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烧伤的危害与常见致伤种类,你了解多少?

2024-09-05 01:03:18发布    浏览131次    信息编号:85197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化学烧伤的危害与常见致伤种类,你了解多少?

01

化学烧伤

1、化学烧伤是指人体暴露于酸性、碱性化学腐蚀性物质中,导致组织细胞受损进而导致组织细胞脱水退化,从而引起皮肤损伤,严重时对全身器官造成损害,甚至危及生命的病理过程。

2. 眼科化学灼伤是指各种化学物质作用于眼睛引起的眼睛损伤。它在工厂和实验室中更常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偶尔看到化学灼伤。主要是酸碱烧伤。

02

常见类型的化学损伤

1. 酸性灼伤

常见的有硫酸、盐酸、硝酸烧伤,此外还有氢氟酸、石炭酸、草酸等。其机制主要是游离氢离子使皮肤与粘膜接触部位的组织坏死,其特征是组织脱水、蛋白质沉淀和凝固,因此伤口烧伤后迅速结痂,边界清晰,从而将持续侵蚀限制到更深处。

2. 碱烧伤

临床实践中常见的碱烧伤包括烧碱、石灰和氨。其机理是氢氧根离子作用于组织,强碱作用于身体,迅速吸收组织水分并使细胞脱水。碱烧伤的特点是与组织蛋白结合形成碱性蛋白化合物,易溶解,进一步加深伤口,使脂肪组织成皂化,使细胞脱水致死,并产生热量加重损伤,因此造成的损害比酸性烧伤更严重。

3. 磷烧伤合并中毒

磷烧伤在化学烧伤中排名第三,仅次于酸烧伤和碱烧伤。除了磷与空气燃烧时会受伤外,磷氧化后还会形成五氧化二磷,对细胞有脱水和缺氧作用。当五氧化二磷遇水时,生成磷酸,并在反应过程中产生热量,使伤口不断加深。磷蒸气吸入可引起吸入性损伤,磷和磷化物经伤口和粘膜吸入可引起磷中毒。

4. 氰化物烧伤和混合中毒

根据它们的化学结构,氰化物可分为无机氰化物和有机氰化物,后者也称为腈化合物。氰化物进入体内后,氰化物离子迅速与氧化的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三价铁结合,阻碍细胞色素还原为带有铁的还原细胞色素氧化酶,使细胞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导致“细胞内窒息”。

03

受伤原因

1. 工业产品引起的皮肤灼伤

除个别化学有害物质(如生石灰、电石等)外,一般建议用大量清水冲洗伤口,然后用中和剂中和。由于有害化学物质与中和剂的反应会产生大量热量,这会加重原发性伤害,因此最好继续用清水清洁,而不是单独使用中和剂。

2. 非水溶性物质造成的伤害

可用植物油(如大豆油、植物油等)或轻汽油等对皮肤危害较小的溶剂清洗。

3. 化学灼伤

用于化学烧伤的工业化学品包括硫酸、盐酸、硝酸、甲酸、乙酸、氢氟酸、氨、氨、氢氧化钾、氢氧化钠和磷。

04

强酸烧伤的临床特征

硫酸、盐酸、硝酸烧伤:硫酸、盐酸、硝酸烧伤的发生率较高。

1、常见强酸损伤的特点

(1)浓硫酸作用于组织时,吸水性强,能使有机物碳化,硫酸烧伤创面为黑色或棕黑色。浓硫酸中含有三氧化硫,吸入后对肺组织有很强的刺激性和腐蚀性作用,可导致严重的肺水肿。

(2)硝酸吸收到血液中后,逐渐代谢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前者能使血红蛋白变成正血红蛋白,引起中毒性肾病。硝酸烟雾与空气接触放出二氧化氮,吸入后直接刺激支气管粘膜和肺泡细胞,可导致肺水肿;盐酸烧伤创面呈黄色。

(3)浓盐酸暴露在空气中呈白烟,有猛烈的刺激性气味,可引起口腔、鼻、支气管粘膜的充血、水肿、坏死、溃疡、眼睑痉挛或角膜溃疡;硝酸烧伤创面呈黄棕色。

硫酸、盐酸、硝酸在液态时能引起皮肤灼伤,气态时吸入能造成吸入损伤,三种酸比较,在相同浓度下,液态时硫酸最强,气态时硝酸最强,吸入气态硝酸后, 肺水肿可在数小时内发生,口服后可引起上消化道灼伤、喉水肿和呼吸困难,甚至溃疡穿孔。

(4)氢氟酸为氟化氢水溶液,无色透明,具有强腐蚀性,具有溶解脂肪、脱钙的作用,氢氟酸灼伤后,伤口起初可能只有红斑或皮革样焦痂,然后坏死,侵蚀周围和深部组织,可损伤骨骼,使其坏死, 形成难以愈合的溃疡,伤员痛苦不堪。

高浓度的氢氟酸可伴有急性氟中毒,游离氟离子易与钙、镁离子结合,导致低钙血症和低镁血症,同时抑制三羧酸循环和Na+-K+-ATP酶,导致高钾血症。

1、氢氟酸燃烧后,关键在于早期处理,应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半小时;

2. 冲洗后,可在伤口处涂上氧化镁甘油 (1:2) 软膏,或浸泡在饱和氯化钙或 25% 硫酸镁溶液中,使表面残留的氢氟酸沉淀成氟化钙或氟化镁, 3.不宜使用氨水,以避免形成腐蚀性的二氟化铵(氟化氢铵)。

4.如疼痛严重,可在1%普鲁卡因中加入5%~10%葡萄糖酸钙(0.5ml/cm2),用于皮下和围创伤期浸润,以减少进行性损伤

5.北京积水潭医院配制了一种乳膏,外敷在伤口上,每2~4小时换一次药膏,必要时包扎,直到疼痛消失,达到满意的疗效

6.皮质类固醇对氢氟酸也有一定的作用,如伤口有水疱,应清除,当烧伤扩散到甲下时,应清除甲(趾),应尽早切开并用结痂移植。

(5)草酸皮肤、粘膜与草酸接触后易形成粉白色顽固性溃疡,草酸与钙结合可降低血钙和手脚抽搐,因此治疗过程中用大量冷水冲洗时,应及时局部全身施钙。

(6)铬酸可引起溃疡和水疱,如处理不及时,铬离子可从伤口吸收,导致全身中毒。反复吸入铬酸雾后可发生隔膜穿孔。

(7)石炭酸烧伤,吸收后主要对肾脏造成损害,其腐蚀、渗透性强,对组织有进行性浸润损害,故急救先用大量流动冷水冲洗,然后用70%酒精冲洗或包扎,较深的伤口应及早剪开或结痂。

2.各部位强酸伤的表现

(1)皮肤接触:伤口干燥,边界清晰,坏死可深入皮下组织,局部有烧灼痛。皮肤呈深棕色,严重时形成糜烂、溃疡、坏死和快速结痂,一般无水疱。皮肤大面积烧伤可导致休克。

烧伤疮痂或焦痂色:硫酸为黑色或棕黑色,硝酸为黄色,盐酸为灰棕色,氢氟酸为灰白色。

(2) 眼接触;出现眼睑水肿、结膜炎、角膜混浊、穿孔,甚至眼球偏斜和失明。

(3)吸入强酸性烟雾者:咳嗽、咳出泡沫痰或血痰、气短、喉或支气管痉挛、喉水肿、胸闷、呼吸困难、窒息,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4)口服强酸者:消化道损伤部位立即出现严重烧灼痛,口腔和咽喉易见粘膜充血、糜烂和溃疡;难治性呕吐,可能包括血液和粘膜组织。严重时可发生胃穿孔和休克。酸被吸收到血液中,可导致代谢性酸中毒、肝肾功能受损、昏迷和呼吸抑制。幸存者经常出现后遗症,例如食管和胃瘢痕收缩、狭窄、腹膜粘连和胃肠道功能下降。

05

强碱烧伤的临床特征

临床上常见的碱烧伤包括苛性碱、石灰和氨等,其发生率高于酸烧伤,其特点是与组织蛋白结合形成碱性蛋白化合物,易溶解,进一步加深伤口;脂肪组织皂化;它使细胞脱水并杀死,并产生热量以加重损害,因此它造成的损害比酸性灼伤更大。

1、常见强碱损伤的特点

(1)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苛性碱是指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具有较强的刺激性和腐蚀性,烧伤后创面呈粘稠或肥皂状焦痂,潮红,可与组织蛋白结合形成络合物,使脂肪组织皂化,并产生热量继续损伤组织, 而且烧伤后疼痛严重,伤口深,愈合缓慢。

(2)生石灰、生石灰(氧化钙)与水生成氢氧化钙(熟石灰),当接触水生成氢氧化钙并释放出大量的热能,造成热和化学灼伤的双重作用,除对皮肤有刺激性和腐蚀性外,再加上其产生的热量对皮肤烫伤, 使组织烧伤的程度更深,伤口更干燥。请注意,用水冲洗前应将石灰粉擦干净,以免产热加重伤口。

(3)氨是氢氧化氨的主要成分,挥发后放出氨,对呼吸道有强烈刺激性,可引起粘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严重时可发生喉水肿、支气管肺炎和肺水肿。与氨接触的浅表伤口有水泡,深部伤口干燥,呈黑色,皮革状焦痂。

2、各部位强碱损伤的表现

(1)皮肤接触:局部充血、水肿、糜烂、溃疡、水疱、局部灼热感,可形成白色结痂。周围区域红肿,可能会出现类似皮炎的变化,如红斑和丘疹。皮肤烧伤可能超过 2 度。

(2)眼接触:结膜充血、水肿、角膜溃疡、混浊、穿孔,甚至失明。

(3)吸入强碱:吸入高浓度氨气,表现为刺激性咳嗽、咳痰,甚至咳出溶解的坏死组织碎片,导致喉水肿和痉挛、窒息、呼吸困难、肺水肿、休克和昏迷可迅速发生。

(4)口服强碱:口、咽、食管严重灼痛,腹部绞痛,恶心,呕吐,消化道出血,出血性粘液及粘膜组织坏死碎片。可能存在血性腹泻。固体碱性颗粒可粘附在口咽和食管的粘膜表面,引起环状烧伤,从而导致局部穿孔。口服液碱可对消化道粘膜造成迅速而严重的液化腐蚀损伤。强碱吸收到血液中后,可引起代谢性碱中毒、手足痉挛、肝肾功能损害,严重者可昏迷、休克,迅速危及生命。幸存者通常会留下食管狭窄。

06

磷烧伤合并中毒

1.磷烧伤在化学烧伤中排名第三,仅次于酸碱烧伤,除磷可被空气燃烧伤害外,磷氧化后还生成五氧化二磷,对细胞有脱水和缺氧作用,五氧化二磷在遇水后生成,在反应过程中产生热量继续加深伤口, 磷蒸气吸入可引起吸入损害,磷和磷化物经伤口吸入和粘膜吸入可引起磷中毒。

2.烧伤机理:磷原质毒性,能抑制细胞的氧化过程,磷在肝脏吸收,肾组织含量较多,易引起肝、肾等器官的广泛损害,磷烧伤患者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乏力、恶心,严重者可出现肝、肾功能不全、肝肿大、肝痛、黄疸、少尿或无尿、 尿蛋白和管型,因吸入损害和磷中毒可引起呼吸急促、刺激性咳嗽、肺部有干湿啰音味,严重者可出现肺功能不全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胸部X线片显示间质性肺水肿、支气管肺炎,部分患者可出现低钙、高磷血症、心律失常、精神症状和脑水肿等,磷烧伤伤口较深, 可伤骨,伤口为棕褐色,三度伤口暴露时可为青铜色或黑色。

3. 废弃措施

1、磷烧伤后,应立即扑灭火焰,并清除被污染的衣物;

2、用大量清水冲洗伤口或浸泡在水中,小心清除伤口表面的磷颗粒,避免与空气接触,如果一时没有大量水,可用湿布覆盖伤口,以免吸入损伤;

3.患者和救护人员应用湿手帕或口罩遮住口鼻,患者入院后,用1%硫酸铜清洗,形成黑色磷化铜,易于去除,然后用水冲洗或浸泡,注意硫酸铜的量与伤口不出现白烟, 残留的创面磷化鲷应用镊子小心清除,然后用水冲洗干净,用5%碳酸氢钠溶液湿敷中和磷酸,4~6小时后换上绷带,严禁用油敷料;

4.较深的伤口应早早切开结痂、移植,否认创面面积的大小,注意保护磷烧伤后内脏器官的功能;

5. 给予高糖、高热量、高蛋白的饮食;

6.早期输注量宜过多,早期给予碱性药物,早期给予利尿剂,应用能量保护剂等;

7.早期应用钙剂可避免磷中毒的发生,磷酸盐中毒患者应用钙剂可缓解临床症状,促进磷的排泄,促进受伤器官的恢复。

07

常见并发症

1.严重烧伤后早期心功能不全减轻,主要是由于有效血容量减少。

2. 脑水肿

严重烧伤,脑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内液渗入细胞外间隙和细胞内,引起脑水肿,由于大量钠离子和低渗细胞外液的流失,会出现脑细胞水肿。

3. 全身感染

一是烧伤后两周内机体免疫功能明显紊乱,二是烧伤患者早期合并症多,如休克、肾功能损害、肺功能损害等。休克期不平衡的患者脓毒症发生率高。此外,早期水肿影响局部血液循环,未形成肉芽组织,局部防御屏障不完善,易发生侵袭性感染、肺部感染、肺不张和肾功能不全。

08

化学烧伤和普通烧伤的区别

09

应急措施

(1) 局部处理

救援人员需要做好自我防护工作,如穿戴防护服、戴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防护口罩等。立即将伤员撤离现场。

1. 皮肤损伤的治疗

应迅速脱掉被污染的衣物,并清洗头发和皮肤。

对于强酸性损伤,用大量清水冲洗10~30分钟,然后用2%~4%碳酸氢钠溶液冲洗10~20分钟,或用1%氨水、肥皂水或石灰水冲洗,以中和留在皮肤上的氢离子,然后用0.1%苯扎溴铵、生理盐水或水冲洗伤口至干净。

对于强碱损伤,先用大量清水反复连续冲洗1小时以上,直至创面不滑,再用1%乙酸、3%硼酸、5%氯化钠或10%柠檬酸钠中和,或用2%乙酸湿压皮损。皮肤烧伤应及时治疗。

2. 眼外伤的治疗

立即用水冲洗眼睛 10 分钟,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 10 分钟,边冲洗边眨眼,患眼低于未患眼,并滴注 1% 阿托品滴眼液、可的松和抗生素滴眼液。

然而,生石灰烧伤禁用盐水冲洗,以避免更强的氢氧化钠。

对于强碱造成的眼睛损伤,请勿使用酸性液体冲洗眼睛,以免产生热量造成热灼伤。

不要用油、软膏、软膏治疗眼睛灼伤。

如眼内有石灰颗粒,可用1%~2%氯化铵溶液冲洗溶解,禁止用酸性溶液中和。对于严重眼痛的患者,2% 丁卡因可用于滴眼液。

不要用毛巾遮住受伤的眼睛,也不要做任何其他事情来与医院的医生打交道,这可能会耽误抢救的最佳时间。

如果疼痛持续存在,可以用 1% 葡萄糖酸钙溶液(% 溶液溶于 450 ml 生理盐水中)冲洗,不要用 10% 溶液冲洗眼睛。

(2) 吸入性损伤的治疗

异丙肾上腺素、麻黄碱、普鲁卡因、地塞米松和抗生素可以作为间歇性气管内滴注或雾化吸入给药。对症治疗包括镇咳、吸氧,当因呼吸困难发生肺水肿时,应尽快进行气管切开术,并应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以保护气道,防止坏死性粘膜脱落和窒息。

(3) 口腔损伤治疗

抢救原则:迅速去除、稀释、中和腐蚀物,保护食管、胃肠道粘膜;减少炎症并防止疤痕形成;对症治疗,如镇痛和抗休克。

一般来说,呕吐和洗胃是禁忌的,以避免消化道穿孔和胃液反流对食管粘膜的再次侵蚀。水1000~可立即口服,稀释强酸或强碱的浓度,保护消化道粘膜。

对口服强酸者,禁止服用碳酸氢钠、碳酸钠等碳酸盐进行中和,以免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引起胀气和穿孔。

您可以先服用 200 毫升蛋清、牛奶或豆浆稀释强酸,然后口服氢氧化铝凝胶、60 毫升 2.5% 氧化镁或 7.5% 氢氧化镁或 200 毫升石灰水来中和强酸。

口服强碱者,可口服生奶200ml,再口服醋、1%~5%醋酸、柠檬水,但碳酸盐(如碳酸钠、碳酸钾)中毒需改用口服硫酸镁,以免产生过多二氧化碳引起胀气和穿孔。

(4) 对症综合治疗

1.如果疼痛严重,可以给予镇痛药。

2.对出现昏迷、抽搐、呼吸困难等症状的危重病人,应立即给氧疗,建立静脉通路,组织抢救,预防肺水肿和休克;

3. 保持酸碱、水和电解质平衡;保护肝肾功能,预防和治疗多器官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