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亲眼见证价值连城瓷瓶,保守估值至少1.25亿

2025-09-19 21:02:14发布    浏览8次    信息编号:117857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记者亲眼见证价值连城瓷瓶,保守估值至少1.25亿

记者出于探究心理,寻访到谭伟明,并亲眼目睹了这件极富价值的古董——一个三十公分高的瓷器梅瓶。初看之下,除了纹饰精美,这件器物似乎并无特别之处。见记者反应平淡,谭伟明马上拿起梅瓶,将其翻转过来,只见瓶底清晰地刻有“大明成化年制”的款识。史先生是位有三十多年收藏经验的人,他陪同记者一同前往,经过认真审视,确认这些字迹确实符合成化年间“大字尖圆头非高,成字撇硬直到腰……”的描述。

经老师傅点头同意,谭伟显得十分激动,他向媒体透露,这个梅瓶是他十多年以前从嘉兴同乡处购得的。经过深入考证,并到京城一家机构进行确认,可以断定这是件空前的珍品。这件器物至少值1.25亿元,他讲的话还有保留。关于那个惊人的数目,谭伟显得非常确信,那个圆明园兽首,作为晚清时期的物件,都拍出了那么高的价格,我这个宝瓶,其价值远远超过了它们。

越说越兴奋,谭伟明开始将自己收藏的东西一件件搬了出来。

这件是清代制作的瓷器,估计拍卖价不低于两百万元人民币。另外那个,毫无疑问属于明代时期的青花瓷,脱手应该在三百万到四百万之间。

“瞧,我这儿满是宝贝疙瘩,若非手头紧,真不是那么容易就出手。”谭伟明讲。

这些物件非常珍贵,为什么不立刻送去拍卖呢?记者反复追问,谭伟明最终说出了关键所在:有人断言这是真货,却没有人愿意出具权威证明。

当记者进一步询问谭伟明寻访了哪些专家进行评估,并要求他提供姓名和联系方式时,谭显得犹豫不决,甚至无法说出一个具体的专家姓名,随后他从抽屉中取出一份评估报告。这份报告是由北京的一家机构出具,谭声称是特意请他们检测的,并且为此花费了两千元。记者发现,这份评估报告上显示,该梅瓶的材质成分与明代器物相似,出自名为中博检测中心的专业机构之手。谭伟明为了证实自己话语的可靠性,把梅瓶的底朝上放倒,用手指着一个破损之处说明:他是经由拍卖机构,在器物底部磨去部分粉末,最终送至北京进行专家评估的。

然而,这份评估证明并未为谭伟明增添多少财富,谭伟明透露,他寻访过众多权威人士,只因这件瓷器极为稀有,无人能够确定其真伪。

史先生跟随记者前往鉴定时,目睹了谭伟明的收藏,只是轻轻摇了摇头,并未多言。离开后,他对记者透露说,担心谭伟明难以承受这个事实,并指出所谓最多是晚清时期的物件,其实这屋里十几万元购入的所有古董都是新仿制品,建议他再去寻访几位懂行的专家进行再次审视。

谭伟明接着对媒体透露,他迫切期待能遇到眼光独到的买家,以便尽快脱手这个梅瓶。然而,媒体很快在与谭伟明的沟通中察觉到诸多疑点。据悉,那件声称来自嘉兴同乡的梅瓶,在记者反复询问具体来源后,其出处突然变为嘉兴城区某古玩市场的地摊货。至于所谓的鉴定环节,实际上只是他委托拍卖行推荐的几位所谓专家进行了简单审视,每次收取两百元的咨询费。他当然不清楚那些资深人士的名字,只知道他们都是各高校的兼职教师。

仿照谭伟明的人,做这类收藏的并不稀少,他们收藏的物件包括古玉、青铜、钱币、瓷器等,然而他们的想法却如出一辙,坚信自己偶然用低价得来的这些藏品必定是真品,而且价值极高。

探访古玩市场

入门者易受“山寨老法师”误导

这个东西,你若认定是真品,它便是真品,要是觉得是赝品,它就是赝品。记者走进东台路一家古董店,向店家打听一个古式花瓶的真伪,对方的应答颇值得玩味。

东台路曾是上海文物管理委员会首度许可经营的老物件交易场所,备受瞩目,甚至有人拿它和京城的琉璃厂相提并论。

一个寻常的周末,记者探访了东台路上一家古董店。这家店铺位置欠佳,门口紧邻两家古董摊位,需绕过摊子才能瞧见这家店面不大却别有洞天的铺面,而店主正独自端坐椅上品茗。当记者询问店里是否藏有明代瓷器时,老板只是淡淡地应了一声,却未见任何反应。片刻之后,那位带有山东腔调的店主起身,用手指向记者面前的那个青花瓷罐,表示:“这就是。”紧接着,店主又随手挑选了店内几样物品,说明:“这些也是。”

记者露出不解的神情,老板仿佛察觉到对方并非新手,像是故意发问,态度顿时缓和许多。简单聊了几句后,老板开始讲解先前指点的那些物件。“你们大概纳闷,为何我的店铺里陈列着这么多明代瓷器。这很正常,倘若我真有那么多,又何必开此店,早就过上优渥生活了。”老板从容地解释道。

老板告诉,东台路这个古玩市场,每个摊位都有真品,但多数是仿制品,也就是工艺品。当然,这需要买家自己分辨真假。作为经营者,并非每个都具备很强的鉴赏力,只能懂一点,却不全面。因此,有些真品自己也分不清,最后以工艺品的价钱卖给了懂行的人。

接下来,老板领着记者来到一个通体呈胭脂红色的细瓷瓶旁。 这个瓶子是不是相当好看,而且极为罕见?

“现在跟你说,这个瓶子是去年制作的,但依然能卖个好价钱。什么原因呢?这种颜色的瓷器在市场上根本见不到,而且是我特意找人模仿明代瓷器样式烧造的。”对于自己售卖的物件,老板直言不讳,“古董这东西全凭个人喜好,只要是你真心喜欢的,就算并非那个年代出产的,在你心里也是件真东西。”那些价值数百万、数千万的精品,并非因为材质或工艺值得那个价钱,而是购买者觉得它值那个价。

采访过程中,一位中年人领着两名青年步入古董店,他似乎对这行当极为精通,领着他们逐件审视,不时低声指点。片刻后,那两名青年被玻璃柜中一件古瓷吸引,打算向掌柜询价。他们的打算迅速被同伴察觉,那人便将老板唤到别处,低声交谈起来。但最终两人并没谈妥,中年人也随即将两个小年轻拉出了店。

老板随后笑着说:“以后这两个年轻人要交的学费还多着呢。 ”

记者从老板口中了解到,那两个年轻人刚进入行业,打算趁价格便宜买入一些物品留存,带他们来的人就是所谓的“老法师”。老板对“老法师”这个称呼并不认同,认为“古玩这类东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没有谁能真正称得上是专家,只能说是在这个领域钻研的程度深浅。市面上不乏所谓的“前辈”,比如“阿扎里”,他们本人其实什么都不懂,归根结底就是看准了行情来牟利。”老板表示,他每天都会遇到好几个这样的“前辈”,这些人圈子里的信息传播全靠互相介绍,他们自己懂得有限,若偶尔能帮买家找到不错的物件,那么这个“前辈”在圈内就会声名鹊起。但这种机缘实属难得,大多数情况下他们都是在收罗赝品。

山寨法师特征

自己没有藏品,纸上谈兵。

近期与张三频繁接触,计划明日为李四拓展业务,仿佛每日都在市井间奔波,略懂些朝代和窑场的相关知识,便对文物品头论足。

这些人总先提过去的事,自称天天接触历史遗物,说话全不实在,只谈价钱,根本不讲物品的价值和内涵。

唱双簧招术让人急于成交

周末的南京西路古玩市场顾客络绎不绝。广灵人薛明君斜倚在藤椅上,享受着午后的阳光,品着香茗,照看着他的古玩店。古玩店周围,有外地人支起的小摊。“如今我不敢轻易从这些小摊上买东西,除非完全看准了。 ”薛明君玩古玩三十多年,至今仍记得半年前的一次损失。

那天,古玩店结束营业后,薛明君沿着街道往家走。沿途经过一个地摊,上面摆满了布满铁锈的旧物件。薛明君突然感到有些好奇,就蹲下来仔细察看。初步判断这些物品只是人为做旧的商品,并不具备收藏意义,他正打算离开。出乎意料的是,原本冷清的摊位,在他蹲下观看之后,慢慢吸引了一些路人驻足围观。一位中年人又掏出了眼镜,几乎每样东西都要用手碰碰,中年男子的这个动作让薛明君停下了脚步。

那位上了年纪的男士,把那些旧东西一个一个地捻过,随后长叹一声,正打算离开摊位,突然被摊主叫住,递过来一只锈迹斑斑的金龟,摊主没先提价钱,男子仔细端详了片刻,便报出三千元的数目。

这时候,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钻了进来,拿走了“金龟”,不住地赞叹。 “虽然只剩下一个,但也确实是一件珍品。”老者那玄妙的言辞让“金龟”更显非同一般。就在那时,薛明君发现,“金龟”的壳上刻着细小的字迹,它的肚皮部分,有“明天启正日”的印记。薛明君暗自思忖。

收藏家普遍存在一种想法,一旦遇到心仪的物件,若价格在自己承受能力之内,就会不惜一切代价购买。薛明君向对方标出3300元的售价。然而,那位中年顾客非但没有接受,反而主动提高了200元。为了能够成功购得这件宝贝,薛明君毫不犹豫地拿出了当天全部的营业资金,共计4000元,交给了摊贩,最终抱回了那只“金龟”。

回到家里,薛明君难以平静内心的喜悦,把房间里的灯都打开了,专心致志地端详着那个物件。就在这时,他无意间察觉到,“金龟”的头部和颈部之间似乎出现了一道细微的缝隙,用强光手电筒照射过去,可以看到内部反射出微弱的光泽,接着他又用指甲轻轻刮了一下,发现表面的涂层竟然被刮掉了。这件花4000元购得的物品,实际上只是个仿制的古代铜器,在市场上价值远不超过200元。

薛明君意识到,自己中了利用假象设局的圈套。古玩市场里,胜负全凭鉴赏力,钱货两清,选对便是无意得之,选错只能怪自己见识不足。然而,部分人却会耍手段蒙蔽买家,双簧便是常用伎俩之一。玩古玩双簧骗术时,光有专业知识还不够,更需要具备识破诡计的能力,还要用裁判般的头脑,仔细分析其中的一个动作和一个表情。 ”薛明君说。

唱双簧特征

看货或交货时间多选在光线较暗的情况下;

售价通常非常昂贵,必须经由中间人的斡旋,卖方才会伴随商议逐步调低价格。

捏造情节,情节真实可信、符合常理,台词背诵得非常流利,让购买者觉得时机难得,遇到了好运气。

少数几个人聚在一起,有时多达五六个,团伙里通常会有一个年长之人,或者看起来像有权威的人,负责评估,以此证明物品价值很高。

对话专家

市场上真假古董并存

许明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特邀研究员,同时是上海社会科学院的研究员和博士生导师,还担任中国文物学会的理事,以及中国收藏家协会陶瓷收藏委员会的副主任,这些职务体现了他在中国收藏界的崇高地位,谈及上海乃至全国当前的收藏领域,许明都流露出深深的惋惜,并轻轻摇了摇头。

鉴定有误区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