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就是发射信号,如何让信号更强?小马宋老师这么说

2024-11-04 16:05:40发布    浏览118次    信息编号:96863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营销就是发射信号,如何让信号更强?小马宋老师这么说

前几天,看到小马松老师的一篇文章,题为《埋宾利砸冰箱》。这里面有一个核心点:

营销就是发送信号。

小马松老师认为:

作为一个存在于社会中的公司或个人,我们的任何公开行为都是在向外界发出信号,表达或提醒一些事情。

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一点,我们发出的信号必须更强。

我非常同意这一点。

老贼曾经把营销比作WiFi。 WiFi信号一定要强,这样周围的人才能顺利接收到。

比如农村的大字墙画广告、城市CBD的巨型LED大楼、地区公交车站的专卖式广告等,都在增强信号。

天猫为什么这么喜欢搞节日?为何品牌如此热衷于利用热点话题?为什么城建路标总是又红又粗?这都是为了加强信号。

前不久,沉腾一城的全国洗脑广告霸屏,一日之内直接占领了分众传媒的全国电梯资源。

每天20小时,全国54个城市,30万块屏幕,单屏每天滚动约5000次,这TVC全天候循环播放……

终于引爆全国!

我们常说洗脑广告一定要重复。不仅口号要以局促的节奏重复,广告还要在特定时间高密度投放,达到沸点,形成超级叠加。

官方称之为“超级叠加营销”理论,归根结底也是加强信号输出,将广告信号变成更强的事件信号。

文章还提到了三个例子:

第一个是巴西一位身体不好的富翁向媒体宣布要埋一辆宾利,然后挖了一个大坑埋了他价值数百万的宾利。

事实是什么?他只是想引起更多公众的关注,主张公众不要浪费器官,死后捐献。

显然,如果他直接发出“公众不要浪费器官,多捐献”的信息,肯定不会有太多人关注。而当它宣布埋葬一辆价值百万的宾利时,信号就强烈多了,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

第二个是华&华百万案例大赛。他们每年在内部评选出一个百万美元的创意奖。那为什么不把一百万分成三等分,奖励三种情况呢?

因为分为三部分,所以信号会变弱,百万案例大赛本身的关注度和刺激性也会减弱。如果你想做一件事,就高调去做,发出强烈的信号。

第三件大家比较熟悉的就是多年前罗永浩在西门子集团门前砸冰箱的事件。老罗本是能惹事的高手。以这种令人震惊的方式,信号本身就非常强烈。

但老罗并不是一个普通人。他一边砸冰箱,一边还不忘让摄影师多拍几张照片。砸坏冰箱后,他自己的保洁人员将被砸坏的冰箱搬上卡车,并清理地上的破碎残渣。在罗永浩砸冰箱的同时,其他志愿者举起了一块大牌子,上面写着“适度要求西门子承认并解决冰箱门问题”的中英文字样。

你管它烦不烦,但说到发出强烈的信号,老罗还真有办法。不仅在当时受到广泛关注和报道,至今仍令人印象深刻。信号足够强。

这让我想起两个心理学理论。不管相关性有多强,它们无论如何都会出现在我的脑海中,所以让我们来谈谈它们。

一是曝光效应,也称为多视效应、纯曝光效应等,也就是说我们更喜欢自己熟悉的东西。

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进行了一项有趣的实验,他让一群人看一所学校的毕业年鉴,并证实他们绝对不认识毕业年鉴中的任何人。

读完毕业相册后,请他们看一下相册中这些人的照片。有的人的照片出现了二十多次,有的出现了十几次,有的只出现了一两次。

然后,扎洪克要求看过这些照片的人评价他们对这些照片的喜欢程度。结果显示,毕业相册中出现次数越多的人越受欢迎;他们更喜欢看过20多次的熟悉照片,而不是只看过几次的照片。

换句话说,观看次数增加了喜欢的程度。他将这种现象称为“单纯曝光效应”。

到现在为止,无论是事件营销、广告的不断重复,还是精准定位,都意味着精准曝光。换句话说,就是不断强化信号。

另一种称为闪光灯效应,也称为闪光灯记忆,是指一个人容易对令人震惊的事件保留丰富而准确的记忆,并且记忆的准确性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的现象。

2001年9月11日恐怖袭击事件后,美国心理学界注意到了这种闪光灯记忆。研究人员发现,即使在三年后,经历过9/11事件的人也会清楚地记得9月11日发生的许多琐事,甚至包括那天早上吃了什么、那天遇到了谁、说了些什么。 ETC。

这些记忆细节丰富,而且持续时间很长,就像手电筒一样。不仅手电筒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手电筒照射的区域也被记住了。

无论是富翁埋葬宾利,还是罗永浩高调砸冰箱,都像手电筒一样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传输信号也是如此。信号越大越强,手电筒越亮,照射面积越大。就算不能是手电筒,至少也是增强型手电筒。

最后,文章还提到了广告招牌的设计。小马松老师认为,这其实是在设计一个信号,当然信号越强越好。我们怎样才能坚强?最简单的事情就是做大。

例如,对于路标指南,您的文字必须很大,并且最好有一个又大又粗的箭头。当然,设计师会认为这会很低。

我对此也有同样的感觉。

营销策划者追求心理和效果,设计师追求美感和表现力。两者之间经常发生冲突。没有对错之分,只是目的不同而已。

设计本身也是画面信号的一种表达,从营销策划的角度来看,关键信号越强越好。据一位专门从事线下商店招牌设计的日本营销专家介绍,在招牌上添加箭头可以提高至少50%的转化率。当然,规划者必须坚持这一点。

当你的老板说“文字应该更大,标志应该更大”时,他只是希望你让这个信号更强、更突出。

此前,Get APP首任设计师李岩在“Get三周年开放日”上分享了对此的看法。我认为这对每个人都非常有用。

他提到,在罗辑思维做设计时,CEO拓不华对设计师说得最多的三个字是:字要大。当她说字应该更大时,她到底在说什么?你真的只是想放大文字吗?其实不是。

您需要首先翻译需求并弄清楚其他人的意思。然后进行专业匹配,寻找合适的方法来实现需求。 “大”字,翻译过来就是:要引人注目、显眼、信号强。

这是李延德原话。是的,文字信号必须很强。知道这一点会让事情变得更容易。

设计师有很多方法可以让文本更具信号性,例如引人注目的字体、增强颜色对比度、重新组合图像、使用粗字体等。

结果他其实每次都没有直接放大这句话,而是毫不夸张地说出来,这就不错了!

一石二鸟,何乐而不为呢?

好吧,这就是我要说的,啰嗦了很多。

总之,如果营销就是发出信号,那我就直接发出信号弹!可以照亮夜空的那种!

文字|木木老贼(公众号ID:)

关注木木老贼,新媒体营销操作会更轻松,给你看得见的能力提升和启发。持续产出新鲜、内容丰富的新媒体运营、营销技巧、文案高级资讯。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