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电镀企业遍地开花,污染问题亟待解决

2024-08-19 03:06:06发布    浏览173次    信息编号:83242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珠三角电镀企业遍地开花,污染问题亟待解决

人民涌河内铺设大量污水管道,漏损严重。

格瑞斯电镀厂距离江水不足五米。记者姚一乐、幸飞龙摄

中国环境报记者 姚一乐 、 幸飞龙

在电子信息产业、机械制造业、汽车产业、五金模具等高度发达的珠三角地区,电镀企业与上述产业高度交织,在广东省的深圳、东莞等地,大大小小的电镀企业蓬勃发展。

“由于使用大量的强酸、强碱、重金属溶液,甚至铬酐、镉、氰化物等有毒有害化学物质,过程中排出大量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的废水、废气、废渣,已成为重污染行业。”高级工程师、《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2008版)主要编制人金建勇告诉记者,每年排放的污染物包括约4亿吨含重金属废水、5万吨固体废物、3000亿立方米酸性废气。

除少数大型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新建的正规专业电镀厂拥有国际先进的工艺设施外,大多数中小企业设备陈旧,主要依靠手工操作。

“厂多、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装备水平低,可靠性差,产品质量不稳定;管理水平低,原材料利用率低,经济效益差;电镀污染控制水平低,有效控制率低”金建勇列举了我国电镀行业的特点。

记者在深圳、东莞等地调查发现,当地大部分电镀企业都是这样。“深圳很多小电镀企业被清理出去了,很多都搬到了东莞、惠州等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深圳环保人员说。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东莞、惠州也在做清理工作,很多小电镀企业严防检查,随时准备搬迁。

据记者在东莞市东坑镇了解到,一些非法小电镀企业为逃避检查,甚至“转入地下”,藏身居民区,将废水直接排入下水道。另一条线索指向东莞市长安镇,称现有数家电镀企业存在污染河流、威胁群众健康等问题。

根据线索,记者近日前往东莞市长安镇探寻真相。

厂房背靠河流,疑似污水排放口溅水

长安镇位于东莞市南端,东邻深圳市,南临珠江口,西接虎门港,是中国机械五金模具名镇、电子信息产业重镇。改革开放以来,这座边陲小镇迅速发展成为珠三角湾区重镇,是东莞市的一颗“经济”明珠,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指标总分连续10余年位居东莞市第一。

然而,在这个富裕地区,新民路、祥和街等很多街道却有着与经济不相符的环境,道路两旁多为家庭经营的五金作坊,路面上堆满了各种残次品、加工后的边角料。

根据线索,记者对位于长安镇新民路60号的格雷斯电镀厂进行了实地调查。走到新民路的一座小桥上,桥两边的宣传柱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宣传柱高约3米,宽约10米。两张海报将河面完全遮住了,根本看不到河面的情况。

这座小桥紧邻格雷斯电镀厂的员工宿舍楼,宿舍楼东侧是三层的生产车间,宽约一米,高约十米。据当地知情人士透露,这块印章以前是格雷斯电镀厂的标志,大约两年前当地环保局整顿电镀行业时被拆除。

为了更近距离地看到格雷斯电镀厂,记者又回到了之前走过的那座小桥,查看后发现,一张海报的右下角有一扇半开的小门。

记者打开门后,看到一条污水河上漂浮着大量垃圾,不断有恶臭味飘出,到处杂草、垃圾,乱七八糟。记者穿过小门,跳下河堤,向河的西北方向望去。在河的一侧,每隔十米左右就能看到有大小不一的管道延伸出去,或是管道从岸边拐弯沉入水中。

河流向西与格雷斯宿舍楼平行流淌,在宿舍楼尽头折向北边,与格雷斯电镀厂生产厂房平行而行,宿舍楼与厂房之间,有一条宽约5米的窄巷,这就是工厂的后门,可直达厂区。

记者快步穿过狭窄的小巷,来到了工厂的后面,厂区围墙与河道的距离大概有3米,这里的地面环境更加恶劣,混杂着各种材质、形状的工业废料、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气味恶臭刺鼻。

大大小小的管道纵横交错在墙面、地面、河岸和从地面搭建起来的钢架上,液滴不停地溅在工厂墙壁上的管道上,很多液滴随风飘向排风扇,瞬间被吹散,化作雾气,向四面八方扩散开来。

记者踩着露在泥土外面的垃圾,正准备弯腰穿过一条高架管道,这时,大量水滴从他的头顶落下。尽管他尽力躲避,但仍有几滴落在他身上。被“击中”的部位出现了红肿、脱皮等症状,两周后完全消失。

在工厂后面的一片管道群下,记者看到,靠近河道的几个脸盆大小的污水池,每个池子上都贴着“含镍废水”、“含铬废水”、“含氰化物废水”、“预处理废水”等标签,标签颜色有黄、绿、蓝等多种。不远处,有一个高约1.6米的白色大塑料桶,里面盛满了不知名的液体。

连接污水池的多条管道出现漏水,且由于靠近河道,中间没有任何防护设施。污水池下方的河道中,有一处疑似排污口,不断将河底的白色水溅到水面上。

电镀厂特征污染物超标 应负主要责任

在疑似排污口处取了水样1后,记者又在小桥下取了水样2。随后,记者继续朝另一家电镀厂方向前行。

又走了几公里,我们来到了元祥河街,这里又有一座小桥,只见十几根还算新的塑料管道顺着河道延伸而来。在桥头一间狭小的屋子里,当地一位妇女告诉记者:“几十米外的富凯电镀厂,厂里经常冒出黑烟,散发着刺鼻难闻的气味,周围的居民昼夜都能闻到。”

顺着她的指引,记者看到富开电镀厂的楼顶上竖了好几根烟囱,被树枝遮挡着,其中一根烟囱冒着黑烟,厂外的地面上弥漫着一股明显的刺鼻气味,记者发现,各种鲜艳颜色的废水不断从井盖里溢出,有的渗入地下,有的顺着低洼处流走。

在厂门口,家住附近的李先生告诉记者:“这个厂在这里有十几年了,他们排的已经不是废水了,是毒水!”

据当地居民反映,情况比前几年有所好转,“前几年,河水又臭又呛。”两年前,当地政府对电镀企业进行了整顿,很多小作坊被关停,有的已经搬迁,准备在“新民三区”建设电镀园区。剩下的富凯、格雷斯等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将废水输送到附近的民城工业废水处理中心集中处理。我们发现的十几条管道,都通向污水处理厂。

通过当地居民了解,记者了解到,两家电镀厂附近看到的小河叫“人民涌”,是一条穿过长安镇的人工河,两端与茅洲河相连,茅洲河是珠江的支流。

记者在祥和街小桥附近取了第三个水样,随后前往居民们口中的“新民三区”,寻找新建的电镀园区。途中,记者路过一座连接人民溪与茅洲河的闸门,闸门紧闭,河内外水色发黑,满是垃圾,散发着恶臭。茅洲河一侧的草丛里,堆放着大量建筑垃圾、装修垃圾、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

“新民三区”是新建小区,新搬来的居民并不知道“电镀园区”在哪。记者到处寻找却无果,大雨倾盆而下。回程途中,路过“兴义路”时,雨过天晴,记者在路边看到“盛兴电镀厂”的招牌,但因雨水太大未能前往参观。

记者随后将水样送到检测公司,对电镀废水中的一些特征污染物进行检测,如COD、氨氮、铜、铬、镍等。

据了解,广东省此前对电镀行业实施特别排放限值,后修改部分指标执行表2标准。但即便按照表2标准,这3个水样中总铜超标幅度最高达到4倍,最高铬含量超标近2倍,最高总镍含量超标1.6倍。而且,这3个水样取样点并非标准规定的“生产车间或装置排放口”,而是电镀企业附近的城市河道。

污水处理厂设施简陋,气味刺鼻

为了进一步了解长安镇电镀废水处理情况,记者随后联系了当地环保部门。

东莞市环保局督察分局、长安镇督察大队相关工作人员立即赶赴距离格雷斯电镀厂100米的东莞民成工业废水处理中心。

虽然天正下着大雨,但记者一进厂,还是被突如其来的刺鼻气味呛得喘不过气来。

处理厂工作人员介绍说,东莞市民成工业废水处理中心接收周边12家企业的废水,设计处理能力为/d,实际处理量约为/d,处理后废水60%回用,外排废水约680m3/d,排放标准执行《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2008)中特别排放限值。

监察局一位齐姓负责人向记者解释,由于长安基地A区(即记者调查的长安镇新民社区)的企业建设较早,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大部分企业设备老化,存在车间布局混乱、生产废水分类收集不完善、废水处理工艺不合理、投入和管理能力不足等问题,存在一定的环境安全风险。

例如,格雷斯电镀厂于2013年3月因上述问题被责令整改,半年后,扩建项目环评获环保部门批复,但因未验收、未取得排污许可证再次受到查处,但从记者在现场看到的情况看,环境安全隐患并未消除。

“东莞市环保局与长安镇政府于2013年3月联合启动整改项目,对长安基地A区电镀企业及污水处理中心进行停产整改。”上述齐某说,现在12家电镀企业已基本完成整改项目,包括更换老化设备、地面防腐、车间布局优化、生产废水分类收集等。

与此同时,东莞民成工业废水处理中心也完成升级改造,并于2013年10月开始试运行。上述齐姓负责人向记者坦言,在试运行过程中,广东省环保厅就发现污染排放超标。“目前该中心正在新建两套废水处理系统和三套过滤设施,很快就会投入使用。”

然而,记者在现场看到,处理设施较为简陋,管道布置混乱,多个处理池露天设置,对于刺鼻的恶臭味,并没有设置收集处理设施。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