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花鞋垫:注入特别情感的传统工艺品,82岁老太穿针引线显身手

2025-10-09 12:05:34发布    浏览6次    信息编号:119216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绣花鞋垫:注入特别情感的传统工艺品,82岁老太穿针引线显身手

窗棂轻掩映华美屏风,双栖戏水唯恐线断头。鞋面刺绣源自乡野习俗,机械未兴之时,每对绣品饱含制作者衷心寄语。古往今来,女子常秉烛缝制鞋样,穿引丝线之际,将美好祝愿与深厚情意密织其中。

82岁老太耳不聋眼不花,轻松穿针引线绣花

在峄城区坛山街道,马光芝老人已经82岁了,她依靠屋内昏暗的光线,不用眼镜也能轻松把线穿进针眼,如果不是亲眼目睹,旁人很难置信。一般来讲,到了80岁高龄,多数人需要人照顾,但马光芝老人听力视力都很好,思维也很敏捷,她最拿手的就是“绣花”这项技艺。老人口中表示,现在依然能够进行刺绣,一方面是由于自身身体状态尚可,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已经掌握了五十多年的熟练针法技巧。

马广芝精于制作藤编绒面鞋垫,这是中国古老的手工鞋垫品类。当马广芝向记者演示时,那些“龙凤呈祥”、“福寿双全”、“鸳鸯嬉水”、“松鹤长春”、“花鸟鱼虫”等纹样,无不体现着针线的温情,也饱含着长辈对美好愿景的深切期盼。

马广芝向人说明,所谓的“割绒”,是指用刀口将缝好的鞋垫从中心剖成两半,这样就能得到两片完全相同图案、但方向相反的鞋垫。剖开后露出的棉线便形成了“绒”,这些凸起的“绒”不仅能够构成色彩明快的纹路,还对脚底有很好的推拿效果,行走时会感觉非常轻松。马广芝向人透露,她那副自备的鞋垫,已经伴随她三十个年头了,其耐用性源于独特的加工工艺,并且工艺步骤相当繁琐

10天完成一双鞋垫,不可替代的除了手艺还有美好的故事

采访过程中,记者获知,这种绒布的耐磨性能非常突出,不论采用何种清洗方法都不会变形,而且每次洗涤后都能重新焕发出原有的亮丽色泽,其使用寿命可达十年以上,有的甚至能持续更长时间。

藤萝刺绣鞋垫的制作过程,比一般鞋垫的装饰更为复杂,需要先对棉布进行上浆处理,单是上浆就要将六层棉布叠压在一起,然后确定尺寸和样式,最后再进行包边工序,这样白坯鞋垫才算完成。接下来,要在已经制作好的白坯鞋垫上,用铅笔勾勒出图案或文字的边缘线。最后是关键的穿针引线环节,这是它同其他各类绣花鞋垫显著不同的环节,需要依据图样挑选恰当的绣线,逐针逐线进行刺绣,整个鞋垫表面不能留有空白,务必全部绣制出来。绣制完毕之后,再借助锋利的工具将两只鞋垫从正中间剖开,这样一副左右图案互为镜像的藤萝割绒手工艺绣花鞋垫才算制作完成。

据消息,这种工艺也叫剥绒,原先主要用来制作花式鞋的鞋尖部分,因为剥绒的鞋面非常牢固耐穿,剥绒工艺也从最初做鞋发展成了专门制作剥绒鞋垫,是艺术院校中的一种手工技艺。也许当代年轻人觉得,随着多数工艺品都采用机器生产,这种手工割花鞋垫显得不够精巧,可往昔,“割绒纳绣”鞋垫曾是年轻姑娘们向意中人传递情意的心意之物,同时也是一种对自身巧手的漂亮证明。从前,媒人提亲时,常在怀中藏有一双姑娘亲手缝制的绣花鞋底,到了男方家中便拿出来展示,单是这一双鞋底,就能判断出那姑娘的针线是否灵巧,手艺是否精湛。

老者表示,当今的年轻人都不太在意这种物件,自己年纪大了,也只是在自家孩子举行婚礼这样重要的场合拿出针线活两双,以此寄托对孩子的美好祝愿。随着人们生活模式的不断转变,新兴的流行文化和消遣手段日新月异,许多传统风俗和人生仪轨慢慢式微,被人遗忘。然而毋庸置疑的是,绣花鞋垫作为最为质朴真挚的赠品,依然能给予人们温暖和祈愿。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记者 韩微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