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码头创始人曾碧波发起全球买手沟通会,寻求股权重组与债务解决方案
2024-12-22 13:13:56发布 浏览251次 信息编号:104241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洋码头创始人曾碧波发起全球买手沟通会,寻求股权重组与债务解决方案
经济观察网记者 钱玉娟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阳泉创始人曾碧波就召开了两次远程沟通会。来自世界各地的买家跨越时差来到线上。定居德盛的买家吴先生也在其中。
第一次沟通会于8月31日启动,当时有超过300名采购商和商家在线。曾碧波恳求道:“给我一些时间,阳泉需要一些时间来梳理问题、整合资源,我给你一个解释。”
曾碧波还在这次会议上表示,他将在9月和10月通过稀释股权的方式对扬州码头进行股权重组,然后将其出售给“有流量、有资金、有业务、有品牌的大公司”,以获得真正的利润。黄金和白银解决债务问题。
不过,9月24日晚,曾碧波向90余名网上买家和商家解释称,一家相对谨慎的国有背景企业“已向阳泉投资近亿元”,但在“国外码头”等报道后都被清空了”,电视和报纸上出现了要求付款的买家,“这导致我后来去融资,基本上所有商定的事情都被吓了一跳。”
9月26日,吴笙在接受经济观察网记者采访时表达了会后的感受,“为什么总是大局观?”在她看来,无论是阳泉平台还是其老板曾碧波,对于欠买家商家的2亿元货款和3800万元押金,目前还没有合理的付款方案,但有一个办法可以处理。 : “延迟。”
信任的崩溃始于一年前
曾碧波在接受经济观察网记者采访时透露,正在谈判的并购方选择“观望”洋塘。他还在第二次沟通会上告诉买家和商家,特别是能否达成交易的条件,重点关注平台后续的交易转化率、营收、交易量、卖家的运营数据等。
“主题只有一个,买家赶紧回来,继续在国外码头卖货。”日本采购商叶先生从未收到过沟通会的邀请。他从一位认识的海外买家那里得到了录音,也捍卫了自己的权利,并听了全部内容。内容结束后,他表示,“这两次会议并不是为了解决近2.5亿元的债务问题而召开的。”
9月26日晚,叶先生在接受经济观察网记者采访时透露,阳泉欠他“一年”货款19万。为了收回货款,他的店于今年1月停止接受订单。平台表达了维权立场,却没想过被平台“封杀”。
“现在连后台都登录不了了。”叶先生说道。那一刻,他对这个平台已经不信任了。
今年8月23日,曾碧波发表5000字公开信,表示在新冠病毒疫情影响下,购房者资金结算提款也受到严重影响。用户等待时间拉长后,订单取消率也随之增加。以前是比较高的.除了业务持续下滑外,2021年,为谋求境内资本市场上市,平台拆除红筹(境外)架构,在跨境业务资金、税务、境外管理等方面进行合规改革。等,直接引发2020年1月入股D轮融资的新浪微博退出,阳泉则返还1亿元现金。随后,银行发放了8000万元贷款,现金流恶化,平台运营陷入危机。
普遍认为,这一刻导致了买家与洋猫平台之间信任的崩溃。事实上,买家早在一年前甚至更早之前就已经感受到了平台的资金紧张。
一位新西兰买家告诉记者,她在2020年底提取现金时,需要近一个月才能到账。 “10天变成了半个月,再从半个月延长到三个月,后来发现已经很遥远了。”据她讲述,很多老买家在发现阳泉出现财务问题后,在2021年初就下架、关店了。
吴胜的店去年8月份就被拖欠货款16万多元。她多次联系平台“杨管家”,但未能解决问题。期间,她还多次向曾碧波发短信求助,解决提现问题,“他一直没有回应。”最终,她选择停止与门店运营合作,并被除名“奢侈品牌”。去年10月底,阳泉工作人员组成的“鞋子签约买家”团。
正因为如此,吴笙算是“因祸得福”,欠她的钱也不会“失控”。她为记者截取了一份“纸牌”注册信息,上面显示了阳泉的商店名称、买家姓名以及现金无法提现到账户的具体时间。记者看到,部分买家和商户在2021年6月提现被拒绝,2021年10月后又大规模出现提现问题。
来自澳门的冼先生去年10月就计划通过海运大厦在内地发展海外购物业务。在入住之前,他还特意调查了这个已经运营了十几年的平台。 “当时有卖家反映付款不准时,平台回应了这个原因,再加上首页上有明星代言图片,让冼先生投入了10万元准备第一批化妆品。”仅仅卖了两个月,他就发现“一分钱都拿不出来”。成功”。
如今,冼先生的订单在商户后台已经看不到了,“已全部清零”,查询平台被告知“假冒销售已清零”。对于前来收款的买家和商家,曾碧波曾向记者强调,“带头聚众闹事的是被平台下架的假货商家”。接受记者采访的买家并不否认平台上有售假货的店铺,“只是少数”。吴胜作为被拖欠货款且经营合规的欧洲买家之一,发现阳泉除了“售假货”外,还存在拖欠货款的情况。付款的原因和借口多种多样。
买家是否可以提现,由平台决定
上述新西兰买家要求记者查看她的交易明细。 2021年7月以来,只有部分金额小于500元的订单提现成功,其余订单的提现状态显示“已提交银行”。
冼先生于2021年10月28日发起第一笔提款,“3627.2元,手续费5元,已提交银行。”此后,不同时间发起的十几笔订单状态相同,“全部提交给银行”,仅2021年12月16日和12月22日最后两笔订单总计12000元的状态一直停留在“处理中”,直到他的订单已被清除,无法查询。
上述新西兰买家表示,在等待提现的过程中,大部分买家和商户都会向扬子江码头的经营者要求付款,而平台代表则向群内人士透露,“目前仍在经营、数据良好、拥有良好服务的商户”。不诽谤平台可以提取现金。”超过60-90天者优先;那些已经不再营业但有过往记录的商家,行为良好且不诽谤平台的,会将反馈问题移交相关部门处理。”之后,买家和商家的反馈问题将被忽略。如果有人继续为了维护自己在群里的权益,阳泉工作人员会直接举报群被解散、重新成立,急于收钱而放弃业务的买家往往没有机会加入新群。
对于历史债务,曾碧波从来没有回避过。除了累计尚未结算给买家和商家的2亿元货款外,还有3800万元的押金。吴胜发现,除了延长买家的付款结算期限外,平台还在2018年初将“0元进场”规则调整为5000元押金。“不仅是新店,老店也要还钱。 ”
吴胜此前的“名牌鞋服”直营店偿还了定金,但后来因拖欠货款而未能及时履行合同。当她被从平台上除名后,官方不仅没有退还押金,还要求她开新店并照常缴纳保证金。在她看来,除了占用货款支付积累的“资金池”外,保证金也成为平台积累资金的渠道。现在这笔钱也成为了国外终端需要填补的一个洞。
对于资金去向,曾碧波在公开信中表示,自2022年5月起,平台资金结算实行全面托管,按照跨境平台监管要求,将存放于香港账户,用于境外沉降。
被拖欠货款超过90万元的奥地利买家陈默看完公开信并认真听取了两次沟通会后,觉得曾碧波传达的信息重点是:一旦买家的订单成交成功后,货款将通过结算平台——万里汇,进入支付宝国际托管的平台账户。 “即使阳泉倒塌,我们的货款存入支付宝账户就安全吗?”
对此,记者特意向蚂蚁集团旗下万里汇求证。对方回应称,如果海外购物网站阳泉的中国用户使用支付宝付款,付款后的资金将流入万里汇平台的储备金中。账户,万里汇将根据阳泉市下达的指令将款项结算至阳泉市指定商户。
万里汇表示,今年5月与阳泉签署合作协议后,万里汇只是该平台指定的跨境支付渠道之一。掌握每个商户的实际应收明细。”
一位接近蚂蚁集团的人士告诉记者,万里汇内部也关注到了阳泉公司的危机,也需要向平台上的海外买家和商户澄清一个事实,阳泉已经把支付的“大池子”放到了万里汇身上。 ,它会配备很多不同流向的水龙头,“打开哪个水龙头,资金流向哪里,由羊段决定”。
虽然吴胜此前曾怀疑平台主导了商户的支付结算,但始终不敢做出判断。直到今年9月的几笔订单,审核显示“同意结算”,但状态始终显示“待结算”。虽然总金额只有几千元,但她仍然用微信“轰炸”曾碧波。结果非常有效,和解成功。
陈陌已经分不清曾碧波的话哪句是真、哪句是假了。例如,曾碧波不止一次提到蚂蚁银行,“他们(蚂蚁银行)可以提供一些贷款,但他们也在看数量、履行情况、订单取消率等。”而“一些头部卖家的交易速度会更好,他们获得(蚂蚁银行)的融资能力会更强”……对此记者求证,蚂蚁银行回应称,“我们只有一个与阳泉有跨境支付(代理)协议,不存在其他合作关系。”
采访中,记者还从一位业内人士处获悉,阳泉曾与蚂蚁集团就营销合作进行过沟通,但对方并未回应其需求。上述业内人士猜测,曾碧波的部分说法“不准确”,或者是“求生的最后手段”。
需要提及的是,今年全球经济受到严重冲击,跨境电商平台面临的不确定性大幅增加。 “冬天来了,如果平台真的破产了,影响可能会更大。”上述业内人士也希望阳泉能够渡过难关。关键是要承担责任,合法合规地解决与平台买家、商家的金融纠纷。
危机之下,平台纷纷寻求并购
“这不仅仅是债务危机和舆论危机,最大的问题是信任危机。”曾碧波深知阳泉当前的紧迫性。创业13年,他与平台一起经历了生死。他告诉经济观察网记者,自己曾收到过死亡威胁。
据曾碧波介绍,买家和商家前来收款后,经侦部门不仅介入调查,他本人也受到边防检查。不过,在近日的沟通会上,曾碧波向买家和商家强调,经济调查将在今年年底解除对他的边境管制限制。 “没有证据证明我犯了经济犯罪,无法立案。”
从企业查询平台天眼查可以看出,与买方商户签订合作协议的主体为(以下统称:上海海运码头),其100%控股股东为(以下统称:上海海运码头)。终端国际),虽然后者的持股股东中,赛富投资基金占股15.14%,成为第一大机构股东,持股比例为公司第一大个人股东。
记者通过股权链显示发现,曾碧波是海运大厦平台运营主体上海海运大厦及其股东海运大厦国际的最终受益人。即便如此,如果买家因欠债而向羊团告上法庭,唯一可以起诉的人就是经营实体。
俄罗斯龙头买家神韵被阳泉欠款逾650万元后,选择于今年2月关店。随后他请了律师团队向阳泉提起诉讼。
今年8月中旬,神韵收到法院判决,“冻结其名下银行存款元,或者查封、扣押等值财产或产权”。
“如果我们起诉,我会100%获胜。”沉韵心里知道杨端早就没钱了,所以在律师的建议下,走完整个仲裁程序后,她保全了财产。
为了省钱,曾碧波卖掉了房子和车子。现在他已经“一无所有”了。 “我现在唯一剩下的就是海洋码头了。”他告诉经济观察网记者,为了不让平台倒下,他最近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了“赚钱”上。
在曾碧波看来,平台发展至今,包括全球83个国家、数千家海外商户、超过10万海外买家,“是并购和战略投资者(央端)非常看重的。” ”
奥盈资本创始人合伙人肖毅则有不同的看法。几年前他就开始涉足跨境电商领域,甚至与曾碧波同时获得融资。 “公司能坚持到现在,很不容易。”小易创办的海外购物平台现已退出市场。他认为,对于海外购物平台来说,如果没有新的用户增长的大流量入口,“故事已经讲完了”。结束了。”
谈及目前跨境电商平台的投资重点,“核心是日活和月活”。肖毅认为,其次是供应链、买家资源等,尤其是在对比行业竞品时,他觉得“国外的码头模式已经过时了”。
跨境行业专家卢洪海在采访中感叹,阿里巴巴旗下的考拉海外购即使依靠流量也会“走下坡路”,而第二梯队的跨境进口企业“只会死”如果他们不转变的话。”悲惨的。”
卢洪海始终相信,市场是不可逆转的。他认为,跨境进口的辉煌时代正在结束,大多数跨境平台“都在出海”。
寻找好的跨境海外项目也是顺富资本创始人李明顺当前重点关注的投资方向。在转型投资的六七年里,阳泉这个平台从来没有引起李明顺的注意。他认为其模式偏离了行业趋势。 “中国一直是世界工厂。”他表示,以标准产品为例,中国的供应链能力越来越强,进口空间越来越小。
李明顺和卢洪海还提到了一个跨境平台——星云集团,它已经从纯进口业务转型为品牌海外布局。将目光转向已募集7轮融资、总规模达10.8亿元的阳泉,“上市已搁浅,还是一家无利可图的小企业”。卢洪海认为,杨泉唯一的命运就是被收购。
命运不明,买家“出逃”
2021年初,阳泉估值40亿元。曾碧波向记者透露,去年底曾筹集过一轮融资,但“未公开”。当时的钱主要用于结算资金第三方托管。他的解释是,“周转需要注入资金”。
回顾公司的发展历程,曾碧波坦言,不仅要与吹里独立跨境进口平台竞争,还要与天猫国际、京东国际等竞争对手打交道,这些竞争对手都是从电子商务中诞生的。 -商业巨头。阳泉大规模开展广告投放,对于优惠券补贴,“2016年至2017年两年深度亏损”,2018年甚至出现“流量入口无”的情况。
据曾碧波介绍,阳泉曾尝试过微信小程序,发现该小程序是一个链接工具,没有流量。公众号投放大量广告后,用户基本没有跳转、没有转化,没有流量。三年内“失血”近10亿的海运大厦,在行业竞争格局中运行得越来越慢。 2018年,网易考拉跃居中国跨境电商市场份额榜首,“后来者”天猫国际、京东国际资本超越长江码头,跻身第一梯队。
更惨的是,阿里巴巴在2019年全资收购网易考拉,一举占据跨境电商行业市场半壁江山,直接导致“海购元老”杨端逐渐淡出公众视野。看法。在流量战初期失败后,曾碧波看到了直播带货的趋势。 2019年,该平台与抖音合作海外购物直播和网红。流量成本低,“不再需要投入人力资源(研发)。到时候,就是收获的时候了。”
此举使得该平台2019年、2020年累计盈利超过5000万元。叶先生在阳泉2019年年会上结识了曾碧波。当时创业者非常红火,平台陆续获得新的融资。 2020年1月获得新浪微博数亿元D轮融资的同时,抖音红人“牛哥”也出资1亿元投资阳泉。
不过,在平台开发过程中,曾碧波向经济观察网记者承认“存在一些个人判断失误”。他透露,股东们对海外上市并不看好,“寺库在美股的表现让我们非常泄气”。于是阳泉选择了回国上市的方式。为此,它在2021年经历了一系列“折腾”,“一下子喘不过气来”。曾碧波打了个双关语。他当时没有想到的是,平台电商公司面临着来自证监会等监管机构的更多改变。由于严格的监管审查,阳端的上市梦想破灭了。
在曾碧波看来,2亿多元债务引发的市场“风暴”尚无法压倒扬州码头。 “如果掉下来,地上就会沾满鸡毛。”他介绍了扬州码头的业务资源、品牌、体系。以及行业上下游资源,“我们的免税新零售策略和海购直播业务都是国内跨境电商的稀缺业务。”
曾碧波认为,上述特色业务是当今天猫国际、京东国际等巨头“做不好”的。现在阳泉正处于“并购大型上市公司平台”的关键时间窗口。但现实中,他并不敢奢望40亿元的高估值。 “它可能面临很低的估值,但不能说是廉价出售。”
近期,吴胜、陈默等欧洲买家经常在维权团里讨论可能的收购方。 “一旦我们接管国外码头,我们首先要确保拿回货款,然后再考虑继续在平台上运营。”吴胜也有担忧。曾碧波在沟通会上表示,目前正在洽谈的并购交易有四五家。 “或许这是为了留住买家,让大家回去继续经营的烟雾弹。”
陈末今年9月份就停止了门店运营,吴笙虽然还在直播,但“没有订单”。她前往几家顶级买手店询问情况,有的直接回复“暂时不播出”,有的则以“暂时缺货”或“全部售完”为由不进行交易。
叶先生和陈陌的态度十分坚决。两人均表示,在货款支付之前,不会再运营该平台。叶先生想:“回去就是补坑。”神韵遭受了这样的损失。
今年8月,曾碧波主动找到神韵,说服其9月回归平台进行两场直播,并提供流量支持。神韵提出先结清历史款项100万元。经过“调解”,曾碧波同意并满足了这一要求。但神韵发现,两场直播的GMV都是28万元。除去平台佣金和提现费用,最终“手动”到她账户的只有20万元。
这次“交易”后,她明确表示“不再播出”。如今,神韵已经转战抖音短视频平台,开始了自己的直播带货。记者与吴胜、陈默交谈后发现,不少欧洲买家和商家通过“转账”方式获取物品,或者在个人微信账号上开展私域运营。
停止运营以“逃离”长江码头的叶先生至今尚未寻找新的职位。在从事海购业务的这几年里,他逐渐意识到“红利期过后,行业在过热期会产生假货,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叶先生告诉记者,海购行业的利润已经恢复到正常零售终端的水平。
“我们只能想办法提高资金周转率来增加利润,但这个关键环节却被平台堵住了。”等待还债的叶先生深深认识到,像阳泉这样的平台对于增加资金来说非常重要。使用率,不惜霸占商家的支付,“这是短视的平台与求生存的卖家的主要矛盾点,不容忽视。”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吴胜、陈默、沉韵均为化名)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