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诗中钓者形象尽显,我与新余的垂钓情缘几何?

2025-10-12 18:04:02发布    浏览2次    信息编号:119450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渔家诗中钓者形象尽显,我与新余的垂钓情缘几何?

“披蓑荷笠钓鱼矶,钓得鱼儿大更肥。

钓雨钓晴还钓雪,冰心一片已忘己。”

明代诗人陈壁所作《渔家》,把沉迷垂钓之人的神态描绘得十分透彻。确实,钓鱼成瘾之辈有时候追求的并非渔获,而是钓取心境,钓取全神贯注而忘却自身的状态。

我对钓鱼的认知,或许逐渐演变成一种特别的喜好,这都离不开新余这片土地的影响,如果没有在新余和龚来水政委这些战友一起工作,我想到现在,我对钓鱼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很初级的阶段,就像小时候站在门口好奇地看外面的样子。

那个时期,每逢假期,我们几个被称作“光棍”的领导成员便独自留下,起初,我的空闲时光多用于打扫房间、阅读书籍、练习毛笔字和投篮活动,但时间一长,内心便生出了厌倦之感。龚政委注意到,极力劝说我陪他一同去钓鱼,我回应道:钓鱼?这个活动很乏味,而且我对它也不太擅长。

“呵!钓鱼好处多多,在大自然里呼吸,比关在房里舒心多了!”

你不会啊,有我在呢!钓具都准备好了,是我从南昌带回来的!龚政委这样讲道。

见政委如此热情相邀,我终于点头跟着他一块出去。

那首次钓鱼的体验,大约是在1999年春节初五那天吧!虽然有人质疑能否记得这么准,但老实说,我确实记不清了。不过,那本已经泛黄的日记本不会说谎。2月12日,总队徐永华副政委把我们几个送到了新余就职。2月16日正值春节,龚政委选择留在队里过年并值班,我则是在初四返回了单位。这真应了古人那句“记性再好也不如笔下有据”的告诫。

江西的农历新年期间,严寒非常显著。接连多日降雪,地面完全被洁白的积雪所掩盖,河面也凝结成了坚实的冰层。

一辆微型载客汽车,在市郊泥泞的路段上迟缓行进,车上除了我和龚政委,还有支队供应科的邓勤工作人员,以及一中队陈金龙基层领导也一同随行。

因为新春期间需要值班,我们无法外出,便在距离单位十分钟车程的卫生学校附近一个水塘里钓鱼。

慢慢挪开车门,注视着如镜的冰层,我把双手藏在厚实的军大衣袖窿里,冻得发抖地询问“首长,怎样进行垂钓?”

“哎呀,不清楚了吧?你留心瞧。”龚政委面带笑容说。他打开汽车后盖,取出一把铁锹:“邓勤、金龙,你们每隔几步就破开一个冰洞!”

两个人按照指示行动。龚政委接着从车尾拿出事先备好的垂钓工具和鱼食。很快,好几根钓竿就架在了冰洞上面。龚政委和邓勤分别拿着一根,我和金龙站在旁边看。

过了五六分钟,鱼漂没有任何动静。我感到有些沮丧,便说道“没指望了,还是早点回队伍,免得冻僵了!”

龚政委正抽着烟,目光落在漂上,对同伴说:别着急,这才多长时间?肯定能钓上来的。

他话音刚落,鱼漂就出现了反应,鱼竿轻轻一扬,一条四五个钱的鲫鱼就蹦跳着出现在视野里。金龙连忙上前帮忙把鱼装进护具。紧接着,邓勤也钓到了鱼。我见此情景,也觉得很有意思,就坐到了邓勤旁边,开始耐心等待。

“双飞!呵呵!”我这儿也不断中鱼。

没一会儿,就钓满了整整一桶的鱼。看着桶里活蹦乱跳的鲫鱼,我忍不住询问龚政委:你刚才怎么就那么有把握能钓上鱼?我清楚记得,在这样寒冷的天气里,鱼是不会开口吃东西的!

龚政委开玩笑说,那已经是过时的说法了。当天钓到的鱼都是人工繁殖的杂交鲫鱼,数量非常密集,而且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就算天气再冷,鱼儿也容易上钩。难怪会这样,这其实是养鱼人赚钱的一个小手段。

我们满载着捕捞的成果返回了单位,立刻将战利品交给了厨房的厨师岑建斌打理。晚餐时分,餐桌上增添了一大锅飘着诱人香气的焖制鱼肴,目睹同袍们吃得兴高采烈,我的内心同样感到十分愉悦,毕竟这份美味里也包含了我的贡献。

每逢假期,难免受旧习驱使,思绪总萦绕在水边,常常逗留许久,终究还是要动身前往。

垂钓,后面成了自己的一项业余爱好至今。

蹲在河畔,烦乱的心情渐渐平息,融入了这粼粼波光和跳跃的浪花之中。周围弥漫着纯净芬芳的气息,是清甜滋润的,气息变得平稳,神色变得宁静,内心感到舒畅。

我来这里是为了钓鱼吗?是的,我手里握着钓具,坐在配套的小凳子上,身旁摆放着捕鱼的工具,准备用调配好的诱饵吸引鱼儿。想起陈壁《渔家》中描绘的渔夫,他会怎样垂钓呢?一根细长的竹竿,一条轻盈的丝线,一枚用缝衣针制作的钩子,挂上蚯蚓,运用传统的方式捕鱼。这种方法我过去也曾实践过,儿时家乡的河岸边常见我专注的身影,并总能有所得,收获颇丰。如今借助现代的先进渔具,确实能获得更令自己称心的成果。然而,是否真的感到满足呢,这实在难以断言,内心充满迷茫。这条河,蕴藏着难以言喻的魔力,吸引着我,因此我又一次来到这清澈碧绿的江畔。

作者简介:

易殿群,网名盱江源,江西广昌人,学历为大学,武警上校军衔,曾经在武警消防部队服务很长时间。后来从部队转业,到气象部门工作。目前已经退休。他喜欢文学,在《作家》微刊以及《知乎》《今日头条》《美篇》《一点资讯》《中国作家》《金陵作家》等多个平台,发表了超过一百篇诗歌和散文等类型的文章。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