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宝龙 圆珠笔 中国制笔大国之谜:为何圆珠笔头球珠仍需进口?

2024-11-28 10:04:39发布    浏览242次    信息编号:100661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万宝龙 圆珠笔 中国制笔大国之谜:为何圆珠笔头球珠仍需进口?

20天前,李克强总理向我们透露了一个“秘密”:“尽管钢材产量严重过剩,但我们仍然进口一些特殊类别的优质钢材,就连圆珠笔头上的‘球’也需要进口。”被进口了!”

如果不是李克强总理说的话,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但中国作为“制笔大国”,为什么一个“小”圆珠笔尖“球”还需要进口呢?

制笔企业3000多家,从业人员20万多人,圆珠笔年产量超过400亿支。中国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制笔强国,但一系列傲人数字的背后却是核心技术和材料高度依赖进口、伪劣假冒产品横行的尴尬局面。大量圆珠笔尖“球”需要进口。

作为世界制造大国,为什么我们不能实现小零件的完全自主研发和生产? “圆珠笔问题”更是“中国制造业问题”。

小“球”的“尴尬”

圆珠笔因其携带方便、方便耐用而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据中国制笔协会统计,包括笔芯在内,我国圆珠笔产量已达400亿支以上。

“从数量上看,我们是当之无愧的制笔大国,但我们还不是制笔强国。”中国制笔协会名誉副会长陈三元表示,虽然我国制笔产业形成很早,但在2011年我国启动核心材料和设备自主研发项目之前,一切从易切削钢丝、油墨到加工设备只能进口。

原来,笔尖和墨水才是圆珠笔的关键。笔尖分为笔尖上的球体和球体基体。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是硬质合金球。我国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不仅可以满足国内生产需要,还可以大量出口。然而,三通体的生产,无论是设备还是原材料,长期以来都掌握在瑞士、日本等国家手中。

生产一支小圆珠笔需要二十多道工序,传统工序需要单独加工。为了满足出口需求,国内制笔企业开始大量采用一体化生产设备,以提高质量和生产效率。

国外的生产设备对原材料的要求相对较高。国产不锈钢盘条无法使用,必须依赖日本进口的易切削不锈钢盘条。同时,配套墨水也必须从德国、日本等国家进口。这就造成了我国目前圆珠笔产量排名第一,但核心材料和设备严重依赖进口的“尴尬”局面。

而且,与钢铁行业相比,制笔是一个小行业。一家钢厂一天的产量可能足以供制笔业消化一年。对于钢厂来说,这个利润可以忽略不计。他们没有动力从事研发和生产,制笔企业也没有足够的实力,只能依赖进口。

国外的生产设备对原材料的要求相对较高。国产不锈钢盘条无法使用,必须依赖日本进口的易切削不锈钢盘条。同时,配套墨水也必须从德国、日本等国家进口。这就造成了我国目前圆珠笔产量排名第一,但核心材料和设备严重依赖进口的“尴尬”局面。

使用国外设备和材料生产不锈钢笔尖的企业成本更高。早在20世纪90年代,进口一台设备的成本就超过400万元。近年来制笔行业,产业链低端的利润率不断降低,压力不断加大。

每一个微小的偏差都会影响笔尖的光滑度和使用寿命。笔尖开口厚度小于0.1毫米。书写角度和压力也必须考虑在内。球珠、笔尖、墨槽必须“完美”配合,加工误差不能超过0.003毫米。

据介绍,1948年,中国第一支国产圆珠笔诞生。改革开放后,在巨大的出口需求的带动下,制笔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由于企业分散、规模小、科研平台缺乏、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等原因,行业成长的“内功”一直不足,始终制约着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步伐。制笔产业升级。

董事长丁章荣表示,公司曾经研发出一款新笔。 “刚出来的时候,每支钢笔的净利润是6毛钱、8毛钱,在市场上很受欢迎。但一夜之间,40多家公司开始生产一模一样的钢笔,利润突然下降到每支4毛钱。”笔,而这支新笔很快就被追随而死。”

据统计,全国3000多家制笔企业中,规模较大的企业仅有250多家。制笔行业专家和企业领袖普遍认为,我国可以自己制造宇宙飞船和原子弹。为何生产小圆珠笔笔尖要长期依赖进口钢材?并不是因为这项技术很难,而是因为没有足够的动力去研究它。

圆珠笔看似简单,但实际上涉及到一个国家制造业的方方面面。油墨的发展需要化工行业的支撑,生产设备涉及机械设计和制造能力,特钢则取决于国家钢铁工业的技术水平。

“相对于钢铁行业,制笔是一个小行业,比如一家钢厂一天的产量可能就够制笔行业一年的消化了。”陈三元表示,对于钢厂来说,这个利润可以忽略不计。没有动力从事研发和生产,制笔企业也没有足够的实力,只能依赖进口。

事实上,万宝龙、派克等国际知名制笔公司都在中国设有代工厂,这证明就工艺而言,国内一些知名公司的产品并不比国外生产的差。但由于缺乏核心技术,我们缺乏从生产加工到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动权。

在“中国制笔之乡”的浙江省桐庐县分水镇,虽然经过40多年的发展,全镇已有制笔及配套企业739家,圆珠笔的年生产能力钢笔产量已达180亿支以上,但大部分企业仍从事产业链最底层的加工组装。

中国制造业任重而道远!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