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控制布线工艺要求及注意事项
2024-10-02 02:02:07发布 浏览160次 信息编号:91966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电气控制布线工艺要求及注意事项
(点击上面棕色字即可下载资料)
01
电气控制接线工艺要求
1、电气柜接线应水平、垂直,排列牢固、分布均匀。改变接线方向时,应垂直敷设。
2、二次回路线路应远离产生电弧的元件,且不应影响其他电器元件的运行。
3、二次回线不能从母线之间穿过,线路的连接和布置应牢固、可靠、整齐、美观。
4、二次回路连接线中间不应有接头。连接接头只能在元件的端子排上或在端子排上。
5、硬线剥线长度不宜太长,10毫米左右。两根电线连接后,应使用热缩管固定电线的连接部分。
6. 每个电气元件的接线端子最多允许连接两根电线。一般情况下,每个接线端子只允许连接一根连接线。如果必须连接两根电线,连接必须牢固可靠。
7、多芯导线端部连接应采用冷压端子连接。截面积小于1mm2的单股弱电回路导线应采用焊接或其他合适的方法接线。
8、软线应套在线头上压紧后再插入端子。铜线芯不应裸露在外,并应压紧。电线与接线端子连接时,不能压坏绝缘层,电线的铜皮不能裸露时间过长。
9、剥去绝缘层的电线两端必须套上编码套。从一端的端子排到另一端的端子排必须用电线连接,中间不能有接头。
10、接线时要小心,不要损坏线芯和电线绝缘层。
11、当电线与柜体金属有摩擦时,必须加橡胶垫片以保护电缆。
12、安装铜排时请戴手套,防止静电反应。
13、同一水平面上的电线应安装在同一高度,不能交叉。需要交叉时,应将电线从接线端子引出并水平穿过,布线必须合理。
14. 面板连接电线时,应安装塑料管或线槽。为了防止锋利的边缘割破电线的绝缘层,电气柜的出线部分必须加塑料护套。
注:选择铜母排载流能力时,需查阅相关资料。当绝缘导体在线槽内成束敷设时,或防护等级较高时,应适当考虑空间余量。
02
电气装配常见问题图解
案例1
电气装配问题:
1、强电端子位于信号端子下方,距离较小。
2、强电线与信号线平行敷设在同一线槽内。
3. 机柜进线电缆未采用线架抱箍固定,无屏蔽接地。
4. 机柜接地母排未使用。
5、强弱电端子未有效隔离。
案例2
电气装配问题:
1、电源连接不应采用插座形式,而应采用端子连接形式。
2、电源无接地保护。
3、电路无过载、短路保护。
4.使用的线规不匹配。
5.未知电路的随机合并。
案例三
电气装配中的问题:
1、通讯电缆与强电电缆应平行敷设
2、通讯线的屏蔽层必须在绝缘部分接地
3. 端子处不得裸露电线。
案例4
电气装配问题:
1、接地排的截面积小于进线截面积。
2、地排孔过多会减少截面积。
3、将平行线接地,增加接地阻抗
4. 机柜安装在底板上,框架不接地。
5、未采取分层接地措施
案例五
电气装配问题:
1、驱动装置的信号线悬空,未固定或屏蔽接地。
2、驱动装置布局、安装不合理。应与进线滤波电抗器一起安装在单独的柜内。不宜采用面板安装,应采用框架安装。
3、大型驱动装置到电机的电缆一般不宜经过端子,而应直接走线。
4、电机电缆应采用屏蔽电缆,屏蔽层应套箍。
5、系统进线布局设计不合理,堵塞驱动装置冷却风道。
6. 主进线不宜使用端子。应使用铜排结构件来压接电缆。
案例6
电气装配问题:
1. 请勿采用穿墙方式连接机柜。接线应穿过底座。
2、通讯线、信号线、电源线、动力线不能混用。
3. 孔洞是穿墙开的,没有橡胶固定器保护,导致电缆直接接触孔的锋利边缘。
案例7
电气装配问题:
1、温控加热柜整体设计布局不合理,浪费空间,电缆过多。
2、强弱电混合接线,弱电控制单元不宜设计在该部分。
3、长期使用的设备不宜采用民用插座供电,电缆应长期悬挂不固定,无接地或断路器保护。
4.单相大电流设计,过载保护设计可能存在错误。
5、需要验证负载功率和线径是否匹配。
6、需验证断路器与负载是否匹配。
7、固态控制信号线和电源线平行于同一线槽。
案例8
电气装配问题:
1、变压器进出线颜色相同
2、次级输出一端未接地
3.负载未分流或保护。
4、布局不合理,占用空间大。
案例9
电气装配问题:
1、工控机电源、机箱未接地。
2、DP通讯线没有再次屏蔽。
3、工业计算机不适合作为DP总线上的主机。
案例十
电气装配问题:
1、柜体设计布局过于拥挤。
2、元件排列不合理,不利于布线。
3、强弱电混合、交错接线。
4、没有良好的接地措施。
5、驱动器和功率器件散热空间不够。
6、柜体进出线设计不合理。
7、机柜防护等级不适应现场要求。
案例11
电气装配问题:
1、机柜布局设计松散,接线杂乱,强弱电混杂,通讯线、电源线在机柜内随意悬挂。
2、所有通讯站应集中布置并屏蔽,避免电线缠绕;
3、系统设计存在合理性问题,通信线路绕成环路。
4、安全继电器的用途、原理及设计。
03
总结
1、缺乏制度设计和统筹规划
控制系统结构、网络结构、供电结构、接地系统等都需要安装要求进行设计和安装。
2、缺乏规范、标准和统一管理
没有标准化的设计标准、绘图标准和技术规范。在元件层面,各种选择缺乏正确、精确的计算,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