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彝族服饰惊艳亮相文博会,指尖艺术传承千年走向世界
2025-08-26 23:03:55发布 浏览9次 信息编号:116176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楚雄彝族服饰惊艳亮相文博会,指尖艺术传承千年走向世界
创意云南文化产业博览会会场内,楚雄彝族自治州带来的彝族服饰成为焦点,引来众多观众驻足欣赏。该服饰系列于今年九月亮相意大利米兰时装周,设计中融入了彝族钟爱的黑色调,并点缀云纹、马缨花图案以及银饰装饰,充分展现了彝绣的独特魅力,有力彰显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的蓬勃生机。
楚雄彝绣拥有超过1700年的悠久历史,是彝族民众引以为傲的一种手工技艺,也是他们精神世界的瑰宝。细小的绣花针,承载着千年的彝绣精髓,如今迈向了现代时尚领域,并发展成为一个价值达亿元的庞大行业。
多年行进途中,我向来坚守守护与发展并重、继承与开拓并举的原则,将发扬彝族刺绣艺术视为己任。彝族刺绣传承者张丽琼于1998年初次进入楚雄州博物馆任职时,便为绚丽的彝族服装深深打动。2004年,张丽琼中断工资待遇继续工作拜师钻研彝族服饰的制作工艺,同时组建了个人工作室;2014年,她离开博物馆岗位创办了彝绣经营实体和商业公司,借助楚雄州委宣传部借助全州授牌设立的彝绣专业指导点对刺绣匠人实施系统化教学,以此提升绣品的工艺水准和商业价值。
楚雄州近些年充分运用楚雄彝族服饰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优势,在州委宣传部统一领导下,深入发掘彝绣的文化意义、经济作用和社会效益,推出了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兴盛的37项举措以及加速彝绣产业升级的政策框架;创建了全国首个以“楚雄彝绣”为象征的手工刺绣规范,明确规定了价格体系、制作工艺和产品溯源机制;着力申请“楚雄彝绣”区域公共标识,加强楚雄彝绣的知识产权维护。
古老的民族技艺需要借助现代手法焕发新生,不断推陈出新才能彰显其独特风采。彝族刺绣原本多用于手工缝制的服饰,如今我们将其与创意产品相结合,让它更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自主设计的介入,使这门技艺更显青春气息与潮流感。张建勋作为“彝礼尚品”品牌负责人表示,期待有更多年轻群体投身于彝族刺绣的保护、革新与推广事业,携手推动该行业持续繁荣。楚雄州武定县彝绣协会的会长郭晓艳表示,他们改进的彝绣服装很受年轻人欢迎,通过融入牛仔布、百褶裙、网纱这类现代材质,使彝绣制品更具潮流感。
今年八月,楚雄彝绣数字文化产业园和彝绣产品交易中心正式启用,楚雄州内彝绣经营商和众多手工艺者因此获得了更优越、更广阔、更多元的彝绣作品展示营销途径,同时为全国各类民族织物产品的设计制造、集中陈列、网络及实体交易提供了标杆性样板。
近些年,楚雄彝绣开始走向世界,持续拓展国际市场。楚雄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汶娟指出,从最初乡村的展示活动到全球时尚界,楚雄州将传统文化精髓融入国际潮流,把民族特色融入高级时装制作,促使传统彝绣向普及化、多元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促使楚雄彝绣完成从展演到经营、从追随到主导的转变。
楚雄彝绣已从“指尖艺术”发展为“指尖经济”,创造了亿元级大产业。绣娘们通过飞针走线,成功将绣品转化为商品,绣片升华为名片,秀场转变为市场。楚雄彝绣为民众增收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关键途径。根据统计,去年楚雄全州彝绣产业增加值达2.45亿元,帮助1200多名残疾绣娘实现就近就业。
李汶娟谈到,期望在2025年,楚雄州能够培育出10家年收入超千万的骨干彝绣公司,同时发展20家年收入超500万的重点彝绣企业,以及100家年收入超百万元的彝绣企业,达成10万名绣娘和100亿元增加值的规划目标,将楚雄建设为全国民族刺绣的典范区域,并成为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经济日报记者 管培利 姜天骄 赵田格格)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