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平台付费会员遇坑:权益打折、消费受迫且不透明
2025-08-08 11:02:29发布 浏览10次 信息编号:114855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视频平台付费会员遇坑:权益打折、消费受迫且不透明
众多视频平台的付费会员正深感困扰,因为他们的会员权益被大幅削减,消费行为被迫且缺乏透明度,陷入了这样的困境。
徐 骏作(新华社发)
购买了视频会员,却仍需忍受15秒的推荐广告;某些影片,即便成为会员,观看时还需额外支付费用;而自动续费的选项设置得相当隐蔽,稍不留神,就可能悄无声息地续费数月……在浙江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举办的“视频网站会员服务调查问卷”活动中,网友们纷纷开启了对这些问题的批评与抱怨。众多成为会员的用户都深感视频会员的实际价值不高,消费者的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专属广告扑面来
形式总耍新花样
我购买会员的初衷不就是为了能够屏蔽掉那些烦人的广告吗?然而,即便成为了会员,片头和正文中依旧频繁出现广告。上海的李先生是一位热衷于追剧的爱好者,原本以为成为会员后可以安心享受追剧时光,却未曾料到广告的侵扰依旧如影随形。
事实上,尽管多数视频平台都宣称“无广告”“会员可跳过广告”“VIP用户可关闭广告”等卖点,然而,这些功能仅限于免除或跳过正片开头的广告,并不能彻底实现将广告排除在屏幕之外的效果。
某些广告披上了VIP的伪装,转眼间变成了“会员专享”。在成为会员之后,视频开头还会加入一段VIP专享的推荐,需要手动关闭,否则便会持续播放。黑龙江的贾女士对爱奇艺视频的这一做法表示强烈不满,她认为:“如果需要自己动手关闭广告,这还算得上是免广告吗?”此外,“前情提要”和“下期预告”等环节也变成了广告泛滥的“重灾区”。
不断涌现的“变种”广告让人难以防范。记者亲身体验后得知,一些热门剧集在播放过程中会突然插入“小剧场”。这种业内称作“创意中插”的广告,由剧中的演员亲自出演。在此基础上,又发展出了“进度条”、“压屏条”等多种新颖的广告模式。
浙江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的调查问卷表明,用户选择购买会员服务的主要动因是“无广告”功能,这一因素占据了83.3%的比重。然而,有高达71.04%的用户反映,即便成为会员,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仍频繁遭遇广告的干扰。
网站吃相不好看
会员权益缺保障
成为会员后,广告依旧无法避免,而且即便是“大片”也无法随意观看,优质的影片还需额外支付费用。根据调查数据,高达76.15%的用户都曾遭遇过“会员级别下仍需额外付费”的情况。
高女士在北京,她陆续购买了腾讯视频等众多视频平台的会员服务。然而,她发现即便成为会员,仍有不少最新上映的院线电影和经典的老片需要额外支付费用,观看这些影片的费用从1元到10元不等。
偶尔,观影付费服务中还会附带一些额外条件。例如,许多影视内容规定用户必须在48小时或特定时限内完成观看,一旦超时,若想继续观看便需重新支付费用。高女士对于这种情况表示不满,认为这很不公平,就像是她仅支付了有限的观看权限费用。
记者观察到,一些视频网站在销售界面采用了迷惑消费者的手段,以促使用户“自动续费”。以优酷视频为例,在其会员资格购买页面上,系统会预先选中“连续包月VIP”这一选项。而在腾讯视频和爱奇艺视频上,若要选择“非自动续费”,则需要将选项向右滑动,因为这一选项被放置在“自动续费”选项之后。
不仅如此,若会员用户打算取消“自动续费”功能,他们也必须经历一系列的复杂步骤。以优酷为例,在用户的“个人中心”页面中,“立即续费”按钮非常突出,而“取消自动续费”的选项却完全找不到。经过记者一番努力,最终发现,在视频网站上设置的“自动续费”功能,实际上需要通过“微信支付”等特定的支付渠道才能成功取消。
视频平台未能履行承诺,导致会员遭受损失。例如,热门剧集《鹤唳华亭》曾承诺每周为会员提供6集的独家内容,但优酷却以“介质问题”为由,在某周仅更新了3集。随后,该平台又匆忙进行“补更”,将每周更新量提升至8集。
服务协议“留一手”
行业监管应加强
“所谓的‘免广告’实则名不副实,‘自动续费’功能中暗藏诸多陷阱,会员在观影时还需额外支付费用,承诺与实际行为不符……视频网站的手段层出不穷,这一切都源于它们在会员服务协议中预先留下了退路。”
记者观察到,视频平台上的会员服务协议中存在诸多强势条款。例如,腾讯公司可随时对服务条款作出调整……若用户继续使用腾讯的视频服务,即意味着他们已接受协议中的所有修改;“爱奇艺”则可根据自身的运营策略,单方面决定并变动VIP会员的服务内容。
视频平台在协议中预留了足够的解释余地,这便意味着它们可以随心所欲地行事吗?北京伟博律师事务所的李伟民律师指出,视频会员的协议大多属于标准化的合同。依照《合同法》的相关规定,若格式合同中有条款明显加重了他方责任、减轻或免除自身责任,那么这些条款应当被视为无效,不具备法律约束力。
张德志,中国消费者协会投诉部主任,强调指出:若视频因介质等技术问题导致无法按时上线,甚至出现开头缺失的情况,这显然构成了违约。在此情形下,视频平台理应与消费者展开沟通,确保及时履行合同义务并给予相应赔偿。
即便视频平台在其会员服务条款中对“广告特权”进行了详尽的说明,然而诸如“会员免广告”之类的宣传口号,依旧可以被视为对消费者所做出的服务保证。李伟民指出,若视频平台未能兑现这些承诺,便是对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的侵犯,消费者据此有权获得会员费三倍的赔偿。
然而,会员所受权益损失与维权所需承担的费用相较,显得极其有限。在多数会员权益受损的情况下,他们除了抱怨别无其他途径。张德志指出:“我国正积极推广集体诉讼制度,消费者协会亦在积极推动相关工作。通过集体诉讼这一途径,个人维权的成本得以降低,消费者的权益亦能得到更充分的保障。”
展望未来,相关部门需加强视频网站的监管力度,特别是在会员协议的合法性、服务内容的全面性与真实性、以及宣传用语是否可能产生误导等方面,应进行严格的审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讲师屈向东提出了这一建议。(刘乐艺 姜忠奇)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