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下流量重获新生:自动售卖设备与便利蜂的互联网升级之路

2024-12-02 09:17:19发布    浏览90次    信息编号:101331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线下流量重获新生:自动售卖设备与便利蜂的互联网升级之路

事实上,线下还有一股力量正在悄然成长。去年以来,地铁、商场等地出现了一批新型自动售货设备。有自动橙汁机、自动小吃机、自动面膜机,还有服务终端——迷你KTV、迷你健身房。

在线上流量红利见顶、成本居高不下的时候,线下流量开始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然而,不断上涨的店面租金和持续的覆盖始终是实体店面前的障碍。因此,改变线下产品原有的产品和服务结构、降低配送成本成为赋予线下产品新生命的途径。

自动售货设备试图通过将产品和服务分解为更小的单元,以更低的成本覆盖更多的用户和场景。作为便利店领域的后来者,便利蜂也在尝试通过互联网手段升级传统便利店模式。

便利蜂比普通便利店有什么优势?

将线下元素融入互联网,支持线上商店。团队中既有便利店从业者,也有互联网从业者。便利蜂的很多特点,使其与现在大家都在谈论的新零售不谋而合。

正如便利蜂在公司愿景中所言,“便利蜂将通过互联网改善现有零售模式,利用大数据和智能软硬件突破便利店固有的购物体验,以用户为中心,为个人提供专属服务”。为用户提供切实的便利。”

那么互联网的方式到底是什么呢?也许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比普通便利店多了一个APP。

一方面是为了推广APP,另一方面是为了推广短保产品,各种折扣在便利蜂上随处可见,包括25折、短保15折等。定期保修产品、生活用品50%折扣、安装APP各种优惠券。有现金返还。

店里不时有人会听到“这个打折吗?”以及“如何使用优惠券?”然后店员会引导他们安装便利蜂APP。该APP承载了便利蜂连接线上线下、延伸至行业上游的愿景。然而,当所有补贴都停止后,用户还愿意安装APP吗? APP能为用户带来哪些便利?

目前,便利蜂APP主要承载四大功能:在线支付、线下自助购物、网购后自提、送货上门。

APP在线支付流程如下:注册成为会员后,您将拥有一个会员码。店员扫描完产品后,会要求你摇动手机,这样就会显示你的会员码。店员扫描会员码后,您可以在手机上选择支付方式,然后会跳转到第三方支付。而如果您不使用APP支付,只需开启第三方支付即可。从客户的角度来看,APP实际上增加了在线支付流程。

线下自助购物曾被媒体与Go进行比较。但与Go买走走的无人收银模式相比,便利蜂的线下自助购物仍存在一定差距。自助购物本应解决高峰时段的排队问题,但实际上并没有给结算效率带来太大的提升。

首先,您需要打开APP并找到扫描,然后拿起一个物品并扫描其条形码。想象一下,您一只手拿着包,另一只手拿着物品,另一只手拿着手机。关键是,付款完成后,你还需要到收银台排队,让店员检查商品和付款信息。或许是考虑到店员会花太多时间检查太多商品,自助购物目前仅限于9种商品。

门店自提更多的是对送货上门的补充。据钛媒体观察,顾客自提也是在收银台完成。如果收银员负责自送,会降低结账效率;但如果安排专人负责,也会增加人员成本。

从这一点来看,送货上门应该更加紧迫,但仅仅依靠店里的几个店员送货肯定是不够的,而且短期内想要建立一支自建的物流团队也很困难。学期。目前已有多家连锁便利店入驻外卖平台,这种轻型模式也显得更加经济实惠。

总体而言,便利蜂尚未通过APP与其他便利店形成足够的竞争差异化。补贴停止后如何吸引顾客留在APP,或许是便利蜂未来需要思考的问题。

为什么便利蜂是一家不像便利店的便利店?

便利蜂之所以是一家不像便利店的便利店,是因为它的很多做法与便利店的经营逻辑背道而驰,这也让很多便利店从业者表示无法理解。用一位从业者的话说:“他们是典型的颠覆性人才,他们试图颠覆便利店的商业本质,这太棒了!”

目前,便利蜂共有5家门店,全部位于中关村。其中三间是商店,只有两间是零售店。两者的区别在于,底层商铺一般位于住宅楼的一楼和二楼。因为是商业配套,所以租金相对便宜,而商铺则相反,不仅租金贵,而且还包含很大一部分共享面积。

据一位便利店从业者介绍,一般商店的租金在每天每平方米8元左右,而商铺的租金至少比这个高出三分之一,至少在12元左右。

便利蜂不仅大部分门店开在商铺内,而且在店面面积上也投入了大量资金。在店面装修上,更是将“不缺钱”发挥到了极致。到处都是浪费的商店面积。

通常便利店的面积在几十到一百平方米不等。由于便利店的单价和毛利较低,因此在选址和店面利用率上非常谨慎。原则是——每一平方米、每个地方都要发挥它的作用。

但便利蜂只是把便利店变成了“奢侈品店”。以中关村创业街天使大厦店、苏州街银科大厦店为例。天使大厦的店面面积约200平方米。进去的走廊很宽,看起来不像走廊了,可以多摆几张。货架。

银科大厦店共有两层,总面积约400平方米。当我没有走进这家店的时候,我以为只是门口看到的区域。当我走进去时,我发现里面有一个“特殊的洞穴”。走到尽头右转,有一个大约20到30平米的房间,里面只有两间空房间。货架。

走到尽头右转,有一个空房间。

楼上的“宽敞”更是惊人。与楼下相同的空间有三分之一散布着一些桌子供顾客站着用餐,另外三分之一是重复的。楼下的熟食店窗户和饮料柜也已安装,但其余空间是空的。整个楼上看起来就是一个宽敞整洁的杂物间,没有太多的实际用途。

二楼的一个空角落

此外,多家便利蜂店没有收银台展示,可能是出于“干净整洁”的考虑。但事实上,收银展示是便利店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超市还是便利店,收银台周围都会摆放一些口香糖等小商品,顾客往往会在途中购买一些。

除了收银陈列之外,收银台的空间设置也违背了便利店的逻辑。一般收银员与身后货架的距离应在半米左右,以便他转身时能拿到​​身后的商品。但在便利蜂的收银台,收银员需要退一两步才能拿到产品。而且来来回回也需要时间。当客流量较大时,会导致顾客等待时间较长。

除了“高端”的考虑之外,设置收银台这样的空间可能还有一个原因——自提产品的存放。如上所述,便利蜂提供自提服务,即顾客在APP下单,到店提货。钛媒体观察发现,顾客前来取货时,店员会从收银台取出包装好的商品。

收银台一侧的自提区

顾客提货和现场购买商品都是在收银台完成,因此难免会出现冲突。另外,结账柜台空间设置不合理导致的等待时间也会增加。如果想要维持用户体验,只需要增加人员即可,这会增加成本。

不过,成本问题似乎从来不在便利蜂的考虑范围之内。对于像关东煮便当这样的热食,只需几个保温瓶就可以完成,边燕为它们打造了一个玻璃屋。这样的房间加上收银台,就占据了店面很大的面积。

便利店为何开店如此“不缺钱”?

便利蜂能在店面陈设上花这么多钱,是因为店面面积足够大,而便利店的SKU实在是不够。但为什么要用超市的空间来开便利店呢?这或许也是便利蜂的无奈之举。

一位便利店从业者告诉钛媒体,便利店只要开在对的地方,“物尽其用”,就能赚钱。既然便利店是门赚钱的生意,为什么不能在北京开呢? (钛媒体此前曾进行过相关讨论)

造成这种情况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店面太难找了。较好的地段要么被占了,要么租金太贵,那些夫妻店很难收购。在北京,很多夫妻店开在前面,人们住在后面。一家店的收入还不错,所以他们不愿意卖店。

7-2004年进入北京,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开设了不到200家门店。罗森于2013年进入北京,目前仅有约50家门店。

便利蜂想要打破这种局面,在一个区域内快速扩张,就只能不计成本地与餐厅争夺店面空间。天使大厦店和银科大厦店的前身分别是一家面包店和一家快餐店。零售从业者都知道,与餐厅竞争门店的成本非常高。

正如每日新鲜CEO徐峥不久前接受钛媒体采访时所说:“对于零售店来说,中不六店是最难受的,如果再小,就做不了餐饮。如果它们越大,成本就会越高。” 。根本不存在零售店这样的东西,因为它没有意义。”

因此,租用两层店铺或许并不是便利蜂想要的。如果按照400平方米计算,按每平方米12元计算,每天的租金就要4800元,这么重的负担下很难盈利。

对比前辈便利店,就能一窥便利蜂模式的困境。

据一位为7-、罗森等便利店供货的供应商介绍,7-的营业额是北京最高的,每天在2万元左右,而罗森的营业额在16000元左右,全职工资刚刚出头。 1万元。 ,邻居家8000左右。按便利店平均毛利率30%计算,分别对应毛利6000、4800、3000、2400。便利风光的一日租金抵消了全日制的毛利润。

事实上,便利蜂能否达到上述公司的毛利率值得怀疑。上述供应商告诉钛媒体,便利蜂在多个品类上与7-、罗森是同一供应商,也是便利蜂的供应商之一。

以面包为例。便利蜂的面包大部分是直接从OEM厂商定制的,只有少数来自曼哈顿等品牌。降低退货率和损耗率是便利店控制成本的关键,而面包是退货率最高的品类。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退货是指将过期的货物退回工厂,而贴牌加工的货物则没有办法退回,因此损失成本非常高。

便利蜂加工的面包保质期一般在4天到7天之间。扣除上架和下架的时间,展示和销售的时间非常有限。

我们之所以选择OEM加工定制,主要是为了打造产品的差异化。不得不承认,便利蜂的代工产品在体验上确实不错,但这意味着高昂的供应链成本。

一般工厂加工只能由具有一定规模的连锁便利店进行。一方面,最小起订量大,成本也会相应降低;另一方面,有足够的规模来分担损失成本。

这正是小型连锁店的缺点。生产保质期短(保质期短)的自有品牌产品意味着高成本。一位快消品从业者告诉钛媒体,7-一开始并没有大量采用OEM短保产品,而是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7-或其他连锁店根据门店的人口密集程度和配送区域的消费排名来决定某种产品的数量是否可以内部制作,这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结算。”

据钛媒体观察,便利蜂的面包退货率确实相当高。值得一提的是,便利蜂面包的保质时间也很不合理。

钛媒体记者在工作日和周末对便利蜂进行了观察。便利蜂的面包在下午两三点左右上架,而正常的面包上架时间应该在早上7点30分之前,因为面包可以上架。留在货架上的时间非常有限。早上7点30分之前上架,意味着可以有一整天的排队时间。便利蜂将面包展示时间缩短半天的做法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

下午两点,面包配送人员配送了新增的产品,同时运送了需要下架的产品。从送货人员将篮子装上卡车的情况来看,退回的面包应该不少。上述为便利蜂供货的供应商也支持钛媒体的猜测。据他介绍,便利蜂短保产品的退货率一直很高。

解决当前问题的唯一出路就是迅速扩大规模。事实上,这也是便利蜂的目标。然而,连锁店的扩张并不是靠花钱就能实现的。一位拥有多年线下门店管理经验的从业者告诉钛媒体,跨区域、跨城市的多店经营是连锁店面临的最大问题。

“20家店、50家店、100家店,每一步都是坎,每一个区域都是坎,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适应门店运营和供应链管理。这也是很多人知道为什么连锁的原因。”商店赚钱,但不要碰它。”

毕竟,便利店仍然是零售业。线下零售面临的所有问题,便利蜂都会遇到。所谓的互联网方式只能是锦上添花,而不能在需要时提供帮助。从门店运营到供应链管理,都不能依赖互联网。铃木俊文的加持是一夜之间实现的,铃木俊文用了近二十年的时间才彻底完成了美国7-的重建。

线下零售注定是一场持久战。谈新零售之前,我们首先要扎实补好零售的教训。 (本文首发钛媒体,记者/谢康宇)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ID(ID:),或下载钛媒体App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