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历史中的反犹传统与纳粹党的极端反犹政策
2024-12-08 12:23:06发布 浏览166次 信息编号:102339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欧洲历史中的反犹传统与纳粹党的极端反犹政策
欧洲对犹太人的仇恨是一个古老的传统。犹太人不信仰天主教,靠借钱谋生,这在中世纪的欧洲被认为是不道德的。因此,犹太人也是宗教裁判所的常客。即使在文艺复兴时期,犹太人在欧洲也不受欢迎。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犹太人经常以奸商的形象出现。
进入近代后,犹太人在欧洲仍然是少数,但他们控制着各国的经济命脉。他们不从事劳动,从金融业赚了很多钱。对于大多数欧洲国家来说,犹太人毕竟是外来种族,他们非常羡慕他们。因此,犹太人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各种阴谋论艺术加工的对象。欧洲几乎所有地方都发生了对犹太人的排斥。
正是纳粹党把反犹太主义推到了风口浪尖,并将其推向了历史的高峰。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为了转移社会矛盾、缓解日益紧张的劳资关系,纳粹将犹太人诬陷为经济危机的罪魁祸首。他们打着种族主义的旗号,迫害少数人,以团结大多数人面对外部世界。
纽伦堡法案是纳粹反犹太主义的缩影。希特勒上台后,德国一致通过了《血统与荣誉保护法》和《公民法》两项法律,又称“纽伦堡法”。
该法律禁止德国人和犹太人之间的通婚,并重新定义了公民权利。拥有德国血统是成为德国公民的必要条件。什么是德国血统?在纳粹世界观中,日耳曼人(即德国的主要民族)属于日耳曼人的一个分支,而日耳曼人又是雅利安人的一个分支。
那么什么是犹太人呢?纳粹要求个人提供祖父母种族认同的证明。例如,宗教洗礼记录、犹太社区记录和墓碑。如果一个人的四分之三的祖父母是犹太人,那么他在法律上就是犹太人。
如果两个人都是犹太人,那么这个人就是“一级混血儿”,如果只有一个人就是“二级混血儿”。混血儿可以通过与德国人通婚,“洗白”成“纯种德国人”,但需要获得批准。该法颁布后,犹太人将不再受到宪法保护。
纽伦堡法律使种族定义和歧视法律合理化,为未来进一步迫害犹太人铺平了道路。但值得一提的是,这并不是希特勒法律专家的想法,而是完全从大洋彼岸的美国借来的。
美国是种族歧视合法化的先驱。美国《种族完整性法案》将安萨人和北欧人后裔视为基因优越的人,将黑人视为基因低等的人。定义方法是“一滴血原则”,比纳粹还要残酷。有黑人祖先的人世世代代都是黑人。他们在社会上不如白人,没有洗白的机会。美国的种族法直到 1965 年才被废除。
纽伦堡法出台后并未受到其他国家的批评。因为在当时,仇恨犹太人是很正常的事情,其他国家也这样做。
2. 纳粹对待黄种人的方式
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一书中直接表达了他对黄种人的厌恶——他说:
“亚洲人是黄皮肤的魔鬼,贪婪又奸诈。”
对于日本人来说,希特勒将他们定位为“可以被剥削的劣等民族”。
这句话只出现在《我的奋斗》第一版中,在后续版本中被删除。希特勒虽然不喜欢黄种人,但他的处境却十分尴尬。在写这本书的时候,他并没有想到自己会如此轻易地崛起,更没有想到自己的国家最终会与日本结盟。作为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公开侮辱盟友总是不好的。
希特勒是一个实用主义者。他认为日本是唯一能够阻止苏联进入太平洋的亚洲强国。这就是为什么他想招募日本人加入轴心国。
为了证明这种军事联盟的合理性,希特勒必须将日本人纳入他的种族理论中。新版《我的奋斗》中,日本人成为上帝选中的“荣誉雅利安人”。
希特勒在两端都下注。在与日本结盟的同时,也与钨资源丰富的中国进行合作。希特勒还试图调解中日之间的冲突。甚至在抗战初期,德国顾问就亲自指挥德国装甲兵在上海与日军作战。直到1941年,由于日本的强烈抗议以及希特勒自身需要侧翼包围苏联,才停止了对中国的支持。
但这只不过是权宜之计。生活在德国的中国人和日本人过得并不好。纳粹上台后,冲锋队关闭了所有唐人街,大量华人流离失所。不愿离开德国的中国人因各种罪名被关进集中营,当苦力,直至精疲力竭而死。到目前为止,德国还没有唐人街。
3.纳粹对待黑人的方式
如果说,出于国家利益,纳粹并没有在餐桌上直接歧视黄种人。那他就可以放下脸,直接歧视一无所有的黑人了。
1936年,德国主办了柏林奥运会。希特勒禁止犹太人参加,但不得不与国际黑人和犹太参赛者妥协,允许他们参加。他本人也不希望自己国家的运动员与这些“劣等民族”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希特勒高兴地坐在观众席上,认为雅利安运动员能为国家争光,在赛场上击败其他民族。但比赛的结果却是狠狠地打在了希特勒的脸上——黑人田径运动员杰西·欧文斯连夺四枚金牌,将德国运动员远远抛在了后面。
希特勒见状勃然大怒,愤然离开现场。在希特勒眼里,黑人连人都算不上。他指责美国耍花招,允许“会跑的动物”参与竞争。他还威胁称,今后将不允许黑人参加体育比赛。
更让纳粹不高兴的是,德国居然还有黑人居住。德国生活着两种黑人:一种来自德意志第二帝国时期的非洲殖民地,从事水手、仆人、学生和艺人等工作。另一种是莱茵兰的法国占领军和德国妇女的混合体,纳粹称之为“莱茵兰混蛋”。
德国在一战中战败。根据协议,法国派人占领了莱茵兰地区,而驻扎在那里的法国军队大部分是非洲裔殖民军。 1930年,法军撤走后,接管这里的德军傻眼地发现老黑把800多名混血儿留在这里。
根据纽伦堡原则,这些混血儿童无法享有德国公民的权利。他们无法上公立学校,并且经常在课堂上受到种族歧视,迫使他们退学。
出于对“种族污染”的恐惧。纳粹上台后,首先强行拆散混血夫妇,拆散他们的家庭,然后进行非自愿绝育。
1937 年,盖世太保在一次秘密行动中强行对 400 名莱茵兰儿童进行了绝育。其他黑人逃离德国以逃避绝育手术。
黑人和犹太人一样,处于纳粹歧视链的最底层。二战期间,法国军队大量招募黑人士兵。 1940年6月,法国战败,12万黑人士兵成为战俘。这些人大多数都被直接处决,而不是被拘留。
几乎所有欧洲列强都曾搞过种族主义,但只有纳粹德国如此系统地进行了种族灭绝。正是希特勒将种族主义推向了历史的顶峰。
也许各国领导人都看到了希特勒的恶毒。德国战败后的几十年里,为了脱颖而出,他们在法律上放弃了种族主义。但对于普通大众来说,种族主义或多或少是根深蒂固的,歧视一直存在。
文/和平之风 参考文献:1.《国家意志与科学界的命运——以纳粹“反犹”政策的实施为例》,杨清宇、王长富 2.《理性的曲折之路》以及正义与纽伦堡的“法治”《往事》,林苏光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