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梅瓶鉴定拍卖 南京博物馆镇馆之宝萧何月下追韩信元青花梅瓶受热捧

2025-09-19 19:03:14发布    浏览7次    信息编号:117851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青花梅瓶鉴定拍卖 南京博物馆镇馆之宝萧何月下追韩信元青花梅瓶受热捧

南京7月27日电 记者申冉报道 这件四十年多前初次露面的南京市博物馆珍品,即省中宝物“萧何月下追韩信”元青花梅瓶,长期以来仅展现局部形象。绝对禁止离开疆域,绝对禁止显露反面,绝对禁止测量分量……日前,相关媒体透露,由国家级文物管理机构推行的线上“广受欢迎文物排行”活动里,这件制作极为精巧的元代花瓶,在诸多限制措施维护下,其神秘氛围堪比全球知名艺术珍品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受到网络用户强烈喜爱,跻身国内外备受推崇的国宝榜单前三甲。

在南京博物院的珍宝馆里,记者发现了这件极为珍贵的文物。距离安全线一米的距离外,这件高44厘米的梅瓶“萧何月下追韩信”摆放在墙边的展柜里,仅朝向参观者正面展示。

瓶面描绘汉高祖麾下重臣萧何,官帽束发,须发飘逸,面露忧色,策马挥鞭,奋力追捕叛将韩信;观察者从两侧审视瓶身,右方虽无韩信身影,却可见其驾驭的良驹;左方模糊呈现河面孤舟,船夫执桨伫立船头,静候乘客登船。

它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次公开展览起,老工匠就嘱咐过,仅展示正面,背面不示人,这么多年里,梅瓶仅显露过“萧何策马追”这一侧,而“韩信”那侧,始终在隐秘的背面未曾向公众展露过。南京市博物馆总馆办公室主任吴阗表示,梅瓶正中部位设有三段“连环画”,内容展现的是《史记》里“萧何慧眼识英雄、月下追韩信”的著名故事情节。这三组画面里,萧何表现出急切寻访贤才的样子,韩信显得犹豫不决,船夫则显得悠闲自在,三者不同的心境和身份都刻画得非常逼真生动,这完全可以称作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顶尖之作。

但是,为了防止被仿冒,国宝的保管机构制定了严格措施:只允许展示器物的一面,即便是在宣传画册里,也仅能见到“韩信”的部分缩略图,而且对图中的细节还经过了技术处理;此外,这件梅瓶也被禁止离开国内进行展览。“甚至不允许对其称重,毕竟瓷器的重量是判断真伪的一个关键依据。”吴阗说明。

尽管受到众多限制的守护,这件珍贵文物仍旧向访客们呈现了它跨越数百年依然别具风姿的容貌,器物表面遍布着精美的青花纹饰,白色釉面显得丰腴而光洁,蓝色颜料则深邃而清雅,整个作品散发出如同宝石般的迷人光彩。

这件梅瓶的形制匀称,堪称,它是目前出土的青花瓷器里,保存状况最为完妥、艺术地位最为卓绝的元代青花瓷佳作之一。吴阗如此评价。

听说这物件的前因后果颇为复杂。1952年,南京文物管理委员会(南京市博物馆前身)开展文物调查收集工作期间,部分古玩商向职员们提及一个传闻,称有位生意人从盗掘者那里买下一只瓷器,是一件难得的珍品,据说出自南京江宁将军山某个墓穴。从那以后,那位据说经营古董的人最后把那个物品上交给当局,也就是现在大家所熟知的“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

那个年代盗取梅瓶的墓穴,到了1959年经专家确认,确实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养子、明朝开国元勋沐英的安息之地,据专家分析,这件元代时期的珍贵器物,怎么会出现在明代坟墓里,推测或许是朱元璋赏赐给沐英的,吴阗说明。

2005年伦敦举办的一场拍卖活动中,一件称作“鬼谷子下山”的元代青花大罐拍出了2.3亿人民币的高价,这件作品的艺术地位和器型尺寸都明显超过同场的“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业内权威人士因此打趣说,即便有人出价十亿元也未必能购得此物。

但是,期待更多人认识这件珍贵文物的独特魅力。消息表明,为响应国家文物局的“热门文物排行”宣传活动,自二十八日至八月五日,南京市博物馆将开展为期七天的“邀约民众观赏国宝”活动。市民只需关注“文话南京”微信公众号和“@南京市博物总馆”微博,参与投票即可免费参观,有机会近距离欣赏这件“萧何月下追韩信”元青花梅瓶。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