镍镉电池充电时间 鄠邑区科普知识宣传专栏:探索手机充电噱头背后的真相
2024-09-01 13:06:33发布 浏览136次 信息编号:84780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镍镉电池充电时间 鄠邑区科普知识宣传专栏:探索手机充电噱头背后的真相
鄱阳湖区被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科普示范区”。为进一步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鄱阳湖区科协、鄱阳湖区委网信办推出“原来如此——科普知识普及”专栏,每天八点准时与大家见面。该专栏主要围绕我区科普宣传重点工作,以科学、实用、及时、高效、通俗易懂的方式,刊登各类优秀科普、辟谣作品,以此为目标,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广大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
对于现代社会的很多人来说,手机还剩多少电量是事关生死的问题。
人们对手机充电的强烈需求,也催生了市场上不少噱头:无线充电、两倍速充电、能用一周的高能量充电宝等。
有很多可用的选项,但给手机充电的正确方法是什么?
01
手机一定要充满电吗?
关于充电总有这样一句话:等手机电量耗尽再充电,每次都要充满电。这样有利于电池保养。随时充电都会影响电池寿命。
事实上,这些理论已经过时了。
早年广泛使用的充电电池,例如镍镉电池,主要由氢氧化镍和金属镉制成,其缺点很明显:有记忆效应。
简单来说,当电池多次未充满电或者电量耗尽时,电池容量会“记住”充电时和断电时的电量,并分别视其为最大和最小电量值,从而导致电池容量减少。
但如今,镍镉电池等电池因重金属污染、重量大、能量密度低等问题已逐渐被淘汰,而被锂离子电池所取代。
智能手机多采用锂离子电池,与镍镉电池相比,锂离子电池有以下优势:能量密度高,即在同样的体积或重量下,可以储存更多的电量;记忆效应弱,即使没有充满电,也可以继续充电,只要拔掉电源线,就不会有任何影响。
锂电池的注意事项和镍镉电池正好相反:不要在没电的情况下充电,不要过充,也没必要每次都进行深度充放电。
锂离子电池的寿命和充电周期有关,每使用100%电量就完成一个循环,循环次数越多,电池寿命的减少越明显。
针对11种锂离子电池的研究表明,经过250次循环后,电池容量会出现明显衰减。
经过300至500次循环后,电池容量将下降至原始容量的80%。
这背后的原理是什么?
有资料显示,锂离子电池在深度充放电时,正负极的物质结构会遭到破坏,锂离子电池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移动来工作,一旦容纳其活动的空间变小,电池容量也会随之减小。
因此,相比于“完全充放电”,“多次小充”更适合现在的手机充电习惯。
除了充电前后的电量外,另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也会影响电池的寿命。
02
我应该先插手机还是先插充电器?
应该先把插头插电源,再用数据线连接手机,还是先把数据线连接手机,再把插头插电源?
答案是前者。
都是收费的,那么这么细微的差别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这里要补充一个知识点:我国居民使用的电的电压是220V,但是手机充电器的电压往往在5V以内,给手机充电时,充电器通过变压器把高压电流转换成低压直流电,再输送给手机。
此时如果将充电器接上手机再插入电源,充电器可能会失去自我调节能力,输出浪涌电压。
浪涌又称突波,是指超过正常工作电压的瞬间过电压。有时你在插拔开关时看到的明亮的火花大多就是浪涌。虽然持续时间只有百万分之一秒,但持续时间却很长。它对手机电池造成相当大的损害。
如果先插充电器再接手机的话,这种情况几乎不会发生,除非电流本身就不稳定。
充电完成后,应该先拔手机还是先拔插头?
答案是:先拔掉手机。因为拔掉充电器时,会产生反向的瞬间电流,会加速电池的老化。
原理看似复杂,但记住正确的插拔顺序其实并不难,你可以尝试把充电器、充电线和插座当成一体,充电时把手机“粘”在上面,充满电后再把手机“抛弃”,这样操作起来就安全多了。
03
充电宝充电需注意
很多人出门在外都会随身携带一个充电宝,以防找不到插座,确实很方便,一个小小的移动电源就能保证手机正常使用,简直就是救命稻草。
但关于充电宝的噱头和误区也不少。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充电宝宣称拥有容量。
要知道现在绝大部分手机,哪怕是旗舰版,电池容量也不过5000毫安,早些年的“钉子户”产品更是少得可怜的2000-3000毫安,我买了个2万毫安的充电宝,岂不是一家三口出行两天都不愁了?
等你真正买回来后,才充了两次电就没电了,这是商家的虚假广告吗?其实就是在玩文字游戏。
商家标注的容量大多是电池本身的容量,也就是电池内多个锂离子电池的电量总和,由于在转换过程中会有电量的损失,所以充电宝能给手机提供的有效电量肯定是低于这个数据的。
如果想知道充电宝真正能用多少次,需要仔细看说明书上的小字:额定容量。这是实验室测试出来的最低放电容量。
有媒体曾做过测评,标称容量的充电宝,实际容量可相差之多,这个容量足以给大部分手机充满电。
使用移动电源时还需注意:由于移动电源也是采用锂离子电池,因此充电周期也会影响其寿命,最好不要长时间给移动电源充电。
04
如何正确充电?
如果说手机的使用也有缺点的话,那大概就是续航能力了。然而在日常使用中,有些充电方式你以为是正确的,其实不然。
1、充电线和充电器不能互换使用吗?
买手机都会送一个充电装置,这是惯例,但是这几年有些厂商以环保为名,不再送充电器了,就得自己去买了,官网上的价格又太高,所以很多人会选择便宜的,以为充电装置本身就是消耗品,家里养猫如果不留意,充电线就会被咬坏,无法使用,这也导致很多人用的时间不长,可能是充电线、充电器和手机不匹配。
于是,就出现了很多谣言:不兼容的充电器会导致电池短路,缩短其使用寿命。
其实,这种说法明显低估了充电器。
充电器内部一般都会有智能芯片,可以识别手机所需的电流和电压,并进行相应的调整,比如你买了一个快充头,但是手机不支持快充,那么快充头就会自动调整以适应手机的输入功率。
有人抱怨快充头不工作,其实就是这个原理。
不过在选购的时候还是尽量认准正规品牌,不要被假冒产品诱惑购买,毕竟假冒充电器的配置到底怎么样很难说清楚,很有可能无法识别手机所需的电流电压而损坏手机。
2.边玩边充电不行吗?
有人认为电池同时放电和充电会影响电池寿命,其实真正影响电池寿命的,是边玩边充电导致电池温度突然升高。
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玩高配置游戏或者使用快充时手机会发热。
有调查显示,即使手机不使用,温度的升高仍然会加速电池容量的减少。
所以,为了电池安全,最好不要让它“多任务”。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购买对手机来说太厚的保护壳。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花哨的保护壳,看上去很漂亮,但并不是每一款都适合手机。
手机和电脑等设备一样,也需要散热,如果将其包裹得严严实实,再贴上隔热材料,手机外表看似没有划痕,但内部早已受损。
为了避免高温,睡觉前也要注意不要把手机放在枕头边或者阳光下,这个动作不仅保护了手机,也保护了你自己。
图文来源 | 科普中国、区科学技术协会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