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本海默家族:钻石行业的魔鬼与英雄,垄断王朝的缔造者

2024-10-21 12:09:47发布    浏览243次    信息编号:94752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奥本海默家族:钻石行业的魔鬼与英雄,垄断王朝的缔造者

一百年来,奥本海默家族几乎占据了南非首富的宝座。他们是钻石行业的创始人。

然而,对于钻石行业来说,奥本海默家族既是魔鬼,又是英雄。

他们曾经垄断市场、操纵价格、打压竞争对手,将钻石行业变成了一块巨石。

但他们也让钻石行业成为各类珠宝中最完整、最系统的行业。它们也给矿产国带来了更高的收入和更好的社会福利。他们在保护物种和环境方面甚至比当地环保局做得更好。 。

钻石垄断王朝的缔造者

奥本海默家族的创始人是恩斯特·奥本海默,1880年出生于一个德国犹太家庭。 16岁时,他跟随哥哥在伦敦挑选钻石。就在那时,恩斯特独特的才华开始显现。他本能地知道哪些毛坯钻石可以变成一流的钻石。在那个没有鉴定机器的时代,这样的眼光是珠宝行业的瑰宝。 22 岁时,恩斯特被派往南非金伯利,负责为公司采购裸钻。

当时的南非还没有独立的英国殖民地,社会秩序一片混乱。随着大量“挖钻客”的涌入,为争夺一克拉钻石而发生的争斗时常发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恩斯特凭借机遇和勇气找到了第一桶金。

恩斯特·奥本海默

除了钻石之外,欧内斯特还对商业和政治有着天生的敏锐度。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和德国争夺南非殖民地领土。在金伯利,出生于德国、成长于英国的独特背景让恩斯特在家里如鱼得水。凭借与德国人的友谊,他不仅保住了在金伯利的生意,甚至于1912年当选为金伯利市长并连续任职三届,最终代表金伯利进入南非议会。恩斯特所承担的风险获得了数百倍的回报。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恩斯特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德国钻石矿的“禁区”被南非军队占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使得德国人以极低的价格将这座富矿卖给了人脉良好的恩斯特。至此,奥本海默家族拥有了第一个钻石矿:奥本海默联合钻石矿(OCDM)。

钻石矿给他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他成为当地著名的富商之一。

恩斯特利用金伯利市长的职位,于1917年开始建立自己的商业帝国,与摩根大通家族成员一起创建了南非第一家矿业公司“南非英美资源集团”。除了钻石业务外,还开采金矿。

恩斯特从一开始就为他的公司设定的目标就是垄断钻石业务。当时英国殖民领袖西塞·罗德斯已经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网络来控制南非的钻石开采和世界各地的钻石贸易。

把它挤出来在当时似乎有点异想天开,但恩斯特敢于面对困难。他压低钻石价格,与戴比尔斯进行长期恶性竞争。戴比尔斯无法承受财富迅速缩水的打击,担心损失惨重,担心旗下钻石公司的股票会变成一堆垃圾。因此,戴比尔斯最终决定将恩斯特纳入体系,即将两家公司合并在一起。

此后,恩斯特依靠戴比尔斯加快垄断步伐,开始一一淘汰其他实力较弱的钻石公司。扩张的伎俩是:残酷的价格竞争、制裁、划定势力范围。

1902年,罗兹去世,在整个南非钻石行业,恩斯特是唯一一个信守诺言的人。

1929年,恩斯特击败了几乎所有的对手,轻松成为在约翰内斯堡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多方控股戴比尔斯钻石公司的总裁。

恩斯特认为“增加钻石价值的唯一方法是使其变得稀缺并减少产量”。垄断钻石王朝的诞生终于让它实践了这一理论。由于欧内斯特决定关闭手中的所有钻石矿,1930年至1933年间,世界钻石产量从每年2200万克拉锐减至不到14000克拉,钻石价格持续上涨。一旦出现其他钻石公司,戴比尔斯就会释放大量钻石储备,导致钻石价格暴跌,导致对方公司破产或投降。这使得任何新进入者几乎不可能与他竞争。

钻石王朝第二代的鼎盛时期

1957年恩斯特去世后,他的全部遗产都给了他的儿子哈利·奥本海默,其中包括1.8亿美元的资产和一个占世界钻石产量80%的钻石王国。

哈利在商业上极具天赋。 20世纪50年代,他被父亲派往纽约,在被誉为美国广告业中心的麦迪逊大道上与众多优秀的广告商一起工作。他们制定了钻石行业的“4C”标准——切工、颜色、纯度和克拉。所谓“4C”标准并不是古老的传承,而是现代营销的结果。

哈利擅长营销。与专业广告公司智威汤逊合作,成功将钻石与爱情联系在一起。智威汤逊为戴比尔斯创造了“钻石恒久远,钻石恒久远”的经典口号。这句口号被评为20世纪最成功的广告文案。此后,钻石成为爱情的最佳诠释,钻戒成为婚姻的必需品。其实,钻石之所以与爱情联系在一起,无非是商业宣传而已。

到 1965 年,美国 80% 的新婚女孩都拥有自己的钻石。

在哈利担任英美公司董事长的25年间,奥本海默家族的钻石王国进入了鼎盛时期,几乎主宰了南非的钻石、黄金和铂金行业乃至整个商界。 1973年,奥本海默家族的产值占南非GDP的10%,其出口额占南非出口总额的30%,堪称国中之国。

在鼎盛时期,奥本海默家族的钻石王国控制着世界90%以上的钻石产量。

哈里·弗雷德里克·奥本海默

正如恩斯特所预言的那样,奥本海默家族成为了行业的主导家族,成为了规则的制定者。当时,只有125家珠宝切割公司被允许直接从其购买毛坯钻石。业内人士称其为“戴比尔斯125”。

每年,戴比尔斯都会通过10场钻石鉴赏活动向这些珠宝切割公司出售未切割的毛坯钻石,但销售价格完全是单方面确定的。 “戴比尔斯125”没有讨价还价的权利,他们只能决定买或不买。可想而知,这种垄断经营能为钻石带来巨额利润。

但随着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等地不断发现大量钻石矿,南非钻石王国的地位逐渐动摇,戴比尔斯的市场份额一度被挤压至45%。

哈利根据市场情况改变营销方式,然后通过营销反控市场,将市场从原来的高端客户拓展到中产阶级,像日常消费品一样大力广告,采取多种灵活的营销方式。到20世纪末,戴比尔斯成功转型为市场化非垄断公司,市场份额也有所回升。

哈里于2000年8月去世,享年92岁。由于他反对种族隔离的坚定立场,南非总统姆贝基称他为“南非的杰出儿子”和“南非最早寻求种族和解的人之一” ”。 2004年,哈利被选为“南非最伟大的100人”之一。

第三代:钻石王朝的改革与终结

哈里退休后,并没有立即将公司最高指挥权交给儿子尼基·奥本海默。相反,他让非家族成员朱利安·汤姆森 ( ) 担任董事长一职 13 年。 1998年的第一天,52岁的尼基正式成为公司董事长。当时,有媒体曾不客气地表示,他“看起来不太聪明,可能无法承担这个重任”。但媒体很快就被证明是错误的。

尼基·奥本海默

如果说哈利对家族企业的贡献是通过打破高端壁垒极大地拓展了市场,那么他的儿子尼基·奥本海默则更进一步,将公司推向了现代企业模式。

奥本海默家族对钻石行业的垄断引起了许多国家的不满。 1994年,戴比尔斯计划限制美国工业钻石价格,遭到美国政府反垄断制裁。自此,戴比尔斯不再被允许直接进入美国市场。就连该公司的高级人员一旦进入美国也会被逮捕。 ,严重影响了戴比尔斯钻石在美国的销售。

尼基接管戴比尔斯后,通过与路易威登合资,路易威登代理销售戴比尔斯自有品牌的顶级品质钻石珠宝。他巧妙地规避了美国的制裁,再次踏上美国。市场。

同时,通过与路易威登的合作,开始涉足钻石零售行业。此举拉长了戴比尔斯的产业链,也给戴比尔斯带来了更大的利润——与钻石开采相比,销售钻石首饰的利润更高。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进入新千年后“新经济”泡沫的破灭,使日本、美国、台湾、菲律宾等过去的主要钻石消费市场失去了往日的胃口。与此同时,安哥拉、俄罗斯以及中西非各地的走私钻石也不断涌入国际市场,戴比尔斯的垄断业务再次受到世界经济衰退的严重冲击。

为了摆脱困境,在尼基的指挥下,2001年2月,二战以来钻石行业最大规模的重组上演。奥本海默家族与英美资源集团共同出资197亿美元收购戴比尔斯。使戴比尔斯成为一家私营公司,并结束了 100 多年在约翰内斯堡证券交易所的交易。重组完成后,奥本海默家族和英美公司各持有戴比尔斯公司45%的股份,其余10%归公司所有。

随着戴比尔斯的退市,公司的控制权完全落入奥本海默家族手中,这为奥本海默家族提供了抵御风险的利器,而不必担心每年向投资者交出答案。

2011年11月,奥本海默家族迫于市场压力和现实利益,将全球40%的钻石业务出售给英美资源集团。此后,奥本海默家族悄然退出了钻石行业。尽管如此,奥本海默家族仍然在福布斯全球最富有家族排行榜上占有一席之地。

2016年5月18日,奥本海默蓝钻拍卖价格为3.35亿元人民币,打破了历史上最高的单颗钻石成交价格。这是一颗 14.62 克拉的矩形切工、完美无瑕的钻石。

小满工作室|腾讯新闻出品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