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货行业四季度无库存压力仍表现不佳,实体店撤店潮来袭

2024-11-22 07:07:54发布    浏览127次    信息编号:99651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百货行业四季度无库存压力仍表现不佳,实体店撤店潮来袭

概括

近日,德意志银行发布报告称,尽管去年第四季度并无重大库存压力,但百货行业的表现仍令投资者失望。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网络零售冲击不断的背景下,百货行业的前景越来越不容乐观。

“很遗憾地通知您,北京SOGO柜台自2016年12月30日起暂停营业,给您带来的不便,我们深表歉意。”去年年底以来,北京庄盛SOGO百货的品牌会员消费者陆续收到这样的撤店通知,原来大牌云集的高端商场,变成了大卖场、知名品牌。化妆品和服装品牌已下架。曾经因新馆改造而损失大量人气的庄盛SOGO将再次遭受沉重打击。

去年底,越来越多的实体店加入关店行列。近日,德意志银行发布报告称,尽管去年四季度并未出现较大的库存压力,但我国百货行业的表现仍令投资者失望。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电商持续冲击的背景下,百货行业面临着越来越困难的时期。

现场冷清,大品牌“出逃”

每年年底,节日一个接一个,圣诞节、元旦接踵而至。本来应该是实体百货店的促销旺季,但位于北京宣武门的庄盛崇光百货却处于低迷状态。商场内存在不同程度的柜台空置情况。商场一楼、二楼kieh等楼层的l's、IPSA、等品牌均已退出商场,只剩下空壳。剩下的几个品牌的导购员也忙着整理下架试品,盘点库存。他们已经做好了“退出”的准备,这些品牌最晚将在今年2月份停止运营。据华商报记者了解,目前部分收银台已关闭。店内二至五楼的电梯已停止使用。电梯口立着一块红色牌子,上面写着“扶梯维护中,请使用中央观光电梯上下”。

与其他楼层的冷清相比,商场六楼被改造成了皮草广场,到处都是摆满衣服的货架。这里成为了很多杂牌皮草的销售中心,这与崇光百货的高端定位极不相符。

此外,商城内还张贴了预付卡停用通知,“因与预付卡合同终止,自2016年12月1日起,我商城将不再受理以下预付卡”。列出的卡种包括奥斯卡卡、中信卡、福卡、联信卡、商通卡等。

华商报记者了解到,庄盛崇光百货预付卡使用高峰时,黄牛会成群结队地聚集在品牌专柜或收银台前,担心没有生意。如今,从商场内到商店门口卖卡的黄牛已经很难找到了。以前的礼品卡、福利卡受政策影响大幅减少。

转型失败引发拖欠债务诉讼

事实上,说到庄盛崇光百货,很多消费者还记得它昔日的辉煌。资料显示,庄盛崇光曾经记录了北京百货行业的辉煌时刻。 1998年进入北京,曾被誉为20世纪90年代北京最成功的大型百货商店。当时商场举办店庆夜总会,消费者会挤满内三层、外三层的柜台。场面堪比春运。 ,并多次刷新北京个别百货商场的销售新纪录。此外,庄盛崇光百货通过推出消费信贷服务、优惠券促销、“男女分店”等经营模式,一度成为北京百货行业创新的引领者。 2006年增设新店,营业面积为单店最大。

不过,从2013年5月开始,崇光百货启动了新店调整计划。为了压缩传统零售面积,新大楼拟打造为购物中心租赁模式。然而,2014年,庄盛崇光新店的招商工作遇到了困难。 Boss、、Klein等知名品牌纷纷退出。截至2015年5月,新馆仍在招商中。同年,庄盛崇光百货的出租物业利润暴跌41%至343.5万港元。 2016年上半年,庄盛崇光投资物业重估导致公允价值损失4万港元,盈利165.5万港元,同比下降35%。

对于北京庄盛崇光百货被品牌商集体放弃的原因,除了启动楼层调整的原因外,知情人士向媒体透露,庄盛崇光百货拖欠货款已达数百万元。 “庄盛SOGO采用合资模式运营,出纳统一收款。但庄盛SOGO集团相关负责人用供应商的钱投资非洲金矿,遭受损失,导致无法进行结算”。

据华商报记者了解,根据北京法院庭审信息网公布的判决书显示,去年12月以来,涉及庄盛崇光的判决书已有84份,全部为合同纠纷、房屋租赁合同纠纷。 ,涉及企业。包括知名服装品牌衣恋、、百家号等。近期的一份执行裁决显示,庄盛崇光多次未按照民事调解协议履行义务。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在执行过程中,未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以执行的财产,申请人也无法提供被执行人其他可以执行的财产线索,故执行程序被终止。申请执行人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财产的,可以再次申请执行。

业内专家分析,庄盛崇光百货转型缓慢甚至停滞,大量经营区域的退出导致商场引入更多低价品牌来承担租金,进入恶性循环。 “庄森崇光百货想要扭亏为盈,需要全力以赴做出调整,不是简单地从百货店转型为购物中心,而应该转型为新奇好玩的体验场所、民族社交场所、家庭生活场所。”经验,并提高其内在价值,以继续生存。”

业内人士指出,竞争形势导致百货商场转型为购物中心,大多功能复杂,并增加了餐饮、儿童等业务。但他们并没有能够塑造完整意义上的购物中心的业态组合和品牌组合。

寒潮蔓延,实体零售下滑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中国零售市场发展现状显示,近五年来中国零售市场销售额持续缓慢下滑,主要实体零售企业增速明显下滑。 2015年,中国连锁百强销售额2.1万亿元,增长仅4.3%,为历史最低。中国商会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100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销售增速接近于零。 2015年,100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销售额甚至出现负增长。

与此同时,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学院和利丰研究中心发布的《流通蓝皮书:中国商业发展报告(2016-2017)》指出,未来五年届时,中国三分之一的商品交易市场将被淘汰,约1/3将转型为批发零售兼备的体验式购物中心,剩下的1/3将成功打通线上线下。

近日,一份最新实体店关店清单在朋友圈转发,盘点2016年的“关店史”。大型超市中,沃尔玛于2016年初宣布将在全球关闭269家门店,其中包括中国11个;其次是华润万家,计划2016年关闭68家门店,转向便利店和社区业务;家乐福关闭3家门店;此外,超市关店名单还包括华唐、大润发、卜蜂莲花、华联等。大型百货行业中,万达百货2015年关店46家,2016年继续关店。目前,万达百货万达年报删除百货业绩; 2016年11月,玛莎百货关闭了英国以外的53家门店。其中,中国大陆的10家门店全部关闭; 2016年百盛关闭6家购物中心;新世界百货于2016年上半年关闭了北京时尚店、宁波惠美店。此外,八佰伴、新华百货、友谊商店等知名百货店也榜上有名。

与此同时,餐馆倒闭也很常见。高端餐饮静雅酒店成立于1988年,是中国餐饮百强企业之一。接连关闭后,其北京最后一家门店于2016年11月关闭;广州宾馆,始建于1938年的大同酒家,曾经是高端指定宴会餐厅,2016年12月1日正式停业;中国米其林一星餐厅泰安阁于2016年9月22日停业整顿,成为米其林历史上寿命最短的一星餐厅;香港翠花酒楼于2016年8月退出杭州市场; 2016年初,南京多家月红河餐厅一夜之间关门歇业。

统计显示,2015年零售行业至少有数万家门店关闭。2016年上半年,22家企业关闭了面积2000平方米以上的独立百货店、购物中心、大型超市等41家门店。仅平方米。其中,关店总营业面积超过60万平方米,覆盖一二三线城市,其中一二线城市门店已关闭80%以上。

华商报记者了解到,2017年新年伊始,实体店关门的趋势并未放缓。在四川成都,一家经营超过12年的老牌百货店宣布,无法承受高额租金的负担和电商的冲击。该店将于9日正式休业调整。四川省连锁经营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成都市在建商业综合体、购物中心超过142家,商业竞争异常激烈。

同时,1月4日发布公告称,因经营不善,广百公司决定提前终止房产租赁合同。公告显示,由于市场环境低迷,经营状况不及预期。经友好协商并与小高德签署补充协议,公司同意提前终止房屋租赁合同。广百公司的关闭,将减轻未来的经营压力,有利于集中资源培育珠江新城片区的广百太阳新世界店。

不仅如此,实体店关店潮席卷国内外。梅西百货本月4日发布公告称,由于“顾客消费习惯的变化”,梅西百货去年业绩不佳,还下调了2017年的销售预期。次日,梅西百货宣布,由于来自线上商家的竞争,将在今年年初关闭68家实体店,未来总共关闭100家门店。这一数字约占其门店总数的15%。与此同时,梅西百货西部百货也计划裁员1万人。据CNBC数据显示,新年伊始是宣布关店的高峰期。自2010年以来,近一半的门店关闭计划是在第一季度宣布的。几乎所有美国主要百货公司品牌都在关闭门店。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相关负责人曾表示,实体店倒闭并不完全是因为电商的冲击,还有实体经济增速放缓、劳动力成本高、租金高等问题。成本、税收成本等等,蚕食着本来就很低的利润。而且,随着80后、90后等新兴消费力量逐渐成熟壮大,新兴消费群体对零售业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专家建议,大型零售巨头在巩固零售业务的同时,也应积极尝试多元化发展,通过对消费者的多角度覆盖,提高消费者渗透率。这种跨界竞争也让竞争从零售竞争扩大到多场景下对消费者资源的抢夺。金融、娱乐、本地服务、社交、物流等都成为消费者的切入点,多元化的竞争格局逐渐形成。 (华商报记者 王硕)

零售餐饮业寒潮仍在蔓延

●大型超市中,沃尔玛2016年初宣布关闭全球269家门店,其中中国11家;其次是华润万家,计划2016年关闭68家门店;家乐福将关闭3家门店;此外还有华唐、大润发、卜蜂莲花、华联等。

●大型百货行业中,万达百货2015年关店46家,2016年继续关店; 2016年11月,Marks & 关闭了英国以外的53家门店,其中包括中国大陆的10家门店;百盛 2016 今年有六家购物中心关闭。

●餐馆关门也很常见。 1988年成立的高端餐饮静雅酒店,在经历一系列关店后,于2016年11月关闭了北京最后一家门店;广州大同酒家,成立于1938年,2016年12月关门,1月1日正式停业。

·结尾·

中国商业视角

随时随地了解热门商业资讯

您身边的可靠新闻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