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代购 五一假期出境游热度第一,日元暴跌,日本成热门旅游目的地

2024-09-26 14:06:33发布    浏览267次    信息编号:90517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lv代购 五一假期出境游热度第一,日元暴跌,日本成热门旅游目的地

日元暴跌,“五一”假期去日本“趁势”成为社交媒体平台热议话题。

“LV便宜到家”、“东京半价”等帖子充斥小红书、微博、抖音等社交平台。评论区有人问黄金价格:“日本能捞点金羊毛吗?”身在日本的王思聪也被网友调侃:“有钱人也要逛街?”

日元兑美元汇率创近34年来新低,原本就很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日本更是人气飙升,携程数据显示,日本成为五一假期出境游最热门目的地;同程平台显示,日本出境游预订热度指数同比增长逾3倍。

有的人想趁着假期低价去日本好好旅行,省下几千元;还有的人则根据社交平台上的攻略,设计“购物路线”,化身数学家计算兑换和折扣规则,打算在这个五一小长假大肆消费。

毕竟能亲自去日本的人毕竟是少数,更多不能去日本的人就把希望寄托在代购身上,开始远程“蹭热点”。

“我发了一条代购帖,不到十分钟就收到十几条评论。”KoKo4月底在小红书上发布了一条代购帖,很快收到大量评论和私信,几乎都是求代购的,还有同样去过日本的游客在帖子评论区招揽生意,“可以代购,有需要请私信。”

在日本工作的陈汉很早就感受到了代购的火爆。从4月份开始,他很多国内的朋友就问他能不能代购游戏机、相机、各种奢侈品。他认识很多在日本的中国人,他们都在给国内的亲朋好友买东西。

代购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日本代购也多次登上中国社交平台,引发热议。

不过,相比9年前“热销”的电饭煲、智能马桶盖等,此次赴日采购团瞄准的更多是奢侈品和高端产品。

在消费经济大趋势下,日本代购迎来“消费升级”。

LV 价格便宜,

日本特产

5月1日下午,东京银座,一条绕两圈的长队格外引人注目,队伍的尽头,正是东京银座的松屋LV专卖店。

“我排了一个多小时的队才进店,排队的时候一直祈祷想买的包还有货。”来自上海的ViVi几乎每年都会去日本旅游,但这次她特意飞到日本买包,除了自己的包,还有两个想帮别人买的。“听说早上店还没开门,就有人来排队,就为了抢货。”

排了很久的队才进店,然后就要赶紧和店员沟通,问这款热销款有没有卖完,还有没有其他的,店里所有人都朝那边望去,就是想看看店员会把这个包给谁。

飞去日本买LV就是因为它太“便宜”了。

以LV的热销款为例,如果你在日本大阪心斋桥的高岛屋购买LV,可获得10%的退税,并向商场支付1.55%的手续费,这款包包的最终售价为日元,约合人民币13648元。

但在心斋桥高岛屋商场,还可以参与招商银行银联信用卡300元返现和携程3%返利活动,最终成交价为12579元,而国内专柜同款包包售价为16700元,人民币比日本贵了4000多元。

左图:中国专柜的LV价格。右图:小红书博主算出的日本LV价格。

“现在日本的LV价格比国内便宜了七八折。”在日本做导游兼代购的思思透露,最近她接待的客人中,不少都买了奢侈品,不只是LV,还有其他奢侈品。受日元汇率下跌影响,各大品牌也纷纷涌向消费者。

在小红书上,LV甚至被称为“日本特产”,因为“每个中国游客都拥有一个”。

大黑屋等曾被称为“游客必去商店”的二手奢侈品店,如今人气不如奢侈品专柜。

在思思看来,这是因为二手店会根据汇率变化及时调整价格,相比之下,官方专柜的调整速度就没有那么快了,“买全新的比买二手划算。”

2015年,中国也出现了购买日本产品的热潮,但当时“批量购买”的产品是智能马桶盖、电饭煲等产品。

当时,吴晓波在《去日本买马桶盖》中写道,一款售价2000元的马桶盖并不便宜,而日本免税店的销售人员则用中文,露出难以掩饰的欣喜表情,“只要有中国旅游团来,每天都卖完”。

今年,智能马桶盖、电饭煲不再是抢手货,各类奢侈品、高端产品成为代购们的抢手货。

LV、、GUCCI等奢侈品店里挤满了代购;富士相机被抢购一空,店铺直接限量采购宝丽来胶卷;代购们跑到日本各地的Arc'teryx门店下单,戏称这是一场日本版的“猎鸟会”……

一方面,智能马桶盖、电饭煲等产品价格也会随着汇率变化,并不划算;另一方面,奢侈品、高端产品价格没有变化,汇率暴跌的时候买反而更划算,甚至可以算是一种投资;

另一方面,国内家电技术的进步、日本的核废水以及最近的小林制药事件,让很多中国人对日本产品“去神秘化”。

5年前,陈涵的亲朋好友会托他买一些小家电、化妆品护肤品等,但现在大多买奢侈品和高端产品。“5年前我回国背的只有两个电饭锅,现在只要背两个LV包回家就行,省事多了。”

三小时内赚回你的机票钱

“我4月29号要飞日本,有需要就来吧。”

KoKo在小红书上发了一篇代购帖,很快收到几十条评论,她坦言自己从来没有做过代购,“以前只给朋友买过一些化妆品,这次看这么火爆,就凑热闹了”。

KoKo逛街买了两个LV包包和一块欧米茄手表,总共花了三个小时左右,代购费近3000元,“基本把机票钱赚回来了”。

小红书、抖音、微博等社交平台上还有许多类似的代购帖子。

比“五一”出国游客更早感受到购买热潮的,是日本的留学生和上班族。

“3月份就有人问我能不能帮他们买东西,4月份问的人就更多了。”陈涵以前只帮​​亲戚朋友买东西,现在他开始帮网友买奢侈品、电子产品、各种模型玩具等。

没有太多代购经验的他坦言,自己只是想多赚点钱,“日元贬值,物价上涨,但我们的工资没怎么变化,代购的利润不多,只够买点食物。”

在日本留学的Macky每次去药妆店、百货商场都会碰到代购,“有的人甚至在店里直播卖货,有的能一下子把整个货架都清空。”受此影响,她也开始在闲鱼等平台上发布一些产品代购链接,但下单的人并不多。

汇率下跌,在日打工中国人买蔬菜可半价。来源:小红书》

过去,代购多为专业人士,他们将代购变成了一门生意。但现在,留学生、海外“打工族”、原本打算出国旅游的游客,也受到代购热潮的影响,加入到代购的行列中。

在日本做代购的并不只有中国人。

日本观光厅4月17日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1-3月旅游消费额达1.7505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820亿元),同比增长73.3%。

博主“继续滚”告诉我们,奢侈品、手表、相机都是抢手货,甚至有人把折叠自行车、头盔等带回国,很多韩国人也在日本购买,“韩国离日本比较近,欧美、东南亚人比较多”。

全世界都在日本“疯狂购物”,但中国人或许仍拥有最强的消费力。

日本观光厅数据显示,中国游客在日消费总额达3526亿日元(约合165亿元人民币),居游客首位,人均消费13741日元(约合1.3741亿元人民币),相当于每人花费一个LV包。

日本羊毛不容易拉

代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方面,随着全球消费降级,选择寻求日本代购的消费者也被“便宜”和“划算”所吸引,依然保持谨慎态度,虽然社交平台上的代购生意看似火爆,但能否真正开卖还是个未知数,取决于几个因素。

KoKo收到了几十条私信和评论,询问的人不少,但真正决定买的只有三四个,最后成交的也只有三单,“毕竟几万块钱,不能随便买”。

反观日本,抢购潮已持续近一个月,不少店铺热销款式已缺货。

已经兼职代购两年的贝贝,连续两天去Arc'teryx门店都没能买到客户想要的尺码,无奈之下只能取消订单,“爆款、热门尺码早就卖光了,这两次出行都白费功夫”。

早起排队、跑好几家店、和店员沟通、寻找更好的优惠政策、退税……这些都是小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把这些奢侈品、尖端产品带回国内。

贝贝坦言,“代购是黑心生意”。

她会把代购的奢侈品外包装扔掉,最多留个防尘袋,或者和朋友分工,一人拎包装盒,一人拎奢侈品,都是为了过海关时“逃税”。一旦交了税,价格优势就没了。而且现在代购这么盛行,海关检查也会更严。”

日本代购风潮渐起,但也有一部分人保持理性。

曾经是职业代购的刘毅选择放弃加入这场代购“混战”。

在她看来,代购就是赚差价钱,以往代购赚钱主要还是靠信息差和价格优势。

但如今,出国游门槛变低了,日本往返机票最低不到1500元,社交平台也缩小了信息差距,代购不再是一门能赚大钱的生意。

另一个与日本采购相关的话题是“被征税”

一个原本要1.2万元的包,经过各种折扣之后,现在卖到1.4万元,比国内专柜便宜了2000至3000元,顾客也乐于接受。

但如今,随着各类社交平台的发展,代购的价格也越来越“透明”。“你卖1.4万,客户就说小红书上有攻略说1.2万就能拿到,你凭什么从我这里赚那么多钱?这还不算代购机票、住宿的费用。很多代购为了节省成本,都住胶囊旅馆、赶红眼航班,竞争越来越激烈。”

国内电商平台也因代购业务遭受到较大冲击。

2015年,刘强东在京东全球购澳洲发布会上表示,过去中国人购买国外产品主要依赖代购,因为关税比较高,跨境贸易不够便捷,但随着政府对跨境电商的支持,这个障碍已经被克服。

所有的零售,归根结底都是大商家的生意,只有大零售商才有能力管理供应链。“个体卖家不可能建立供应链,也不可能提高供应链效率。”

如今,天猫、京东甚至拼多多都开始售卖各类高端海外商品,原本只能通过代购购买的小众高端商品,如今已经成为电商平台上的常见商品。

刘毅现在几乎都不做日韩美妆护肤品的代购了,“一件产品我只赚七八块钱到十几块钱,而电商平台上的价格能比代购便宜二三十块钱,甚至五六十块钱。”

一些行业内的大型采购商已凭借业务优势,招募新人、直接与免税店谈生意,转为正规军,或成为经销商;不少小散的采购商转行或兼职。

在不少专业代购看来,日本的代购热潮不会持续太久。

2022年日元汇率创下近20年来新低,当时日本代购也火爆一时。

紧随其后的,是LV、、等奢侈品牌纷纷涨价的消息——为了维持稀缺性和奢华性,奢侈品牌会刻意控制专柜价格和出货量。

在贝贝看来,不管热度能维持多久,她现在只想赚点快钱,“这样的代购机会越来越少了”。

和他一样陷入抢购热潮的游击队员陈汉,其实并不关心这种热潮能持续多久,“我更期待汇率能稳定下来,回归正常,生活能回归正常,我一个成年男人不用再去柜台买女士包了。”

作者:王展

来源|电商在线「ID:」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