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plomat 岛内学者称若台海冲突超8成年轻人愿作战,事实真是如此?

2025-09-27 23:05:43发布    浏览6次    信息编号:118436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diplomat 岛内学者称若台海冲突超8成年轻人愿作战,事实真是如此?

海峡导报消息人士透露 近日有台湾学者转述某项民意调查结果,指出假如海峡两岸出现紧急状况,超过百分之八十的台湾青年表示愿意为维护本岛利益而战,但淡江大学副教授莫少白(Mor Sobol)在二十二日发表的文章中,提出了三个方面的看法,指出调查中民众的表态往往与现实中的行动相去甚远,他还指出台湾当局在国防建设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网页版传奇,经典游戏,无需下载,即点即玩!

热门主题 . 广告x

岛内知名作家龙应台最近受《纽约时代》邀请撰写客座评论,倡导优先追求和平,认为台岛地区须立刻启动对话,探讨如何与大陆和平共处,并且指出“不能让抛弃台岛的强权左右我们的前途”。龙应台引用了一份针对岛内年轻群体常用的“平台”的调查结果,该调查发现“多数受访者不愿对抗大陆,而是倾向于选择妥协”,这一观点引起了广泛关注。

针对龙应台的主张,台湾“中研院”研究员吴文钦和东吴大学副教授潘欣欣9日向美国媒体《外交学者》投稿,指出Dcard的民意测验并非官方统计。文章提到另有一项调查,台湾地区18岁到30岁的人,有53%到88%的人愿意为台湾作战。据台湾“风传媒”消息,这项调查结果由台湾军方研究机构提供。

莫少白在22日写给《外交学者》的信中,对之前的一篇文章进行了回应。他认为民众调查的数据,并不能当作战争状态下的真实行动依据。实际情况是,平时做的民意测验,和面临危机时的真实做法,往往有着很大的不同。如果拿调查结果当作制定策略的依据,可能会让人产生一种非常危险的不踏实的感觉。

莫少白列举了三点理由:首先,他主张民众在面临重大危机时的看法并不能准确预知实际做法,这种观点存在不足。莫少白转述了波兰社会心理学家艾斯克提出的计划行为理论,该理论强调民意调查多数体现的是意向,而非具体行动。如果人们感到恐慌、迷茫或失去掌控,即便目标意愿十分坚定,通常也难以转化为现实。

其次,莫少白提出,涉及政治立场、性观念这类敏感议题时,常会出现“社会期许效应”,即受访者倾向于给出符合他人期待的回答,莫少白强调,在台湾地区,对于是否愿意为台岛作战这类问题,若表示否定,可能会被指责为缺乏决心、态度冷淡,甚至被非议为不够热爱台湾。

莫少白谈到,第三,即便受访者诚心准备应战,另一个关键点是,“守护宝岛”具体意味着什么?是意味着愿意加入岛军?为冲突提供财力支持?储备物资?还是公开发表支持言论?莫少白指出,在缺乏清晰界定时,受访者只是将个人观念附加于问题上。

莫少白指出,回顾历史,台湾未曾遭遇过现代战争的考验,也未曾有过大规模的民众参与。台湾社会缺少共同的牺牲经历,没有形成深厚的民间抵抗传统,更没有能够促使民众做好战斗准备的代际创伤。实际观察中,虽然某些民意调查显示台湾民众声称愿意“守护家园”,但莫少白强调,缺乏依据证明民间社会存在捍卫家园的迫切心情和集体行动力。台湾军队成员数量达到过往最低点,社会大众对于军事操练的参与意愿不高,不少台湾地区的年轻群体千方百计躲避兵役或推迟入伍,义务兵的招募人数也始终无法实现预定指标。

莫少白在文末表示,虽然部分台岛居民确实有心“守护故土”,但更关键的是:他们能否成功?他指出了台当局防御体系存在的诸多结构性缺陷,例如对后备力量的训练和征召资源投入不够、军中士气不高、社会各界对军队的信心不足、应急计划的普及教育不够深入,以及缺少民众理解并认同的明确国防方针。莫少白强调,台当局的防务体系根本还没准备好。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