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攀登:从极限探险到大众运动,你心中的那座山在何处?

2024-10-09 21:03:10发布    浏览183次    信息编号:93086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雪山攀登:从极限探险到大众运动,你心中的那座山在何处?

登山可以像附近的户外徒步体验一样简单,也可以像挑战“7+2”——攀登七大洲最高峰、徒步到达南北两极的极限冒险活动一样困难。

从70年前人类首次登顶珠穆朗玛峰,到63年前中国登山队北坡人类首次登顶珠穆朗玛峰,再到20年前中国业余登山队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今年中国有“96人”,首次成为攀登珠穆朗玛峰南坡人数最多的国家……雪山攀登似乎越来越受欢迎,“踏踏实实”而当被问到“你为什么想爬山”时,几乎每个爱好者都会告诉你:因为山就在那里。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雪山

夏季是户外运动的旺季,北大山鹰俱乐部(学生登山会)刚刚完成了今年的雪山登山活动——攀登海拔6220米的萨里依阿奇峰。

作为北大登山队的老队员,萨里依阿奇峰并不是刘永新攀登的第一座雪山。他在加入俱乐部的第二年和第三年以及2021年的两座山峰的登山队成员中都在名单之内。 “我个人的攀爬成绩还不错!”刘永新得意的说道。

“目前,国内雪山登山参与者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社会群体,另一类是学生群体。”登山极限运动摄影师宋强向记者介绍,“比如清华大学学生山野协会、中国人民大学的‘自助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灵峰社’、厦门大学登山协会等.,从2000年开始兴起,是户外探险和雪山攀登领域非常重要的新生力量。”

在担任登山教练的过程中,宋强了解到,像北大山鹰俱乐部这样的学生登山俱乐部,向所有热爱户外、热爱登山的人开放,并不局限于体育专业的学生。刘永新就是这样一位热心人。他来自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他攻读摄影测量和遥感博士学位。今年毕业后,他已加入中国科学院从事相关研究工作。

刘永新坦言,自己之前就对户外运动感兴趣。他考入北大硕士后,得知学校里有这样一个社团,于是他入学后就决定加入山鹰社团。 “山鹰俱乐部有非常完善的培训体系,加入俱乐部后,我一步步接受训练和挑战,逐渐从‘小鹰’成长为老队员、‘大鹰’,也慢慢积累了经验。在此过程中。”

宋强,资深极限选手,属于雪山攀岩社交群体。他还有另一个身份——全球百名完成“7+2”极限探险活动的人之一。每次谈起这个足以让户外爱好者仰望的成绩时,宋强显得平静而轻松。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雪山。”宋强说,他在大学时也参加过神农架徒步,爱上了户外运动。 “当时我给自己定了很多目标,比如攀登雪山,甚至把攀登珠穆朗玛峰作为我的终极梦想。”实际完成“7+2”后回望,他发现相比登山的过程,他意识到自己的经历及其结果并不是那么重要。

“现在我希望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辅导和公益讲座上。”宋强希望通过分享自己的经验,指导户外爱好者科学、安全地登山。 “爬雪山肯定会继续,但我也想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

从“攀登高峰”到“攀登自己”

在宋强看来,登山给他带来的最大感受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对自己能力的认可。 “只有准确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能力和高海拔运动的风险,才能大大提高登山的安全性。”

“有时候,人们需要知道如何在某些情况或情况下表现出弱点。”宋强的理念与山鹰社成员的理念不谋而合。雪况、天气、海拔……面对诸多复杂多变的条件,登山者在出发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

但即便如此,紧急情况有时还是接二连三地发生。 “其实,我们原本的计划是去攀登宽宽塞勒峰。”北大山鹰社原队长潘浩然表示,出发前一周临时更改了路线。 “虽然我们之前做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研究,但匡克瑟勒是一座无人攀登的山峰,出于安全考虑,新疆登山协会拒绝了我们的申请。”

当时新疆之行和登山准备工作已经安排完毕,队员们只能从喀什地区选择其他山峰进行攀登。即使有详细的攀登路线,队员们也利用卫星地图了解近五年来的地形和雪况。萨利亚奇峰资料的相对匮乏,也给攀登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例如,在适应性训练中,队员们早上出发时所经过的河流水位较低,可以轻松渡过。然而,当他们下山的时候,暴晒了一天的冰川融化了,导致河水水位严重上涨,无法过河。 “还好我们准备了铝合金梯子。在河边找到可以空手跳的地方后,我们派了一名男队员冲过去,跑回营地运梯子,解决了大部队过河的问题。 ”刘永新说道。

“冲顶当天,队员们出发后仅半小时就下山了。”潘浩然回忆,当时他们遇到了雪崩地形。敲掉板状雪表面的硬皮后,他们发现下面的雪非常松散。如果大部队一直沿着这条路线前进的话,可能会切断上层木板,整体滑落,引发雪崩。 “这样的雪况有两三百米长,雪量太大了,教练和老队员商量后,决定下撤,改变登顶路线。”

基于专业,担负后勤组长职责的刘永新在这次登山旅行中随身携带了一架无人机。他一方面可以帮助登山队拍摄一些风景,另一方面也可以承担侦察工作。 “在之前的路线探索中,无人机的侦察视野已经覆盖了新登顶路线的一半以上,为我们第二次冲顶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图像参考。”刘永新表示,户外运动应尽可能提前制定应急预案并记录,如果发生紧急情况,就会调用其中一项应急预案。

“虽然对于普通登山者来说,雪山一生可能只会去一次,但能否登顶却显得尤为重要。”宋强说,有些登山者很幸运,第一次登上雪山山顶并没有遇到太多惊喜。情况出现,就产生了“登山没那么难”的误区,很容易低估后续登山的风险。 “爬的山越多,遇到的问题越多,你越专注于攀登顶峰,越能感受到登山过程中经验和技巧的提升,甚至每一步的体验,完成从攀登高峰就是攀登自己。”

将登山精神融入你的血液

2003年,中国业余登山队在专业登山机构和技术人员的协助下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完成了我国现代登山运动社会化的一次成功尝试。 “从此,就形成了‘不畏艰难、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勇攀高峰’的十六字登山精神。”政协西藏自治区文史学习委员会主任王新辉说。

“登山精神必须从两个层面来解读和研究。它不仅限于登山运动本身,更是体育界乃至全国各行各业的时代精神。”王新辉讲述了近年来西藏登山事业的发展情况。登山可以挑战的极高山峰大部分都在西藏。因此,西藏山地合作和登山向导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作为全国唯一一所登山学校,西藏登山学校近年来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水准的高素质登山向导。 “高山攀登是一项非常科学的运动,如何确保更安全的登山,正在被私人、官方和国际登山组织研究和探索。”

与此同时,四川、青海、云南、甘肃等山区集中省份近年来也加强了登山运动合作。 “这也是我国登山事业发展、建设体育强国的趋势。在这个过程中,登山精神的内涵不断丰富和拓展。”

正如潘浩然所说,日常训练和登山过程中共同克服困难所产生的深厚团队精神,才是登山运动的魅力所在。 “不畏艰难、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勇攀高峰”的登山精神也巧妙地融入了登山者的激情之中。

记者 李冰洁

《人民政协》(2023年9月1日第10页)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