾经说过:“你持有的股票是一回事,但当你真正开店并做出决策和定价时又是另一回事了。我们从喜诗糖果的商业经验中赚到的钱比从喜诗糖果身上赚的钱还要多。”与不收购喜诗糖果相比,我们赚了更多的钱,而且我们很幸运能够收购这家公司,它教会了我们很多东西。”
图片来源:公司官网 See's 于 1921 年由加拿大人创立。主要生产糖果和巧克力,在美国加州具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
1972年,伯克希尔以2500万美元全资收购了该公司。其当年销售额约为3000万美元,净利润约为200万美元。 44年后的2016年,巴菲特透露,公司年销售额增长近14倍,达到4.1亿美元,净利润增长45倍,达到9000万美元。
人们很容易认为See's Candy获得了巨额投资来提振销量,但事实上,从收购完成到2007年,See's Candy总共为伯克希尔贡献了13.5亿美元的税前利润。其中仅3200万美元用于补充公司营运资金。原因很简单。 See's Candy 的核心业务是大宗商品。它销售由花生、糖、巧克力等制成的产品。尽管购买糖果生产原材料的成本将会增加,但喜诗糖果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定价权。单位产品的价格可以不断提高。
这一切都得益于其强大的品牌意识。即使产品价格每年上涨10%,也没有消费者会在意。巴菲特曾表示:“加州的每个人都对喜诗糖果有看法,而且绝大多数人都喜欢这个品牌。如果我们能让人们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提高价格。”巴菲特的意思是,任何企业成功的关键不仅是确保盈利,还要培育一个能够盈利的强大品牌。
巴菲特称收购喜诗糖果是伯克希尔历史上最重要的决定之一。
卡夫亨氏:股神踩过的稀有“雷霆股”
巴菲特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强大的消费品牌可以帮助企业保持市场份额和定价能力。他持有许多家喻户晓的公司的大量股票,但这种看似行之有效的策略对他来说并不奏效。
卡夫亨氏是世界第二大食品巨头。旗下拥有奥利奥、亨氏番茄酱、卡夫奶酪等多个知名饼干、饮料等食品品牌。
2013年,伯克希尔哈撒韦与巴西私募股权公司3G联手收购HJ Heinz。 2015年,两家公司共同收购了卡夫食品,随后又与亨氏合并。该交易对卡夫食品的估值为 626 亿美元。
伯克希尔来回向卡夫亨氏投资了近100亿美元。
卡夫亨氏历年股价变化(图片来自CNBC)合并后的卡夫亨氏在纳斯达克上市时,估值达到890亿美元。
存在不可预见的情况。今年2月,卡夫亨氏在2018年财报中宣布对旗下两个知名品牌“卡夫”和“奥斯卡·梅耶”进行154亿美元的大规模商誉减记,拖累普通股归属于第四季度转为普通股。股东净利润下降257.6%。接下来的几个交易日里,该股暴跌27.46%,蒸发160亿美元。截至2019年4月22日,该公司市值仅为401亿美元。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拥有卡夫亨氏26.7%的股份。卡夫亨氏是伯克希尔第六大持股(截至2018年第四季度),占投资组合的7.66%,达到3.26亿股。受商誉减记影响,伯克希尔减记投资30亿美元,导致公司历史上最大季度亏损。此前公布的2018年全年财报显示,净利润从449亿美元骤降至40亿美元。 。
尽管巴菲特在2019年致股东的信中没有提及卡夫亨氏,但他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承认,他在亨氏和卡夫的合并中付出了过高的代价。他认为自己误判了“零售与品牌之战”,这个术语指的是零售商优先考虑自己的品牌,而将卡夫亨氏等品牌的产品放在次要位置。
但他也表示,他“绝对无意”增加或减少伯克希尔在卡夫亨氏的股份。他表示,该公司拥有“非常强大”的品牌系列,他很乐意在 10 年后继续拥有这些品牌。
吉列:一天之内净赚 6 亿美元的交易
吉列()是国际知名的剃须护理品牌。全球男性每年消耗200亿至210亿片刀片,其中30%由吉列生产,60%的市场销量属于吉列。
吉列公司由King C. 于1901年创立。起初,它只生产一次性剃须刀片。这种剃须刀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成为美国士兵的军火,吉列开始了快速发展。
1989年,巴菲特通过伯克希尔购买了6亿美元的吉列可转换优先股,并于2005年将所有这些股票出售给宝洁公司。当时,这些股票价值44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宝洁收购吉列时,巴菲特选择换股,将自己持有的吉列股票转换为9600万股宝洁股票。该交易经计算较吉列当时的每股价格溢价 14%。也就是说,巴菲特一天之内就从这笔交易中赚了6亿多美元!就连他自己当时也称这是一笔“梦想的交易”。此后巴菲特并没有套现,而是追加投资宝洁公司,将其持股增至1亿股。自2005年以来,宝洁公司的股价几乎翻了一番。
巴菲特认为,他选择投资吉列的原因如下:
首先,他本人是吉列用户,对吉列产品非常熟悉;
其次,剃须刀产品的消费频率较低,顾客对价格不敏感;
第三,在消费品领域,很少有企业能像吉列那样长期主导该行业。
巴菲特对吉列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他曾表示:“可口可乐和吉列可以说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两家公司,我们预计它们在未来几年将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除了以上四个例子之外,巴菲特在消费品领域还投资了苹果、冰雪皇后等大家熟悉的消费品公司。他的一些经典投资原则具有很强的参考意义,比如投资你熟悉的公司、行业龙头、有“护城河”的公司、净资产回报率高的公司、被低估的公司,根据市场情况灵活变化。投资策略。不知道巴菲特今年的股东大会上会提到哪些让他引以为豪的案例,哪些错误会让他深感悔恨?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腾讯财经新闻与贝瑞研究联合出品)()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