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郑州多项指标将提升,2035年目标更宏伟!规划明确建设任务
2025-10-23 03:01:35发布 浏览2次 信息编号:120197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到2025年郑州多项指标将提升,2035年目标更宏伟!规划明确建设任务
到2025年,工业生产成果占全市经济总量比重将达30%,社会商品销售总额将达七千亿元,省及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将有一千八百个;预计到2035年,郑州将建成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中心和国际关键性的金融商业物流枢纽,成为中华文化与展览消费的重要都会之一,基本建成投资环境良好,金融管理与对外交流体系健全的全球性开放都市……近期,郑州市当局公布了《郑州加速城市国际化全面增强竞争力发展蓝图》,清晰界定了郑州国际化进程的“工作目标”与“实施步骤”。
到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000亿元
《规划》就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城市发展动力提升、营商环境优化、城市品质提升等层面,进一步阐释了城市国际化的发展方向。
产业格局已经搭建好。在2025年,工业创造的财富要占全市经济总量的百分之三十,新兴战略行业要占工业的百分之四十,期望电子信息技术领域能实现六千亿元以上的体量。展望到2035年,要形成世界一流的制造中心,并且建成国际上有影响力的金融商品交易和物流枢纽。
商业区呈现集中化布局。着重推进新店首卖模式,构建国际性商业圈和街道,研究设立出境购物退税区域,安排设立免税商店,推动高端消费集中。预计到2025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增至7000亿元,形成3至5个国家级商业集聚区,举办2到3场全球性消费盛事。远期规划到2035年,将郑州发展成为国内外闻名的消费核心城市。
城市进步速度明显加快,未来几年,省及省以上科技机构数量将增至1800家,技术交易总额实现大幅增长,创新与创业的基地将增加到300个。全市专业技术人员总人数将达118万。科研经费在总支出中的占比将提高到2.6%。展望未来二十年,人才培育和创业支持体系将更加健全,科研成果转化效率将跻身全国顶尖水平。
整体效能和对外连通性大幅增强,未来航空服务可满足每年4500万旅客需求,国内外航线覆盖城市数量增至220座,每日航班总量达到220班次。同时,积极建设“双环多射”的高速公路体系,计划新增道路超200公里,整体规模超过800公里,城市环路服务点将扩展到27个。确保中欧班列(郑州)每年开行超过三千趟列车。预计到2035年,要把郑州建设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立体综合交通枢纽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使其航空货运与客运的吞吐量位居世界前列。
对外联络协作范围扩大,成效提升。预计在2025年,国际友好城市数量约为35个。展望到2035年,郑州市将发展成为中国文化、会展和消费的重要中心之一,具备显著的跨国经济与文化互动作用。
国际环境不断改善。到2025年,基本形成创业创新方便快捷、产业人才帮助周到、行政服务高效、市场一致开放、法律保障良好的宜居城市。预计到2035年,郑州市将基本成为商业环境优越,金融管理与对外开放机制健全的国际化都市。
城市生态居住条件改善。到2025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经济进步示范区基本形成,城市空气中无污染天数比例超过百分之六十八,城市建成区绿色植物覆盖比例达到百分之四十二点五,达成“每三百米可见绿色空间、每五百米有公园”的目标。展望2035年,郑州都市圈环境质量达到世界先进程度,环保节能的生产与生活习惯广泛传播。
着力抓好八项重点任务
《规划》再次界定了“十四五”期间郑州走向世界的主要工作方向,需要集中精力建立产业载体,增强消费水平,营造创新环境,吸引顶尖人才,拓展交通枢纽功能,创建文化核心区,改善商业环境,打造生态宜居城市,持续增强城市的全球影响力。此外还规定,到2035年,要发展成为全国改革开放的示范区域、产业创新的先锋城市、文化生活的理想家园。
——建设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与产业关键环中心城市
郑州要依托本地产业特点,增强先进制造业水平,打造世界级的智能设备科研制造中心。迅速增强高端智能器具等核心新兴产业的成长,针对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要害部门的相关公司进行集团化招商引资。凭借郑欧货运班列持续开行,借助整车进出口口岸平台,着力扩大汽车贸易规模,迅速塑造以技术创新、品牌影响力、产品品质、服务体系为支撑的出口发展新格局,将郑州打造成为国内关键的汽车整车制造基地和全球性的汽车贸易枢纽。
增强金融领域交流广度,提高金融业务服务水平。鼓励各类银行在郑州增设网点,协助本地银行机构进行改造,调整服务点分布,重新分配工作力量,以适应多方面的金融需要。鼓励大型企业集团、著名企业、行业领先公司、公开上市企业、在郑州设立融资担保和小额信贷机构。设立专门流程提供优先处理,大幅精简审核步骤和内容,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办理。
改进招商策略,着重吸引顶尖公司,主动联络全球五百强与国内五百强,为每家制定专属方案以求突破。航空港区、郑东新区、经开区、高新区、金水区每年至少引入一家世界级企业,其他县市区每年至少引进一家国内顶尖企业。
——建设特色鲜明文化突出国际消费旅游中心城市
《规划》中指出,郑州市致力于构建“夜间消费”的重点板块。需要整体安排CBD、龙湖北部区域以及中牟时尚文化创意示范区的布局,着力改善建筑外观、城市风貌和夜间照明水平。同时要发掘各区域的经济发展特点,完善“夜间消费”的相关配套设施。
着力引进著名品牌开设的旗舰店、独家体验店和跨国连锁门店,支持顶级知名品牌、设计师品牌以及奢华定制品牌在郑州率先推出新产品,主动承接全球品牌的新品发布、重要展示和首场演出活动,致力于将郑州建设成为国际品牌在区域内的首选目的地。
推进二七商圈振兴计划与“百年德化”改造项目,塑造融合中原商业特色与革命历史印记的“百年德化、红色记忆”地标。优化花园路商圈、高铁站商圈、保税区及各区商业核心区的功能,构建集情景体验、智能科技、国际视野于一体的城市中心商业带。
——建设机制规范氛围友好科技创新国际中心城市
《规划》提出,郑州市需健全科技创新服务设施。以嵩山实验室和黄河实验室为龙头,汇集本地高校的科研力量、人才资源及国际合作条件,与全球顶尖大学和实验室、知名研发单位以及企业联手设立研发基地、科研院所或办事机构,推动科研单位及本地公司参与跨国研发项目,扶持外资研发机构参与本地科技服务体系的构建。
建立典范培育机制。吸纳海内外优秀培育机构,扶持杰出公司、高等院校等机构设立专门培育基地。促进学校与地方协同创新。强化组织创新主体成长,健全“开放平台+培育基地+学术园区”的渐进式创业培育系统。
鼓励在郑州的大学和科研机构,以市场效益为指引,创建自主运营的技术成果转化平台。支持具备条件的高校,发展技术转移相关的学科教育和学位培养,设立技术成果转化人才培育中心。
——建设聚才优能育才优教用才灵活国际中心城市
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在于人才资源。根据《规划》内容,郑州市计划大力吸引来自海外的专业人才,涵盖数字科技、工业设计、绿色金融、文化创新以及科技与人力资源服务等新兴行业和生产性服务领域。为此,将特别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支持海内外科技领域的杰出人才,并确保其各项福利政策得到全面执行。
构建灵活更新的顶尖人才档案与人才库,组建行业特色化人力资源团队。实施行业核心人才扶持计划,针对重点领域中技艺精湛、负责关键工作的迫切短缺人才,发放相应补贴。
启动青年人才扶持计划,健全青年人才基础性扶持措施,大力为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发放创业贷款,吸引国内外杰出博士到郑州开展博士后工作,周期性提供资金支持,选派青年人才出国或出境进行长期学习深造。
开展“全民技艺提升”计划,为产业进步提供人才支撑。广泛实行职业能力星级评定办法,建立高标准郑州市职业能力星级考核机制。
——建设立体综合交通枢纽开放口岸国际中心城市
增强出行便利程度,巩固交通中心作用。文件指出,郑州需要迅速推进郑欧、郑美货运航空线路的建设。致力于构建全天候连接全球的航空物流网络。实现“米”字型高速铁路网的建成,计划发展为“十二”字型高速铁路网。
正在周密部署大型公路交通工程,重点建设“安罗—商登—焦平—沿黄”另一条环城高速公路,以此扩大城市版图,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
借助郑州自贸区片区的建设,将郑州市打造成为全国性辐射中心,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支持,面向国际市场,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商贸物流枢纽。
——建设全域会展特色赛事多元交往国际中心城市
提升城市综合能力,打造世界级会展中心。《规划》提出,郑州市需高规格设计建造郑州新国际会展中心,同时优化郑州国际会展中心的现有设施,并优化中原国际博览中心的资源调配。整合特色区域,如产业园区、专业市场及文化旅游区,兴建中小型且用途多样的会展设施,迅速推进“四大中心”周边服务设施的建设,将其建设为集展示、演出、活动推广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服务业综合活动平台。
改善公共体育设施水平,引导各行政区域依据自身条件,发展冰雪体育项目、山区探险活动、水上竞技项目、飞行运动项目、车辆及摩托车竞赛等体育消费新形式。
——建设营商环境留才宜业开放法治国际中心城市
改善创业创新氛围,营造创业创新体系。鼓励顶尖企业共同成立产业研究中心,推进一系列重大科技推广计划,增强对本地公司自主研发的扶持。加强给予小型创新企业的税费减免和资金奖励。
完成人才吸纳的“一站式”“虚拟现实”结合互通,给予人才补助、人才资格奖励、人才成长促进、人才开拓创新、人才居住帮助、平台补偿等“全方位”支持。
促进政务系统网络互通,达成区域间、单位间、层级间政务资料交换和事务配合,强化资料应用全流程监控,确保资料安全,维护个人隐秘、个人资料和商业机密。
加快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推广进程,增强“单一窗口”的专用服务能力,改进货物检测流程,完善转运货物的监管机制,落实全天候通关支持。
——建设绿色智能生态宜居人文包容国际中心城市
《规划》中指出,郑州市需改进规划功能布局,提升城市国际形象。要建设“山清水秀”和“铁轨沿线”的郑州都市圈,推动郑州都市圈形成生态区域分隔、混合型交通通道为纽带的“一个中心、四条轴线、三条地带、多个节点”网络化、集群式、集约化区域空间结构。
打造郑州都市圈“一条主线、一个中心、一条走廊,两个环线、多个通道、众多节点”的立体化、多元化、综合性、网络式区域生态体系,迅速形成园区内建城市、城市中建园区、城市与园区紧密结合的都市圈城市生态体系,郑州都市圈城市争取全部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
健全智能交通规范框架,改进停车管理,增强城市道路智能管控效能。稳步推进旧城道路整体修缮,改善旧城居住条件与生活水准,协调新区现代化进程与区域协同发展。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