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钢结构模块建筑技术指南:建得快、造得好、功能全的新模式

2024-10-21 17:03:47发布    浏览103次    信息编号:94782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装配式钢结构模块建筑技术指南:建得快、造得好、功能全的新模式

点击上方钢结构设计-公众号关注我

装配式钢结构模块施工技术指南

前言

装配式钢结构模块化建筑(以下简称“模块化建筑”)是指在施工现场以钢结构集成模块单元为主的装配式建筑。其中,钢结构集成模块化单元(以下简称“模块单元”)由工厂预制的钢结构主体结构、围墙、底板、顶板、内饰件、设备管道等组成。具有建筑使用功能。三维空间体。

模块化建筑工厂完成度和集成度高,具有施工快、施工好、功能全等优点。适用于公寓、酒店、学校、宿舍、住宅、医疗、办公等民用建筑,也适用于部分工业建筑。 。模块化建筑是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新模式。符合住建部制定的《关于促进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加快新建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的建筑工业化开发等部门。 、智能、绿色发展方向。

模块化建筑在设计阶段,将建筑空间模块化,进行建筑一体化、一体化设计,既保证了功能空间的可扩展性,又保证了构件的最大重复率;在生产阶段,模块化单元可以实现工厂标准化流水线的批量生产,建筑质量的统一性得到更好的保证;施工安装阶段采用整体模块化单元拼装安装方式,安装精度更高,拼装速度更快,融于设计、生产、施工全过程。有利于实现数字化信息协作、跟踪和管理。据测算,模块化建筑主体建筑装配率可达90%以上,现场用工量较传统模式可减少70%,综合工期可缩短更多比传统工期缩短1/3以上。在绿色低碳方面,与传统施工方式相比,模块化建筑可减少现场建筑垃圾75%以上,减少现场施工噪音污染90%以上。在保证工程安全的同时,实现标准化生产、快速集成组装。高质量、工程建设绿色低碳发展。

模块化建筑在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模块化建筑在我国北京、天津、江苏、广东等省市也逐渐得到应用,如近期建成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N20项目、昆山富源工业邻里中心等建设项目类型包括公共租赁住房、商业楼、办公楼、酒店、学校等,最大建筑层数达到18层。此外,模块化建筑在防疫等领域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与控制、军事设施建设、紧急救灾、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等。

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无论是2020年初建成的武汉凉山医院,2021年初建成的河北石家庄、邢台南宫抗疫隔离治疗医院,还是近期建成的中央援港青建医院易方舱医院,全部是模块化建筑。模块化建筑以其全国统一配置资源、超快的施工速度、较高的施工质量、大规模的施工组织模式,在抗击疫情、打持久战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据不完全统计,疫情发生以来,累计建成集中隔离治疗医院项目65个,占地面积近108万平方米,使用模块47267个,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好疫情防控,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其次,模块化建筑在军事训练、边防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箱式钢结构”技术为特征的“可拆装”模块化建筑日益广泛应用于我军跨区域机动、野战训练和各类军事行动中。各个模块化单元作为一个功能相对独立的系统,可以为士兵的训练和生活提供基本保障。 “可拆卸”的模块化建筑具有快速建造、快速恢复、跨区域转移、重复利用等优点,有效支撑了军队的多种需求。

第三,模块化建筑在地震、洪水、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发生时,在应急救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各种自然灾害发生时,为了保障灾区人民的基本生存需要和社会稳定,迫切需要快速重建避难场所,快速建设灾区人民应急服务项目。模块化建筑通过现场并行施工,将常规串联工艺流程变为并行流程,大大缩短了施工时间,并能很好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在历次自然灾害的安置和救治中都发挥了积极的支持应急安置作用。

第四,模块化建筑在“一带一路”周边国家的建设和技术输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模块化单元便于陆路、海运运输,具有质量可控、成本可控、进度可控等综合优势。用它们代替了当地传统建筑分散、水平低、效率低的手工施工方式,大大提高了当地建设工程的速度,对沿线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紧急施工援助和技术输出起到了良好的带动和吸引作用。中亚、非洲等一带一路,打造“中国制造”品牌。

但总体而言,我国模块化建筑的发展仍处于早期阶段。行业内相关技术人才匮乏,模块化单元产品标准化程度不高,相关设计标准多基于专用模块技术体系和内容,通用性不强。产品施工验收标准有待进一步规范,标准化技术指南尚未有效形成,不能满足模块化建筑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推广应用的实际需要。因此,本指南根据国内外模块化建筑项目的应用经验和研究成果,研究制定为国家行业级技术指南,旨在为适用、经济的技术应用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案。 、绿色、美观的模块化建筑。指导模块化建筑标准化设计、生产、施工、安装,提高模块化建筑产品和工程质量,规范行业发展,培育市场氛围,推动装配式建筑领域技术进步和绿色低碳发展。我的国家。

主编单位:,

参与单位:

天津大学

陈伟、娄妮、吴震、韦晓梅、易国辉、冯世章、庄桐、李志武、徐航、李先锋、邓友华、张国勇、钱增智、高峰、孙伟、牟连宝、宋佳、洪琪、潘涵、王伟、苏磊、王翔、赵一辰、丁文波、刘家弟、严翔宇、王军、赵坤、张紫妍、陈阳、刘启东、陈海滨、董雷、盛凯、马心博、杜洋洋、韩旭、刁宁、赵洋、程新超、刘锦荣、周子武、张树东

评审组成员:任庆英、楼宇、侯兆新、陈彬雷、范泽森、陈志华

1一般原则

1.1 准备目的

为贯彻落实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将系统化、标准化、集成化理念贯彻到模块化建筑设计、生产、施工、运营维护全过程,指导模块化建筑生产企业、设计单位、建筑企业提高整体施工水平,推广模块化建筑 为提高建筑产品质量,加大行业规范有序发展,制定本指南。

1.2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工业与民用模块化建筑的设计、生产、安装、质量验收和维护管理。模块化建筑包括按照国家现行规划、建设审批流程和设计施工标准实施的模块化建筑,以及应对公共安全事件等紧急呼叫的应急模块化建筑。根据设计工作年限不同,应急模块化建筑可分为应急普通模块化建筑和应急临时模块化建筑。

1.3 基本原理

模块化建筑设计、生产、运输、安装、维护、拆除全过程应遵循工业化、系统化、标准化、集成化原则,依托BIM信息技术和工程总承包模式,推进集成化施工、信息化。管理和可持续性。回收利用以达到良好的建筑功能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学期

2.0.1 钢结构集成模块化单元

具有建筑功能的三维空间单元,简称模块单元,由工厂预制的主体钢结构、围墙、底板、顶板、内饰件、设备管道等组成。

2.0.2 装配式钢结构模块建筑

主体部分是在施工现场由模块化单元组成的装配式建筑,简称模块化建筑。

2.0.3 应急临时模块化建筑

用于紧急呼叫和临时使用的模块化建筑,以应对公共安全事件和其他紧急情况。

2.0.4 基本平面尺寸

模块化单元最外层结构表皮之间的平面尺寸。

2.0.5 模块单元连接

模块化单元之间或模块化单元与非模块化单元之间的连接。

2.0.6 纯模块结构系统

由模块化单元堆叠而成并通过连接器相互连接的结构系统,可以承受垂直和水平作用。

2.0.7 模块-钢框架结构体系

由模块单元和钢框架组成,共同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体系。

2.0.8 模块-钢架-支撑结构体系

由模块化单元和钢框架及支撑组成,共同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体系。

2.0.9 模块-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体系

由模块单元和混凝土核心筒组成,共同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体系。

3项目策划

3.1 一般规定

3.1.1建设单位应在建筑方案批准前组织开展专项模块化建筑技术规划工作,对项目定位、技术路线、成本控制、建设周期和资源配置等进行综合判断,确定实施方案模块化建造的可行性。

3.1.2 模块化建筑施工过程中,应统筹规划设计、构件生产、模块单元生产、施工安装、运行维护等全过程,确定科学合理的技术实施方案和经济性。按照确保安全、提高质量、提高效率的原则。适当的施工标准。

3.1.3 模块化建筑宜采用设计、生产、采购、施工一体化的工程总承包建设模式。通过基于整个项目过程的技术规划,可以有效、全面地整合和协调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从而实现技术成功。目标包括体系和标准的完整应用,有效保证建筑产品的质量和质量,更大程度地提高施工效率和综合效益。

3.1.4 模块化建筑项目应建立质量可追溯的质量管理体系,在项目施工全过程采用BIM信息技术和手段,提高模块化建筑施工效率和质量。

3.2 资源配置与技术实施

3.2.1 模块化建筑施工应协调优化设计、生产、运输、施工、运营维护等资源配置,并对模块单元生产能力、施工组装能力、现场安装能力等进行初步技术评估。项目区域运输、吊装情况等。

3.2.2 模块化建筑应根据具体工程建设地点、建设目的、建筑高度、抗震设防烈度、性能要求、施工周期、经济指标等进行技术选型,并应处理建筑平面、结构体系、外围保护系统、设备对管路系统、内部系统进行标准化设计规划,选择相应的技术配置。

3.2.3 模块化建筑应对模块化单元运输的可行性进行预评估,根据供方生产基地与项目用地的距离、道路状况、交通管理、场地布置和其他条件。并选择合理可靠的运输方案。

3.2.4 模块化建筑应对模块化单元的吊装组织进行专门规划。在规划设计阶段,应对模块单元进场空间、起重机工作空间、吊装顺序等进行规划和协调。

3.3 设计规划

3.3.1方案设计阶段,应根据工程技术规划进行平面、立面、剖面及重要节点结构设计,明确结构体系、标准化模块单元尺寸等;此阶段应涉及精装修设计,根据建筑的功能空间进行精装修方案。设计。方案设计阶段流程如图3.3.1所示。

图3.3.1 方案设计阶段流程

3.3.2 初步设计阶段,各专业应协同优化模块单元的设计与划分、设备管线的定位与预留等,并进行专项经济评价,分析影响成本的因素,制定合理的技术措施,进一步细化和实施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初步设计阶段流程如图3.3.2所示。

图3.3.2 初步设计阶段流程

3.3.3 施工图设计阶段应按照初步设计阶段制定的技术措施进行设计,充分考虑各专业的技术要求,形成完整的、可实施的施工图设计文件。施工图设计阶段流程如图3.3.3所示。

图3.3.3 施工图设计阶段流程

3.3.4 模块化建筑应进行模块化单元的深入设计。深化设计应根据施工图文件进一步细化和确认以下几方面:

1 详细说明生产、运输和现场安装时的吊装点、连接点、临时防水、临时固定设施预留预埋孔等;

2、细化模块单元之间的室内外拼接设计时,应考虑安全可靠、最大工厂完工度、美观等要求。应考虑设备配置的安装可行性和一定数量的检查口,以方便检修设备管道、模块单元接缝、连接点等的安装和维护;

3、确认模块单元划分满足运输过程中高度、宽度、转弯半径的限制,以及现场吊装设备起重量、吊点的限制。

3.4 生产计划

3.4.1 项目设计阶段,模块化建筑生产企业应及时介入,对项目所在地与其生产基地之间的道路运输路线进行详细排查,确认道路荷载限制、运输尺寸限制等数据。交通部分。 ,并根据输送装置、生产线和生产工艺条件,向设计单位提出明确的模块单元规格和尺寸的限定要求。

3.4.2 当工程地点距厂区较远或运输条件受限时,可将集成板式二维单元运输至工程施工现场附近,组装成模块单元,然后现场吊装。

3.4.3 制造单位应在模块机组出厂前明确标注其型号、数量、安装位置等信息,并在模块机组进场时与施工方进行技术沟通和确认。

3.4.4 生产企业应与施工方密切配合,编制模块单元的生产顺序和进度计划。

3.5施工规划

3.5.1 模块化建筑的施工应严格遵循规划先行的原则。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和地区特点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专项方案。应明确模块化建筑工程的总体施工流程、运输吊装方案、标准层施工安装流程等工作安排,充分考虑现场施工与模块单元吊装作业的交叉点,制定作业流程并明确两者之间的接口划分。

3.5.2 项目设计阶段,模块化建筑施工企业应及时介入,对施工工艺、施工设备、现场操作等技术细节进行充分沟通和模拟拼装,避免模块设计与施工脱节。

3.5.3 施工现场布局应充分考虑大型起重设备的布置空间、作业空间、作业半径、模块单元现场临时堆放、现场交通组织等因素,做到有序。协调、安全、便捷。

3.5.4 施工企业应根据模块化建筑工程的特点编制施工进度计划。现场施工与工厂生产进度要有序衔接协调,避免厂内大量库存或现场施工停滞等问题。

4建筑设计

4.1 一般规定

4.1.1 模块化建筑设计时应遵循功能实用性、设计集成性、组合多样性、施工方便性的设计原则,并考虑模块化单元和建筑部件的模块化、标准化、通用化。

4.1.2 模块化建筑应进行一体化协同设计。各阶段应充分考虑模块化建筑的设计工艺特点和工程的技术经济条件,对建筑、结构、机电设备、室内装饰等进行统一考虑,确保设计、制作、安装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可以让各个技术系统得到协调和优化。

4.1.3 模块化建筑的室内设计应与建筑、结构、设备等学科相结合,预留的开口、预埋件、连接件、接口应准确、到位。

4.2 标准化设计

4.2.1 模块化建筑标准化设计理念应贯穿模块化建筑施工的全过程。模块化建筑标准化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模块化建筑应符合城市规划要求,与当地产业资源和周边环境相协调;

2、模块化建筑应进行标准化分体设计。在模块协调的基础上,遵循少规格、多组合的原则;

3 模块单元和部件应采用标准化、通用的接口技术,接口应具有调整容差和容错功能。

4.2.2 模块化建筑标准化尺寸表达应符合下列规定:

1、模块化建筑平面设计应以模块单元的基本平面尺寸作为设置组合模块的依据。模块单元的基本平面尺寸应以模块单元最外层结构表皮为测量基准;

2、模块化建筑平面设计应表达模块化单元的基本平面尺寸和相邻模块化单元最外层结构皮之间的间隙距离;

3、组合式建筑的层高应为各层竣工楼面之间的垂直距离。顶层层高应为顶层竣工楼面与屋面结构竣工面之间的垂直距离。模块化建筑垂直距离典型尺寸见图4.2.2。

图4.2.2 模块化建筑典型竖向尺寸示意图

H——标准层高; HD——顶层高度; h——上下模块间隙高度; B——单个模块单元的基本平面尺寸宽度;

1—模块单元底部钢梁; 2—模块化单元屋面钢梁; 3—钢柱; 4—模块单元墙体建筑表面外缘; 5—模块单元墙体建筑表面内缘; 6—建筑地面面层成品面; 7——屋顶结构完成面; 8—吊顶

4.2.3 应急临时组合建筑的组合单元结构外轮廓标准化尺寸可按表4.2.3的规定执行。

表4.2.3 应急临时模块化建筑模块化单元结构标准化外轮廓尺寸

规格

分类

结构外轮廓宽度(mm)

结构外形高度(mm)

结构外轮廓长度(mm)

Y30-29-60

标准

2990

2896

6055

Y30-34-60

增加高度

2990

3396

6055

Y30-29-78

加长

2990

2896

7865

Y30-34-78

更高更长

2990

3396

7865

Y24-26-60

标准

2435

2591

6055

Y24-29-60

增加高度

2435

2896

6055

4.2.4 旅馆型模块化建筑的模块化单元结构外轮廓标准化尺寸可按表4.2.4的规定执行。

表4.2.4 酒店模块化建筑模块化单元结构外轮廓标准化尺寸

结构外轮廓宽度

结构轮廓高度

规格

(毫米)

(毫米)

X30-36

3000

3600

X30-38

3800

X40-36

4000

3600

X40-38

3800

4.2.6 办公组合建筑的组合单元结构外轮廓标准化尺寸可按表4.2.6的规定执行。

表4.2.6 办公模块化建筑模块化单元结构外轮廓标准化尺寸

结构外轮廓宽度

结构外形高度(mm)

B36-36

3600

3600

B36-40

4000

B40-36

4000

3600

B40-40

4000

4.2.7 同一工程的模块单元尺寸应标准化。本导则中未规定的其他类型建筑模块的标准化尺寸,应根据建筑功能空间要求和生产、运输、施工条件综合确定。

4.2.8 模块化单元宜采用标准化钢结构件、外壳及内饰件。对建筑和结构连接节点结构进行标准化设计,通过模块化单元的标准化连接组合可以形成多样化的模块化建筑。

4.2.9 标准化模块单元组合可如表4.2.9所示。组合方法应考虑结构受力和设备管道连接的合理性。

4.2.10 模块单元基本平面尺寸的长度不宜大于15m,宽度不宜大于4.5m,模块单元垂直高度不宜大于3.6m。

4.2.11 模块化建筑中,水平方向相邻模块化单元结构之间的结构蒙皮间隙以及模块化单元结构与非模块化单元结构蒙皮之间的最小间隙不应小于10mm。上下相邻模块单元边梁垂直方向的结构蒙皮间隙不应小于20mm。

4.3 建筑性能

4.3.1 模块化建筑的防火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模块化建筑的防火设计、各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要求应符合《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 50016的规定;

2、模块化建筑各部分的防火结构做法可按表4.3.1进行设计;

表4.3.1 模块化建筑主要构件的防火结构

元件名称

主要设计材料

耐火极限

设计值(h)

防火墙

3×12mm防火纸面石膏板

+100龙骨(填充100mm厚100kg/m3岩棉)

+3×12mm防火纸面石膏板

3.00

楼梯间和前室墙壁

电梯井壁

单元之间的墙壁和分隔墙

2×12mm防火纸面石膏板

+75龙骨(填充50mm厚120kg/m³岩棉)

+2×12mm防火纸面石膏板

2.00

管井、排气管等垂直井壁

12mm防火纸面石膏板

+75龙骨(填充50厚100kg/m³岩棉)

+12mm防火纸面石膏板

1.00

疏散走廊两侧有隔断墙

房间隔断墙

模块化单元承重钢柱

施工方法一:12mm纤维增强硅酸盐板

+50龙骨(填充50mm厚100kg/m3岩棉)

施工方法二:高性能防火石膏板厚度从内到外分别为20mm、20mm、15mm。防火石膏板分层固定,接缝压合。接缝处用耐火腻子填充并抹平。

3.00

模块化单元承重钢梁

25mm耐火石膏板

2.00

梁楼板组合系统

模块化单元底座

上层24mm水泥纤维板

2.00

模块化单元顶部面板

下层2×9mm纤维增强硅酸钙板或同等性能的防火板

(使用50mm厚60kg/m3岩棉)

注:采用梁楼板复合体系进行消防施工时,材料牌号确定后应补充耐火试验。

3 模块化建筑相邻模块单元之间的横缝和竖缝、模块单元与非模块单元之间的横缝和竖缝、模块单元之间开口周围的间隙、模块单元与非模块单元之间开口周围的间隙、底部模块单元与支架连接处应用不燃材料填充密封,不燃材料深度不应小于200mm;

4、模块单元室内装修工程的消防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 50016和《建筑室内装修消防设计规范》GB 50222的要求。 ;

5、应急临时组合建筑的消防设计可参照《建筑工地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 50720的相关规定。

4.3.2 建筑防水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单个模块单元应采取防水​​措施,满足运输和安装过程中的防水要求;

2、模块化建筑设计时,下列接缝、连接处应考虑临时防水措施:

1)模块单元采用横缝和竖缝拼接;

2)模块化单元与非模块化单元部分采用横缝、竖缝拼接;

3) 模块单元的顶部及周围墙壁需预留管道孔位。

3、模块化建筑外墙防水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外墙整体防水设计应包括外墙防水工程的结构、防水层材料的选择以及节点的密封防水结构;

2)建筑外墙接缝结构防水设计应包括门窗洞口、雨篷、阳台、变形缝、外墙突出管道、女儿墙顶压、外墙预埋件、预制构件等接缝处;

3)建筑外墙防水层宜设置在水面;

4)建筑外墙防水材料应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气候和环境特点进行选择。

4 模块建筑屋面防水工程应按一级防水等级设计。

5、防水密封材料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根据当地历年最高、最低气温、屋顶结构特点、使用条件等因素,选择耐热性和低温柔韧性相适应的密封材料;

2)根据接缝变形大小和接缝宽度,选择合适位移能力的密封材料;

3)应根据接缝粘合要求选择与基材相适应的密封材料。

4.3.3建筑声音绝缘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

1模块化建筑物应根据功能零件,用法要求等设计用于隔热材料。外墙,隔板墙,地板,门和模块化建筑物主要功能室的隔音性能应符合当前国家标准“针对土木建筑的声音隔热守则” GB 50118 GB 55016的相关规定“建筑环境的一般规格”;

2。水,加热,电力,气体,通风和空调管道的安装以及孔处理应符合以下法规:

1)当管道穿过地板或墙壁时,应在孔周围采取密封和隔热措施;

2)所有电气插座,分配箱或支撑组件嵌入墙壁中,造成墙壁结构损坏的所有电源套件,应在将墙壁造成损坏的情况下,然后将孔(插槽)打开时,应使用相应的隔音措施密封;

3)家庭壁中的开口应用符合家用壁的隔音设计要求的材料和结构密封;

4)应采取措施,以防止在上层和下层的两个相邻家庭之间的烟雾和排气通道之间进行串扰。

4.3.4建筑物的热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

1。模块化建筑物的热性能应符合当前国家标准的“民用建筑物热设计守则” GB 50176,公共建筑物节能设计的代码“ GB 50189”,“建筑物的通用代码”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利用“ GB 55015等;

2。模块化建筑外部保护系统的剪接间隙处的热绝缘结构应是连续且可靠的,以防止冷桥和热桥。

4.4典型的零件建筑实践

4.4.1外墙

模块化建筑外墙应根据模块化和标准化要求建造,同时考虑其经济。应考虑建筑物立面,制造工艺,运输,建设和安装的可行性,应基于建筑物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 ,使用功能等,以全面确定风力阻力,地震抵抗力,抗击力,防火性,水的紧密度,空气紧密,隔音,热性能和耐用性。龙骨类型外墙系统的典型施工实践可以参考图4.4.1。

(a)外壁的典型结构(1)

1-外墙面向层; 2-纤维增强的硅酸钙板或防火板具有等效性能; 3-防水和透气膜; 4-灯光龙骨和腔体,里面装满了岩羊毛; 5-空气屏障膜; 6-石膏板或其他装饰表面层; 7模块单元列; 8-Rock羊毛或其他防火密封材料; 9防火胶

(b)外壁的典型结构(2)

图4.4.1外墙的典型施工方法

1-弯曲墙板; 2-弯曲墙框架; 3-防水和透气膜; 4-纤维增强的硅酸钙板或防火板具有同等的性能; 5-灯光龙骨和腔体,里面装满了岩羊毛; 6-空气屏障膜; 7 - 元人委员会; 8-防气胶,用于密封穿孔; 9-摇滚羊毛或其他防火材料; 10-防止胶水

4.4.2屋顶

模块化建筑物应配备有整体防水屋顶,高层模块化建筑的屋顶应设在就位或用整体钢筋混凝土屋顶组装。

可以在图4.4.2中找到现场整体钢筋混凝土屋顶的典型构造方法。

图4.4.2典型的屋顶构造方法

1-保护层; 2-绝缘层; 3-防水层; 4-现场集成的钢筋混凝土屋顶面板; 5-模块顶钢板; 6-悬浮的天花板

4.4.3模块化单位底板

1。模块化单元的基板应采用短方向承重的密集涂线钢梁系统或钢筋混凝土的形式。当使用短方向承重的涂线钢梁系统时,应使用轻质的引起燃料材料,例如泡沫混凝土和岩石羊毛,以填充密集的骨状钢梁之间的空间。水泥纤维板和纤维增强的硅酸钙板可用作模块单元的地板覆盖面板。 ,定向的链板等。请参阅图4.4.3有关模块单元底部板的典型施工方法;

(a)底板的典型结构(1)(b)基板的典型结构(2)

(c)基板的典型结构(3)

图4.4.3底板的典型结构

1-地板表面层方法; 2-执行光纤板; 3-粉状混凝土; 4-底部密封钢板; 5-岩石羊毛; 6-有助于混凝土地板板

2。当需要在室内模块化单元的地板上操作模块化单元连接器或管道连接的连接时,应在地板上安装一个可移动盖,或者应将其部分安装在现场上。

4.4.4模块化单元顶板

1。模块化单元的屋顶应采用短方向承重的密集钢梁系统;并应采用轻质板形式,例如轻钢龙骨天花板,三明治面板天花板,单层或双层钢板复合板天花板;

2。当高层建筑模块单元的屋顶采用短方向承重的钢孔钢梁系统时,应添加平面对角线支架。

有关模块化单元顶板的构造方法,请参阅图4.4.4。

图4.4.4屋顶的典型施工方法

1-模块顶钢板; 2-岩石羊毛; 3-防火石膏板; 4-悬浮的天花板

4.4.5模块化单元内壁

模块化单元的内壁可以采用轻钢龙骨型复合墙,轻质条带墙壁等。

有关典型的内墙施工方法,请参阅图4.4.5。

图4.4.5典型的内壁施工方法

1-面向方法; 2-帕纳尔; 3- keel; 4-填充材料

4.4.6门和窗户

外墙门和窗户的宽度应与外墙框架的结构空间关系进行协调,应安装在开口处,并安装钢筋的钢板,并应设计合理的洪水结构。当门和窗户固定在钢构件上时,连接应具有弹性,并且应在连接处提供软填充剂。

有关外墙门和窗户的典型施工方法,请参阅图4.4.6。

图4.4.6外墙门和窗户的典型施工方法

1-外部窗口; 2-窗盖; 3-开放钢筋钢; 4-模块化外墙

5结构设计

5.1 一般规定

5.1.1模块化建筑结构的设计应符合当前的国家标准“建筑物地震设计” GB 50011和“钢结构设计标准” GB 50017。与此同时,您可以参考当前的国家标准JGJ/T 466的“轻质模块化钢结构复合房屋的技术标准”相关规定,“盒子型钢结构集成模块化建筑物的技术规格” T/CECS 641,钢架集成模块化建筑的技术规格” T/CECS” T/CECS 535和“钢结构模块化建筑的技术规格” T/CECS 507。

5.1.2模块化建筑结构的设计应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和条件建立相应的模块化建筑结构系统,并提出适合结构系统的技术要求,计算模型和连接方法。连接技术应遵循安全性,可靠性和易于操作的原则。原则。

5.1.3学校,幼儿园,医院,疗养院,儿童福利机构等应按照不少于关键的防御力类别的要求采取结构性地震强化措施。

5.1.4模块化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应全面考虑诸如生产技术,产品运输,安装技术和程序之类的因素。

5.1.5对于可能受到意外影响的重要结构,例如火灾,爆炸,撞击等,其安全水平为1级,建议进行连续的预防控制设计,以确保当某些组件失败时,该结构具有垂直负载重新分布和结构稳定性的路径。稳定性和某些节点仍然可以有效地传递载荷。

5.2结构系统和结构分析

5.2.1模块化建筑物中模块化单元的组合布置应形成一个稳定的几何系统。结构系统可以是纯模块化结构系统,模块 - 钢框架结构系统,模块 - 钢框架支撑结构系统或模块 - 混凝土核心管。混合结构系统和其他类型(图5.2.1)。

当将转换层设置在底部时,纯粹的模块化结构系统的最大适用高度不支持模块化单元。可以通过参考表中的值来实现纯模块化结构系统的最大适用高度。

5.2.3模块化建筑物应使用空间结构模型进行结构计算和分析。计算模型应根据结构的实际情况确定。计算假设应遵守以下规定:

1计算结构位移时,可以使用块刚性假设;计算结构内力时,应使用弹性地板假设;

2当屋顶面板采用积地或组装的积分钢筋混凝土板时,可以假设屋顶平面是无限刚性的。

3。模块单元层之间的垂直连接的模拟高度不应小于模块单位结构之间的垂直距离。根据连接结构,刚性连接,半刚性连接和铰链连接的计算假设可用于模块化单位连接。

5.3基金会和基础

5.3.1模块化建筑物的基础设计应符合当前国家标准“建筑基础设计守则” GB 50007的相关规定。

5.3.2一楼模块化单元的底部表面应高于室外地面。嵌入式零件应安装在地下室屋顶或基础的上部,以可靠地连接到模块单元。嵌入式零件应用混凝土包裹,包装层的厚度不应小于100mm。对于没有地下室的模块化建筑物,应将地面上的模块化设备安装在头顶上。

5.3.3在重力负载和水平载荷的标准值的联合作用下,或重力负载的代表性值以及频繁水平地震的标准值,用于高层模块化建筑物,其长宽比大于4,A零压力区域不应出现在基础的底部表面。对于其他模块化建筑物,底部表面和基础之间的零压力区域的基础不应超过基础底部表面面积的15%。

5.4模块单位结构

5.4.1模块化单位结构应满足运输,安装和使用过程中的负载能力和刚度要求,并且可以由钢架,钢支架和金属墙板组成(图5.4.1)。

图5.4.1模块单位结构的示意图

1-模块化柱; 2-较低的侧梁; 3-侧横梁; 4- 框架梁;

5-框架横梁; 6-支持; 7-金属壁板

5.4.2模块化的单位梁和柱应采用热卷或冷形成的实心网状截面,该部分可以是封闭的钢管,H形钢,C形钢或L形钢。模块化的单元墙板可以由瓦楞钢板,C形钢板等制成。钢板或其他墙壁材料。梁可以由钢管,H形钢截面或其他实心网截面制成。

5.4.3模块化单元的钢结构柱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840万。

5.4.4应该选择用于矩形钢管,H形钢等的标准钢截面。用于选择负载钢柱,钢梁和模块化单元中的支撑构件。可以通过参考表5.4.4-1选择模块化单位钢柱的热式矩形钢管的横截面尺寸。可以通过参考表5.4.4-2选择用于模块化单位钢梁的热卷H形钢的横截面尺寸。

表5.4.4-1模块化单位钢柱的矩形钢管的截面尺寸

钢柱部分B×mm)mm)mm)

□150×150×8

150

150

□200×200×8

200

200

□200×250×10

250

250

10

□150×300×10

300

150

10

□150×300×8

300

200

11

□200×300×12

300

200

12

13

□300×300×12

300

300

12

15

□350×350×12

350

350

12

17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