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及后世文人多叹服赞赏陶渊明,归隐是别样思想追求

2025-10-28 19:04:17发布    浏览9次    信息编号:120603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晋朝及后世文人多叹服赞赏陶渊明归隐是别样思想追求

晋朝以及后世的文人,对于陶渊明大多是抱着叹服赞赏的态度,要知道在古代的时候,一个文人是不是成功并非取决于他写了多少篇文章,而是取决于他做了几品官,往前追溯到苏秦,后边又有范进,虽说范进是虚构出来的人物,可是也反映了一种社会现象,一个读书人,如果没有做官,那就是个废物,然而陶渊明却是不一样的,他这样子退隐林泉,这种拒绝出来做官,是中国文人的另外一类思想追求。

有着归隐思想存在,是在以儒家为主导的封建社会,这可能和道家的“无为而治”以及世法自然相关,大多数文人一生志向情操,去细品他们作品时,内心深处多数都有归去田野的想法,还有纵情山水的念头,所以才有王维竹馆里悠悠的琴声,杜甫草堂那份偶得的闲情,苏子的赤壁夜游,并包括鲁迅游的小楼杏花,文中意向虽不一定多提及这种志趣,然而文笔的洒脱淡然,心境的宁和朗致,那绝不是那些在官场沉浮,一门心思追逐名利之徒能够做到的。他就是曹雪芹所描绘的贾政,是那样一个堪称标准的官老爷,在《红楼》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里,也曾对着稻香村当中的那一片充满野趣的景色以及乡土风情,大声感叹说“倒是此处有些意思,虽系人力穿凿,却入目动情,未免勾引我有归向田园务农之意”。并且又有在潇湘馆之下产生“若能在月夜到达此窗之下读书,也不枉白白虚度一生”之类的感慨。要知道曹公笔下从来都不会有多余的话语,仔细去琢磨推敲,每一句话都有着深刻的含义。

在每个人的心里,都存在着这样一种理想,然而那些有所行动的人,那些将其做到极致的人,只有陶潜。这就如同当下所说的“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暂且停下,暂且停下,在陶渊明之后,不会再有陶渊明了。合肥一中 练东方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