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牌退潮国产女包逆袭?消费风向变了,背后原因引人深思

2025-08-29 02:01:19发布    浏览7次    信息编号:116328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大牌退潮国产女包逆袭?消费风向变了,背后原因引人深思

最近外出购物注意到,先前随处可见的LV老花图案和Coach托特包现在变得稀少了,现在取而代之的是许多不为人知的国产包,这些包没有过分张扬的标志,设计风格简约却富有品质感,而且它们的价格竟然敢定在两三千元这个区间。

这届中产,怎么突然不爱背国际大牌了?

大牌退潮,国产女包为何逆袭?

前几年,背个LV、爱马仕几乎是中产女性的“身份密码”。

不过,现在购买市场的潮流发生了转变:那些高级品牌精品店里的名牌手袋展示台,已经很难见到排队的顾客了,而国产女包专卖店外,却常常可以看到泰国和韩国的游客举着手机拍照留念,还有人为了买一个包,不惜长途跋涉,如果在上海买不到,就会去北京,要是北京也没有货,就赶往成都。

变化背后,是消费心态的觉醒。

花巨资购买一个包,街面上十个有八个是仿冒品,这种象征身份的东西还有什么价值?网友@小糖在社交网站上抱怨。更实际的情况是,国际品牌的“加价把戏”被大家识破了:一个基础款托特包的制作费用或许不到一千元,售价却提高了十倍;而国内品牌的包使用同样的头层皮革、手工鞣制技术,价格却减半了。

这4个国产女包,凭什么征服中产?山下有松:把东方美学装进包

天空辽阔,群山巍峨,山脚处生长着松树,这个品牌名称本身就富有意境。这家公司成立于2013年,最初由创始人通过社交平台售卖手袋开始,凭借“祖辈师徒”的匠心制作赢得了首批顾客的赞誉——那些六十岁的老手艺人运用古老的技艺处理皮革、拼接线头,这些包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皮革会愈发柔顺,网友们戏称它们为“能吐纳空气的包”。

造型上,它完全摒弃了“加logo显摆”的旧做法,挂耳托特包的轮廓宛若水乡屋脊,月牙包的形态仿佛月轮圆盘,菜篮子包以原生植鞣皮打造出质朴肌理。这些巧思让它成为董洁展示穿搭的优选单品,也让都市职场人士寻得了别样格调象征——不再强调“消费得起名品”,而是彰显“领悟传统韵味”。

如今,他们已经从虚拟平台进入实体场所:北京三里屯、上海淮海路、成都IFS……全国有八处分店,每家都挤满了顾客。

去年巴黎时装展演期间,它于异国他乡建造了一座“大漠东方驿站”,采用环保纸板再现中原石窟风貌,向全球传递“山下有松”的意境。

裘真:用“去logo化”定义新奢侈

拥有这个品牌,并非仅仅购买一个标志,而是选择一种独特的构思和情感寄托。自2015年问世以来,品牌始终拒绝使用任何图案化的标识,而是通过包的轮廓、皮革的质感以及手工缝制的细节来展现价值——采用天然植物单宁进行鞣制的皮革,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会呈现出更加古朴的色泽;包袋内部的每一道针脚都保留了手工制作的印记,如同经验丰富的工匠留下的专属标记。

价格方面,它非常了解中产阶级对“既要又要”的需求:700至3000元的价位区间,主要产品集中在1700到2800元之间,这个区间正好处于“稍微努力就能负担得起”的心理门槛。重庆万象城的第一家店铺位于邻近位置,30到40岁的女性顾客成为了主要消费群体——她们不热衷追逐“流行款手袋”,反而更偏爱“这款包只有我自己明白”的独特感受。

被忽略的“隐形逻辑”:文化自信在生长

国产女包的流行,根本在于“中国制造”的品质提升。过去“Made in China”意味着价格低廉,如今它们采用高档牛皮、传承侗布技艺、运用水染植鞣方法,使“中国质造”转变为“中国智造”。尤为重要的是,他们发掘了“东方美学”的呈现方式,并非仅限于描绘龙凤形象,而是借助屋檐构造、月牙轮廓、石窟艺术等文化象征,将“高雅气质”的内涵从“外来标准”转化为“本土特色”。

这场逆袭,照见了什么?

有人表示:从前携带知名品牌担忧被人看不起,如今选用本土品牌唯恐显得品味不足。此言切中要害——当物质层面的需求得到满足,中产阶级便开始寻求“精神层面的归属感”。国产手袋的流行,并非仅是“替代品逆袭”,而是一次对“何为奢华”的全新阐释:奢华不再由价格决定,而是取决于设计的巧思、制作的严谨,是“我挑选的包,能够展现我的个性”。

从2025年春季的角度审视这次消费领域的转变,如同借助一面明镜,既显现了国内品牌的进步,又反映了购买者的日渐成熟。

当“购买国货”从“迫不得已的决定”转变为“自豪的举动”,也许我们距离“中国高端品牌”的认定标准,确实已经非常接近了。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